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收6.6597】人民币兑美元再创新高 解析人民币升值背后三大因素
8月22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涨112个基点,报收6.6597。
来源:中新经纬APP
8月22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涨112个基点,报收6.6597。
从2017年初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在双向波动中保持着升值的趋势,累计升值幅度超过3%。上周以来,升值幅度加大并迅速打开6.7关口,使得看空人民币的外汇炒家失血不少。
而就在1年以前,市场对于人民币走势判断的基调普遍比较悲观,经济学家、金融机构都在预测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会在什么时点以什么样的速率跌破7这个整数关口。
短短几个月时间,人民币走势剧情上演大逆转,其背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中长期来看,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为人民币汇率逐步走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上半年中国GDP增速6.9%,好于6.5%的预期目标,经济增长趋稳向好的态势已成共识。从通胀水平来看,2017年前两个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4,整体波动幅度不大,物价稳定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就业方面,前六个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735万,为年度预期目标的67%。第二季度全国登记失业率为3.95%,是近年来的最低水平。从核心经济数据经济增长率、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都展现出较为强劲的增长动力,亮眼的数据也使得IMF上调中国经济年度增速预期。经济稳中向好,人民币资产的回报预期改善,升值就具备了现实的条件。
第二,美元走弱,人民币补涨。今年上半年,美国GDP增速为1.9%,低于此前的预期,同时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也低于预期,加息与缩表犹抱琵琶半遮面,市场担忧情绪渐浓,不支持强势美元的局面。2017年1月以来,美元指数从103跌至8月初的92.8,累计下滑超过9%,但同期人民币即期汇率仅升值4.2%,近期人民币显著升值可以说是补涨需求的集中释放。
第三,政策组合收效,人民币贬值预期逆转。2016年以来,美元加息预期渐浓,中国企业走出去加速,大规模海外并购频发,人民币持续承受贬值压力。而今年以来,一方面,中国政府通过“债券通”加快了债券市场开放,支持境内机构跨境融资,扩大资金流入;另一方面,通过跨境业务的真实性审核,严控房地产、酒店、影城、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的非理性对外投资,等加强资本流出的管理。5月26日,央行在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提升了报价机制规则性,并能更好的在汇率中反映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情况。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扭转了市场对于人民币持续走弱的预期,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压力得到逐步地释放和缓解。
人民币短期之内的跳涨引发了境内外市场的关注,一时之间,做空人民币的金融机构和个人哀鸿遍野。而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格则受益于本轮升值,投资者除了获得资本利得之外,还获取了额外的汇率收益。从行业层面来看,航空运输受益于人民币升值,飞机和航材采购等获得更多的境外融资。特别是在美元债务方面,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节约了偿债支出。同时,燃油进口因此而变得更加便宜,国民出境游需求上升等使得航空运输业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收益。大宗商品的进口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变的更加便宜,因此,对于高度依赖于原材料进口的石油、化工等行业是一个好消息。但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对于出口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相对价格的上涨无疑会减弱商品的国际竞争力,7月份中国外贸出口数据不及预期也已经反映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资本项目上来看,强势的人民币有利于跨境资本流动以及外汇储备趋于稳定。资本流出压力的缓解也有利于给我国政府的外汇管理创造了更为宽松的环境。
展望今年剩余的几个月时间,美元走弱态势恐已见底,而随着美联储缩表和加息的脚步渐近,需要关注美元的反弹概率和幅度,因此,人民币兑美元出现双向波动的幅度可能加大。但是,只要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人民币出现大幅度贬值的概率不大,更何况,我国外汇管理部门的经验、手段以及手中的弹药日益丰富,与货币政策、资本流动管理的配合日益娴熟,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在一定的波动幅度内保持总体的稳定。币值的基本稳定也为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和优化汇率形成机制,更好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创造宽松的环境。
【专家简介】 刘春生,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蓝源资本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特华研究院服务经济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