四大利多因素共振 国际油价创10年来最大单月涨幅
货币因素、美国政府“调控”、投机推动以及供需逆转四大利多因素共振,推动纽约原油期货“红五月”暴涨29.7%,创下1999年3月以来单月涨幅新纪录。并较2009年1月最低价32.7美元/桶成功实现翻番。
上周,在亚洲诸国及美国原油库存数字均利好影响下,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主力合约连续五个交易日上涨,最终收于66.31美元/桶。
分析认为,影响油价的四大因素都转换为利多并发生共振,导致油价迎来火红五月。
首先是货币因素。美元指数已经从3月4日的89.62下跌到5月29日的79.18,下跌幅度达12%。自3月18日开始,美国实行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可能引发流动性泛滥的预期下,美元受到持续抛售,而商品重新走强。更为严重的是,其他国家纷纷效仿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市场预期一旦经济复苏,严重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因此纷纷买入资源类大宗商品,而原油则是龙头,因此涨幅最大。
其次是美国政府对油价的“调控”。在国际原油市场上,能够操控油价的“庄家”不是欧佩克、俄罗斯,也不是超级石油公司,而是美国政府下属的美国能源部。美国能源部通过增加或暂停甚至减少美国战略原油储备的声明向市场发出信号,以达到其调控油价的目的。美国战略原油储备变化对原油价格具有较长期的影响。
近四年来,美国进行过四次战略原油储备调整,都对油价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两次暂停战略原油储备都导致油价大跌:如2006年5月,美国暂停战略原油储备,结果2006年7月14日油价从78.4美元开始大幅回落至58.6美元,而2008年5月美国再次暂停增加战略原油储备,2008年7月14日后油价出现暴跌。
而两次宣布增加战略原油储备都导致油价出现翻番上涨行情:如2007年1月23日,美国能源部长博德曼表示,美国政府计划补充其战略石油储备(实际上从2007年3月份开始增加库存),当天油价大涨,并一直持续到2008年7月的147美元;2009年1月2日美国能源部发表声明称,由于国际油价处于低位,将在未来几个月内为战略石油储备补充近2000万桶原油。从那时到5月22日,美国战略原油库存已经增加1979万桶,而油价也随之大幅上涨。剔出美国暂停战略原油储备的时间,2004年以来,美国战略原油库存与油价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88。可见美国政府对油价的调控力是多么强。
再次是投机资金的直接作用。基金是推动商品价格上涨的领头羊。据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每周公布的持仓报告显示,今年前三个月,基金净持仓时多时空,没有明显方向性变化,那时油价也处于震荡行情中,4月份以后基金持有净多单时间渐多,但净持仓变化不大。而到了5月中旬以后,基金持有的净多单不断增加,开始突破两万手。截止到5月26日,基金持有净多单已达40122手,而油价也节节高升。
最后,就是供求关系在最近一个月发生逆转。在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下,国际能源署与欧佩克都不断调低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尽管欧佩克实施了多次减产计划,但由于需求下降幅度更大,今年1-4月份,美国商业原油库存货还是不断增加,到5月1日,商业原油库存增加到3.753亿桶的历史高位。而进入5月份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好转,消费增加,美国也进入夏季用油高峰,其商业原油库存开始大幅减少,三周共减少1220万桶,极大地提振了多头信心,导致油价在5月份出现近30%的暴涨。
展望后市,美国是否继续增加储备将对油价影响重大,否则可能会改变现已形成的供求格局;而目前进入夏季用油高峰,美国商业原油库存进入下降周期,如果基金继续增持多单,油价在夏季将易涨难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