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生:思想方法的片面性不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17北京年会”于8月19日举行。50人论坛个人成员、原中国工商银行行长、中国银监会特邀顾问杨凯生认为
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17北京年会”于8月19日举行。50人论坛个人成员、原中国工商银行行长、中国银监会特邀顾问杨凯生认为,认识论解决不好,片面性、绝对化、形而上学就会成为滋生和助推金融风险的思想基础,所以坚持辩证地分析问题、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十分重要。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论坛的主题之一是金融风险防范。我认为选择这个话题作为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切合事宜,很有意义的。
现在大家对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以及如何防范化解有关风险已经进行了很多的讨论,许多专家学者也写了不少文章,许多观点都很重要,也很正确。但我似乎感到有一点不足,就是人们不大注意从思想方法、认识论上去分析这些问题。我觉得这一点其实很重要。认识论解决不好,片面性、绝对化、形而上学就会成为滋生和助推金融风险的思想基础,所以坚持辩证地分析问题、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十分重要。
可以简单地举几个例子。例如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和降低企业杠杆率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处理好。是不是有的企业得不到贷款就叫融资难?解决融资难是不是就是简单地再往上垒贷款,让企业的负债率进一步上升呢?同时,在去杠杆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又如何才能认识到只有实业兴,金融才能兴,只有实业稳,金融才能稳的道理,金融怎样才能为社会的发展,为经济的平稳健康增长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和支持?这里就有许多关系需要辩证的分析和处理。再如怎样顺应互联网等技术发展的大潮,积极支持金融创新,同时,又怎样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活动的监管,依法整治金融乱象,取缔非法金融活动,这中间的关系又该如何把握。是不是如同前几年那样,对凡是以互联网金融名义从事的业务监管就可以更加宽松一些,否则就不算支持金融创新了,或是像现在有些地方那样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备案、注册等采取一律从严的办法就能解决问题了呢?这里其实也是一个如何坚持实事求是,不唯名只唯实的思想方法问题。又如,我们现在常说的要防止资金活动“脱实向虚”,究竟指的是想解决实体企业的资金不进入主业而去从事金融投资的问题,还是要解决资金在金融系统内“空转”,进不了生产、流通企业的问题。如果是前者,可能主要还是要控制这类企业的负债率,不让其获得更多资金。如果是后者,首先就要从宏观上分析清楚究竟有多少资金是在金融系统内转了半天最终也没有进入实体企业的。此外,还要分析清楚金融系统内的资金活动,其中有多少资金是一些金融机构纯属为自身套利而在金融系统内玩儿“左手进,右手出”的,又有多少资金还是属于为解决一些金融机构流动性需要而进行的同业往来,等等。这里有不少应该进一步深入分析的内容,大而化之就有可能使一些监管措施的操作性打折扣。
总之,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不少。在看待这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时候,必须坚持辩证法,形而上学不行,简单化要不得。所以我认为思想方法很重要。
习总书记在金融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出了几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题目,比如怎样在产能过剩行业促进“僵尸企业”退出,推动存量资产重组;怎样为分散不确定性创造金融产品,促进跨期限、跨产业、跨群体分散风险,增加有效投资;怎样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合理进行资产定价和权益保护;怎样适应绿色投资回报期长的特点,做好中长期资金供给的制度安排,等等。我理解,总书记之所以提出这几个“怎样”、“怎样”,就是认为这些问题具有复杂性,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予以认真研究和解决。这实际上就是提示我们、要求我们在金融工作中一定要注意讲辩证法,讲两分法,不能搞片面性,绝对化,否则是不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
转自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