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大讨论:是否应单独成立公司?

许旻 | 2017-09-08 14:40 1234

根据Talking Data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金融机构消费信贷余额达到了25万亿元,增长率32.2%,同时消费信贷与GDP的比值突破30%,2012-2016年间,两项数据指标均不断上升。

 根据Talking Data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金融机构消费信贷余额达到了25万亿元,增长率32.2%,同时消费信贷与GDP的比值突破30%,2012-2016年间,两项数据指标均不断上升。

  首批消费金融牌照仅四张,其中三家拥有银行系背景,剩余一家捷信是唯一外商独资企业。自2015年6月国务院释放“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的政策红利以来,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而作为早期参与者,银行系继续强势渗透该领域,截止今年5月,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达到22家。

  在消费金融火热的局面下,资金成本、风控模型、行业乱象、独立公司等成为聚焦话题,待考。

  是否应单独成立公司?

  从消费金融的商业模式来看,目前市场上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商业银行,以线下渠道为主,包括信用卡、汽车贷、消费贷等;第二种是消费金融公司,依托牌照优势;第三种是互联网消费金融,依托互联网技术,电子化、网络化及信息化经营。

  招商证券报告称,目前消费金融行业正呈现出银行系、产业系、互联网电商系、 P2P 系(分期购物平台)等多线系网络链条的扩张发展格局。

  在单独成立消费金融公司上,一位信用卡从业人士以招行为例分析,招行选择跟联通合作,主要是考虑到双方的互补性和在零售上的强强联合。除此之外,他还提到了以外资为主的捷信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在于跟3C合作,提供卖场消费者信贷服务,虽然有先发优势,但在中国随着渠道话语权的增强,这种方式会越做越难。

  ”独立公司的好处在于有政策空间,比如要求银行的不良率可能不超一定比率,但是消费金融公司或许能更加宽容,风险放宽那么覆盖客群可以放宽。”他告诉新浪财经。

  不过,他也表示,单独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业务会比较单一,而且资金成本可能比银行高,风控经验也不够丰富,因此银行系消费金融有优势,比如工行、兴业、中信等入局者。

  当然也有不同的做法,比如交行目前没有大规模调整消费信贷业务,只在相应板块上增加人力,而且消费信贷除了独立风控之外,依然与信用卡中心共享财务和IT资源。而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以及P2P等互联网企业拥有大数据征信,掌握了线上入口,他们以支付为基础打通生态圈内消费环节。

  太火往往一哄而上产生乱象

  提及风控,则不得不谈目前消费金融的现状。

  招商证券2016年相关报告称,2015年末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5%,以捷信为例,2014-2015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速达63%。报告认为,消费金融公司的ROA可达到4%-5%,ROE有望超过40%。

  而Talking Data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3月,我国移动消费金融用户规模达到2.23亿,同比增长近一倍;消费金融渗透率由2016年第一季度的8.8%迅速增长为2017年的15.9%。

  交行卡中心也透露过,他们移动互联的贡献度接近40%,目标希望能接近50%。在小额消费分期业务上,移动互联网平台占比40%,稍大额度的消费信贷从原来的20%提高到了今年的30%,最近两个月甚至达到40%。

  他们的消费信贷有些目标客群明确的产品,比如专门针对年轻、高学历客群的天使贷,以及客群更大的好享贷。9月10日,他们将推出新产品现金信贷“好现贷”,同时还将推出“好商贷”,根据现有资源跟大型零售企业合作。

  在如此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则是行业乱象的滋生,比如部分不良“现金贷”平台畸高利率、逾期费以及滥用个人信息等暴力催收。一位银行从业人员表示,目前线上消费贷款有一种不好的迹象——太火的行业市场往往一哄而上。“他们没有风险、合规理念,缺乏对行业的敬畏感,出事损伤的是整个行业。”


  他对新浪财经说明,其中存在监管的偏差和不对等,对于持牌的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而言,都必须遵守必须面签的规则,但是大量的从业主体不用遵从面签要求,相当于有监管套利。

  或演化出租赁消费模式

  消费金融可能还会出现新模式。一位资深消费金融专家对新浪财经分析,共享经济背后是帮助客户获得使用权,这在消费金融领域衍生,可能会出现租赁消费;同时,除了拆借和发行债券之外,新的筹资模式也是消费金融下一步讨论方向。

  “金融科技业务根本的问题还是风控和筹资。”这位专家表示,从筹资上来说,金融科技平台因为自有资金不足需要筹集,那么资金成本自然比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要高;从风控上而言,互联网从事信贷业务不仅需要大量数据,而且需要多维度数据,但并非金融出身的他们,在金融层面留存的数据很窄。

  所以他认为会演化出多种模式:一是金融科技平台跟包括银行在内的其他公司合作,通过丰富数据来变现;二是金融科技平台与其他机构共同成立公司,那么股权决定话语权;三是双方在业务产品层面深度合作,维持百花齐放。


2
标签: 消费 金融 公司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消费金融公司大盘点

2020-12-08 09:14
162970

消费金融公司哪家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16行业权威报告

2016-12-19 17:05
1900

国内消费金融公司消费场景及融资情况

2016-09-23 14:58
1144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2)》

2022-10-07 19:09
12968

【重磅】2016年最全450家消费金融公司名单!

2016-11-24 10:30
18095

多消费金融公司半年报业绩抢眼 消费金融成经济增长重要动力源

2017-08-16 17:23
5723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