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广东自贸区南沙新区人气不足影响发展
5日发布的《中国广州城市建设与管理发展报告(2017)》称,广东自贸区南沙新区(下称南沙区)人口总量严重不足,难以形成区域生产规模与集聚效应和消费需求,掣肘自贸区未来发展。
来源:中新网 (许青青 蒲锦绚)
5日发布的《中国广州城市建设与管理发展报告(2017)》称,广东自贸区南沙新区(下称南沙区)人口总量严重不足,难以形成区域生产规模与集聚效应和消费需求,掣肘自贸区未来发展。
报告认为,从广州城市发展动力看,无论越秀区荔湾区等老城区,还是天河区黄埔区等工商业核心区,都面临存量提质增效和深度优化发展的转型与阵痛期,从增量看,南沙区将成为广州经济发展未来若干年发展的最重要引擎。
最新数据显示,自2015年4月挂牌以来,截至2017年6月底,南沙区市场主体总数为70574户,较自贸区挂牌前翻了一番,自贸区新增企业30221家,是挂牌前的45.8倍。
然而,南沙区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报告明确指出,虽然广州提出将南沙建设为城市副中心,但南沙发展的综合基础依旧薄弱,目前发展态势与所为广州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定位有较大差距。
其中,在人口方面,2016年底,南沙全区约68万的常住人口其中九成是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的从番禺划拨到南沙的原划拨乡镇人口。
人气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南沙区原有产业定位是重工业,原有产业体系呈现高度重型化,新近定位的产业又趋于高端化,如现代航运服务业、特色金融服务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而商贸(综合性和一般性)、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服务型产业和非正规行业所占比重极低。目前产业业态的共同特点是产值高、科技含量高、周期性长、智能化程度高,但对本区地方经济的关联度相对低,产业辐射和带动作用相对弱。
另外,南沙地处广州远郊,各种生产尤其是生活型服务设施供给极不完善,本区很多机关事业及产业工人处于“钟摆式”的生活状态,白天在南沙上班,晚上回广州老城区居住,对南沙的地方认同感和归属感差。
南沙自升格为自由贸易区后,土地和房飙升严重,很多楼盘雨后春笋般兴起,但购房者主要看中南沙的潜在升值机会,多以投资、度假、养老为主,真正意义上的自住型住房比例偏低,住房的“飞地现象”十分突出。同时,扎根本地的商贸气氛十分低迷。消费需求除了投资型地产外,其他生活消费和生产活动严重滞后,对南沙的生活中心、广州城市副中心的发育、形成和发展十分不利。
报告建议,南沙区应提升人口与产业集聚度,加速推进南沙产城融合进程。构筑和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功能和作用,抓住国家积极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强化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功能和作用,要注重现有产业的带动、辐射和吸纳作用,尽量带动传统优势产业链条,形成区域特色产业集群。
该报告由广州大学、广州市蓝皮书研究会、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广州国土资源与规划委员会、广州市建设委员会联合编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