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飞:拥抱“金砖+”,印度要有战略眼光
8月28日下午14时30分,印度将非法越界进入中国洞朗地区的边防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到边界印方一侧,长达71天的对峙和平解决,然而这一对峙的特殊性给我们留下了诸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首发于《环球时报》
来源:李玲飞 盘古智库
背景
8月28日下午14时30分,印度将非法越界进入中国洞朗地区的边防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到边界印方一侧,长达71天的对峙和平解决,然而这一对峙的特殊性给我们留下了诸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9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厦门金砖峰会上会见印度总理莫迪时指出,健康稳定的中印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刚落下帷幕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中国倡导的“金砖+”理念赢得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多个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认同。
与此同时,一些印度媒体却发出不同声音:“中国正在努力邀请其盟友加入金砖国家机制,进一步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同时,弱化印度的地位和作用”“(金砖机制)扩员,印度最受打击”……继不久前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我们这个近邻似乎再次“忧心忡忡”。实际上,这些不必要的担忧仍源于印度对国家利益和国际合作的一厢情愿。
“金砖+”代表了一种进步力量和发展趋势。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相对萎缩,消费水平相对下行,贸易、投资、技术、金融等发展动力源都在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南方国家”转移,而金砖组织所要“+”的正是这些代表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精英。金砖国家与金砖要“+”的国家孕育着世界贸易增长、投资增长、技术进步、金融创新、人文发展新的驱动力。
毫无疑问,金砖机制的扩员,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升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形象、扩大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等多个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代表了一种进步趋势和时代潮流。
除了扩大“务虚”的价值面,“金砖+”模式还有助于扩充金砖合作的具体领域。比如,在2016年果阿峰会上,各方签订《金砖国家海关合作委员会章程》,为金砖国家与更多发展中国家间的海关合作打下法律基础。果阿峰会还探讨设立一个市场主导、独立的金砖国家评级机构,并建立金砖国家反腐败工作组机制。
扩员后的金砖国家可以进一步在技术操作层面加大合作力度,包括金砖国家投资、贸易、通关、签证便利化,各国大学学历的相互承认,金砖国家间投资、贸易、并购等方面的法律可译成彼此国家的文字等。印度作为“金砖+”体系的一员,可以分享更多的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
印度应该认识到,发展不仅是金砖国家最核心的命题,更是印度目前最直接的诉求。印度最终从洞朗地区撤军,从而为总理莫迪参加金砖厦门峰会扫清最直接的障碍,充分反映出印度对金砖机制的期待和需求。尤其对于莫迪政府而言,推动印度制造、智能城市、五大经济走廊等各种经济战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改造等具体规划,与金砖机制的诉求相互吻合。在发展的诉求下,莫迪的改革之路离不开金砖机制的发展壮大。
印度的忧患,本质上来源于对自身利益和国际合作机制的片面认知与判断。它只有放弃猜忌心理和零和思维,以长远的战略眼光看待并加入国际合作,而不是算计“谁是老大”“谁来主导”,才能消解这些无谓之忧。否则,它只会早晚因积忧成疾而错失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