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消费金融欺诈“终结者”?

2017-09-13 15:521098

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17消费金融洞察报告》显示:短短4年,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已从60亿猛增到4367.1亿。2013年到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实现了70倍爆发式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17%。各类消费金融细分业务不断涌现,出现了3c数码、医美、教育、旅游、租房、农业等多种场景分期产品。

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17消费金融洞察报告》显示:短短4年,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已从60亿猛增到4367.1亿。2013年到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实现了70倍爆发式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17%。各类消费金融细分业务不断涌现,出现了3c数码、医美、教育、旅游、租房、农业等多种场景分期产品。

1.png


然而,在消费金融业务迅速拓展的同时,骗贷等欺诈现象也在暗自疯狂生长,阻碍消费金融产业的健康成长。以细分业务医美分期为例,自2015年开始,消费分期平台开始试水医美分期领域,2016年行业成高速增长态势,然而在2016年底,医美分期骗贷风险集中爆发。一些医美分期从业人员曾公开表示,整个医美市场的贷款量大概是60 个亿左右,其中有15亿多被骗贷者攫取。

“欺诈”已然成为消费金融健康发展的一颗“定时炸弹”。

悬在消费金融头上的一把刀

据了解,消费金融机构一般是作为资金方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撮合借贷人和放贷人,分为纯线上模式及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而因业务模式的不同,易被欺诈渗透的业务环节也有所区别,从而产生不同的欺诈方式。

就纯线上消费金融业务而言,欺诈集中发生在获客环节,欺诈方式大体分为三类 ,分别是个人骗贷、冒用身份、群体欺诈。个人骗贷即用户的恶意骗贷;冒用身份即骗贷者通过盗用账户、骗取用户信任等方式冒用用户身份进行欺诈;群体欺诈则是骗贷者的集合体,他们想尽各种招数设法找到机构、体系的技术漏洞进而对账户进行大规模的扫荡。

就消费金融业务而言,欺诈主要发生在线下风控环节,涉及门店、机构产品销售员、用户、中介四方,其中任何一方出现不良意图,都会滋生欺诈。此类欺诈也主要有三类,分别为中介欺诈套现,门店欺诈,内外勾结。中介欺诈套现是指中介人员凭借自身对各类分期平台的熟悉帮助不合格的用户包装资料,获得贷款,从中收取高额费用;门店欺诈指门店销售员欺骗消费者办理分期产品;内外勾结则是中介、门店等获客渠道联合消费分期平台的内部人员对消费者进行放款,这类欺诈行为往往损失巨大。

实际上,目前消费金融出现欺诈现象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我国征信体系有待完善,使欺诈存在一定的生存空间。易观数据显示,截至到2016年6月底,央行征信中心覆盖人群8.8亿人,其中信贷记录人群仅为3.8亿人;

二是消费金融机构风控技术还不完善,无法全方位、精准地识别出欺诈分子;

三是消费金融机构开展线下消费金融业务时,管理上还存在漏洞,使得渠道、产品销售员、中介等环节易滋生欺诈;

四是欺诈成本低。曾有媒体报道,“骗贷者获取一套虚假材料仅需2000元,却可骗贷20多万,钱一到手人便消失,成为永久坏账。”

毋庸置疑,无论是多样化的欺诈方式,还是各类欺诈原因的存在,都将对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带来毁灭性的影响。首先,消费金融机构首当其冲,欺诈将对其产生最直接的损失,群体性欺诈更会直接危及消费金融机构的生命线,而企业因欺诈损失过大退出消费金融市场的案例也时有发生;其次,欺诈现象影响了消费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到目前为止,消费金融还属于新鲜的购物方式,一旦陷入诈骗风波,消费者将对消费金融避之不及,影响行业的正常发展;最后,消费者作为消费金融业务的直接参与者,也将成为欺诈的直接受损者。

金融科技成反欺诈主力

无论是纯线上消费金融业务,还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消费金融业务模式,反欺诈已成势在必行之路。由于业务模式的区别,两者的反欺诈策略也相应地有所区别,纯线上消费金融业务的发欺诈模式更侧重于科技反欺诈,而线上线下结合的消费金融反欺诈模式除了进行科技反欺诈,还要注重渠道管理和产品设计方面。

从纯线上消费金融业务模式来看,反欺诈主要通过科技手段着眼于线上获客,即贷前识别。

纯线上消费金融业务的科技反欺诈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建模;二是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前端生物识别技术。

据了解,以大数据风控为技术支持,通过多种手段来有效的核实用户实人身份,有效防止身份冒用、欺诈等风险,识别高风险交易的特征,并形成复贷记录和失信黑名单,有效地交叉验证用户信息的真实性,将欺诈行为制止于发生之前,并且机器学习模型的配合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风控系统的精准度,通过聚类算法分析相似性行为、依赖标签数据训练深度网络等手段,更有效的实现复杂环境下的反欺诈。与此同时,由于每个人的生物特征具有与其他人不同的唯一性和在一定时期内不变的稳定性,如静脉、指纹、声纹、人脸、虹膜等特征,较为不易被伪造和假冒,所以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然而,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金融科技具备很高的门槛,一些消费金融机构很难从0到1进行研发并投入使用。但需求催生市场,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京东金融、蚂蚁金服、前隆科技等为代表的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它们可以提供以风控支持为核心的灵活解决方案。以前隆科技为例,其自主研发出的智能实时申请反欺诈系统,包含大数据实时计算、反欺诈规则、反欺诈系统、网络图谱、策略配置引擎五大模块,使反欺诈工作更加智能,可以灵活地支持各种反欺诈策略的更新。

从线上线下结合的消费金融业务来看,除了上述两类科技反欺诈,还需要通过渠道管理和优化产品设计来防范欺诈的发生。


以优化产品设计为例,消费分期公司贷款的钱何时到账,是打给商户还是打给顾客,都是值得考究的产品细节。到账时间太久,商户一般体量很小,资金回转不过来,账期太久,自然对消费金融公司不待见;另一个方面,如果钱打给顾客,就需要考虑套现分子直接拿钱跑路的问题。

与此同时,线下渠道的管理亦是十分重要。目前,金融产品的销售推荐往往依赖于店员关系及平台销售,但很多店员和平台销售的心态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只关注是否成交,而对于客户信息是否虚假等因素并不在意,数月之后是否坏账更不是考虑的范畴。

有数据显示,线上欺诈是线下的六倍。因此,从整个消费金融反欺诈策略来看,科技已然成为反欺诈的主要手段,而这正是消费金融机构未来的着力点。


2
标签:终结者 消费 金融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长银五八消费金融上半年净利润1.5亿元,同比下降66.3%

2024-09-12 15:07
103037

建信消费金融上半年业绩出炉,净利润0.63亿元

2024-09-12 15:06
103443

点石获建行10亿元意向授信 加强供应链赋能 创新消费金融

2024-08-12 15:03
73739

中银消费金融:2019年问题已立查立改,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治司

2024-07-10 17:52
88020

中银消费金融开展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

2024-06-26 19:30
122595

中银消费金融多管齐下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2024-03-15 11:22
679399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