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在A股上市的8家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今年上半年年合计赚到了1904.53亿元,日均共赚10.52亿元。
作者:陈月石 来源:澎湃新闻
导读:目前已在A股上市的8家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今年上半年年合计赚到了1904.53亿元,日均共赚10.52亿元。
目前已在A股上市的8家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今年上半年年合计赚到了1904.53亿元,日均共赚10.52亿元。在资产规模和净利润两大指标排名上,相比去年,头名并未发生变化:以资产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601166.SH)蝉联中国第一大股份制银行,不过,最赚钱的还是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 HK),半年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392.59亿元,大幅领先于其他股份制银行。在国家队持股方面,今年上半年,证金公司大手笔增持了7家股份制银行,其中对民生银行的持股比例达到了4.99%,而光大银行被证金公司小幅减持。而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外汇局旗下的梧桐树投资平台对8家银行的持股,均未发生变化。
在去年年中将招行从资产规模最大的股份制银行的位子上拉下马后,兴业银行在去年年末和今年上半年守擂成功。截至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总资产达到资产总额 63846.58 亿元。
招行的资产规模也在今年上半年突破了六万亿,以61996.9亿元的规模位列第二。由于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双双在今年上半年启动“缩表”,浦发银行一跃成为第三大股份制银行,民生银行依旧位列第四,而上半年资产规模缩水了4.72%的中信银行,总资产也排在了第五位。对于缩表的原因,中信银行高管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上述策略顺应了宏观大势,把握了货币市场趋紧、监管政策趋严、银行存款增速放缓的趋势,有效避免了资产和负债业务发展不协调可能带来的问题。”该行同时表示, “缩表”何时结束将根据本行的业务结构调整等内外部情况而定,没有具体时间表。去年年末,以资产计,兴业银行排名第一,招行紧随其后,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位列第三到第五位,且差距不大,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和华夏银行位列第六到第八位。
招行净利润反超交行
在赚钱能力方面,以归属该行股东的净利润计,招行上半年不仅卫冕最赚钱的股份制银行,还赶超了国有五大行之一的交通银行,同时,11.43%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也是所有股份制银行中惟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
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分别以316.01亿元和281.65亿元的净利润排在第二和第三。对比自身,招行、兴业、中信、浦发、光大五家银行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增速快于去年全年。华夏、平安和民生银行则净利润增速继续回落。相比于此前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全面走高,今年上半年,8家股份制银行的资产质量出现分化:招行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不良的“双降”,兴业、中信和光大三家银行则实现了不良贷款率的下降,而浦发、民生、平安和华夏四家银行依旧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
延伸阅读——上市银行加速调整:收缩同业业务 加快信贷投放
8月30日《经济参考报》刊发题为《多家上市银行加速业务结构调整》的报道。文章称,8月29日,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江苏银行和贵阳银行发布2017年半年报。截至29日,共有20家A股上市银行发布了半年报。通过梳理公开数据可看出,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多家银行正在加速调整业务结构,一方面收缩同业业务,一方面加快投放表内贷款,尤其是部分股份制银行,持续加大对零售贷款投放态势明显。受到监管层政策指引以及金融市场利率中枢上升影响,银行尤其是城商行同业业务规模明显收缩。根据目前已披露的20家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相较一季度末,近三分之二银行的同业资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13家同业负债出现下降趋势。同业资产包含存放同业款项、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三项。数据显示,从下降幅度来看,无锡银行的同业资产规模从期初余额64.3亿元降至中报本期余额16.3亿元,降幅达74.7%,是目前已经公布数据的上市农商行中,同业资产规模降幅最大的。南京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和宁波银行四家银行同业资产较2017年一季报下降23.64%、18.13%、16.87%和15.74%,三个月内降幅逾一成。同业负债包含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金以及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三项。常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四家银行较一季度分别下降24.62%、13.87%、8.07%、7.56%。其中,南京银行在同业负债端,已由去年上半年的1571.60亿降至629.95亿,在一季度681.47亿的基础上继续下降。同业业务的收缩对银行收入和利润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数据显示,多家股份制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出现下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银行的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都在下降,对银行盈利结构的影响在于其所带来的利息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下降。在压降同业业务的同时,多家银行在表内贷款的投放上持续加大力度。中信银行数据显示,上半年同业资产减少2817亿,下降51.5%;同时确保信贷资产平稳增长,客户贷款增加2132亿,增长7.4%。而银监会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贷款增速开始超过同级的资产增速。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3.5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快于同期资产增速1.7个百分点,这也是2015年以来的首次。值得注意的是,信贷资源重点向资本占用及风险相对较低的个人贷款倾斜也成为很多银行业务调整的方向。而从结构来看,上市银行零售贷款增长主要集中于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以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增长。以目标是“零售为核心,对公、同业协同发展,打造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的平安银行为例,上半年其零售贷款增量是公司贷款增量的9.2倍。平安银行中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其零售贷款余额6570.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46%。华融证券报告分析称,平安银行的营收结构和利润结构调整较大,零售金融业务的营收和批发业务的营收占比从去年同期的三七开,到今年大约四六开。中报数据显示,在利润的构成中,上半年平安银行的零售金融业务利润总额占比从去年的29%迅速提升至64%。一直以对公业务见长的中信银行也开始大力布局零售业务。中信银行数据显示,其上半年零售贷款增量达到公司贷款增量的18.41倍,其个贷占比比年初提升3.4个百分点到36.63%。中信银行还重点发展信用卡业务,上半年末,其信用卡贷款余额为3021.5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33%;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165.99亿元,同比增长49.75%。更为平衡的发展零售和对公业务有其内在原因。中信银行副行长兼财务总监方合英在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中信银行个人贷款定价比上半年新发生的对公贷款定价高,有比较高的收益率。董希淼也表示,银行零售业务比重上升是个积极的现象,“这种转型与经济结构增长变化有关,消费升级发展给零售业务带来很好契机,相对而言,对公贷款收入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影响较大,对公贷款不良率的升高也使得银行更倾向发展零售业务”。但他同样强调,零售业务需要银行进行较大的前期投入,对于前期没有太多基础的中小银行而言,短期发力零售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