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不差钱”需多方使劲
2009-05-31 17:23505
记者:从今年一季度贷款来看,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情况似乎并无明显好转。杨家才: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一季度银行业新增贷款达到4.58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87万亿元,占比41%,而中小企业新增贷款的总量虽有较大增长,还是难以满足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杨家才:中小企业生存难不仅仅体现在融资难,反过来,融资难也不仅仅是银行、企业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短缺
记者:从今年一季度贷款来看,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情况似乎并无明显好转。您怎么看?
杨家才: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一季度银行业新增贷款达到4.58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87万亿元,占比41%,而中小企业新增贷款的总量虽有较大增长,还是难以满足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除银行信贷资金外,更需要全面看待企业的融资环境。首先,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短缺,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债券、基金、信托、股票等其他融资渠道市场规模小,准入门槛高。
其次,融资难暴露了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难的深层次问题。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使市场有效需求锐减。从外部环境看,出口需求减少的影响最为严重。从内部环境看,中央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政府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更多投向了铁路、公路、基础建设和城市建设等大项目,而如何使援助计划的效果快速有效地传导到中小企业市场,实现以政府大型项目带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还需各方协调努力。可见,内外部双重压力让原本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
贷款覆盖率亟待进一步提高
记者:如何评价银监会目前已出台政策的效应?
杨家才:我们一直非常重视中小企业贷款。2005年银监会提出“六项机制”建设,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利率风险定价、独立核算、高效审批、激励约束、专业化人员培训和违约信息通报六方面建立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制。
今年3月,银监会明确提出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于二季度末前,建立完全满足“1+3”要求的专营机构。其中,“1”是指19家银行总行须成立一级部制机构,专职负责中小企业金融服务,“3”是指“三个独立”,即独立的信贷计划、独立的财务和人力资源配置、独立的信贷评审系统和中小企业客户标准。截至目前,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专营机构建设工作初具规模。
在诸多措施共同作用下,中小企业贷款户数与总量虽有所增长,但贷款覆盖率则相对降低。据去年5月央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调查结果,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为88.3%,与国际水平相当;但贷款覆盖率仅为18.7%,与发达国家的50%水平有较大差距。可见,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获得经营性资金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以满足,但在金融服务覆盖更多中小企业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记者: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让中小企业“不差钱”,要从哪些方面继续使劲?
杨家才:中小企业生存难不仅仅体现在融资难,反过来,融资难也不仅仅是银行、企业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就要彻底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融资环境,完善企业融资渠道,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着贷款说贷款,要有一揽子的计划,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整合起来。比如,在美国,政府采购的商品中23%必须来自中小企业。有了这一条,中小企业的市场风险就小了,贷款自然容易了。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在于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完善风险补偿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从而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而这需要各部门多方努力。除银行间接融资渠道外,还应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发挥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与机制转换功能;鼓励风险资本投资中小企业;稳步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推进银保合作,开发中小企业信用保险产品等。
记者:从今年一季度贷款来看,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情况似乎并无明显好转。您怎么看?
杨家才: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一季度银行业新增贷款达到4.58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87万亿元,占比41%,而中小企业新增贷款的总量虽有较大增长,还是难以满足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除银行信贷资金外,更需要全面看待企业的融资环境。首先,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短缺,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债券、基金、信托、股票等其他融资渠道市场规模小,准入门槛高。
其次,融资难暴露了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难的深层次问题。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使市场有效需求锐减。从外部环境看,出口需求减少的影响最为严重。从内部环境看,中央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政府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更多投向了铁路、公路、基础建设和城市建设等大项目,而如何使援助计划的效果快速有效地传导到中小企业市场,实现以政府大型项目带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还需各方协调努力。可见,内外部双重压力让原本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
贷款覆盖率亟待进一步提高
记者:如何评价银监会目前已出台政策的效应?
杨家才:我们一直非常重视中小企业贷款。2005年银监会提出“六项机制”建设,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利率风险定价、独立核算、高效审批、激励约束、专业化人员培训和违约信息通报六方面建立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制。
今年3月,银监会明确提出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于二季度末前,建立完全满足“1+3”要求的专营机构。其中,“1”是指19家银行总行须成立一级部制机构,专职负责中小企业金融服务,“3”是指“三个独立”,即独立的信贷计划、独立的财务和人力资源配置、独立的信贷评审系统和中小企业客户标准。截至目前,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专营机构建设工作初具规模。
在诸多措施共同作用下,中小企业贷款户数与总量虽有所增长,但贷款覆盖率则相对降低。据去年5月央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调查结果,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为88.3%,与国际水平相当;但贷款覆盖率仅为18.7%,与发达国家的50%水平有较大差距。可见,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获得经营性资金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以满足,但在金融服务覆盖更多中小企业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记者: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让中小企业“不差钱”,要从哪些方面继续使劲?
杨家才:中小企业生存难不仅仅体现在融资难,反过来,融资难也不仅仅是银行、企业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就要彻底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融资环境,完善企业融资渠道,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着贷款说贷款,要有一揽子的计划,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整合起来。比如,在美国,政府采购的商品中23%必须来自中小企业。有了这一条,中小企业的市场风险就小了,贷款自然容易了。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在于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完善风险补偿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从而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而这需要各部门多方努力。除银行间接融资渠道外,还应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发挥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与机制转换功能;鼓励风险资本投资中小企业;稳步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推进银保合作,开发中小企业信用保险产品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