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判断经济复苏的三大要件
如何看当前的形势,任何时候三件事情都应该是了然于胸的。即便日后经济数据波折起伏,形势判断也不会出系统性偏差。
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不可逆
所谓“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搭配,在过去10年扮演着全球流动性的主“水泵”。
从单一经济体看,这是严重失衡的。美国人不储蓄,只消费,2007年美国的居民储蓄率居然下降至-1.7%;美国人寅吃卯粮,2007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占 GDP比重高达5.28%,美国的净债务占GDP的比重突破了30%。而中国,51.2%的高储蓄率化身为43%的高投资率,导致产出远高于消费。中美合在一起,全球经济才能变得均衡不少,但经济体毕竟是有国界的。
这样的搭配永远不能回避资源的瓶颈——当美国人的 “大胃”驱动着中国人的产能扩张至极致后,石油受不了,美国人开始感受到了通胀,加息,房价也涨到了头,美国的消费蛋糕无法再做大了。通胀毁掉后来的一切,泡沫破灭了。
在未来数年中,我们会看到这个中美经济体一定会有一个再平衡过程,美国高达72%的消费率将会重新回归到均衡区间的65%,中国的工业增长也会从20%以上的高位回到10%甚至以下。
如果我们做一次历史的时空猜想,事实上1929年美国扮演的角色,恰是今天再平衡运动中中国的角色。在产能过剩的危机中,顺差国(生产国)往往更加脆弱。因为再平衡的拉锯战,对顺差国意味着产能收缩,对逆差国则意味着产能扩张,顺差国(生产国)要承担更多调整的成本。从1930年的例子看,当时的贸易顺差国 ——美国,比贸易逆差国英国所受到的打击要沉重得多。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发达国家生产国——日本、德国的调整,要比美国痛苦得多,日本2008年4季度 GDP一下子萎缩了12%(年化率)。由于产业价值链的差异,这一过程传到中国需要一个时滞,但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中国的产出缺口要么被市场清洗掉,要么提振内需自己吸收。
这是典型的债务紧缩型危机
1933年费雪描述了大萧条的全景,回过头来看,从去年到今年发生的事情,与费雪在70多年前的描述简直是别无二致。
无非是经过一个经济异常繁荣期,投资和债务急剧的膨胀。一旦经济增长趋缓,在硬的负债和不断下落的资产价格的双重压力下,所有部门资产负债表迅速恶化,全社会突然面临急剧的信用收缩(流动性黑洞)。
美国家庭负债率2007年攀上了114%的顶峰 (占GDP的比例),而10年前这一数字是64%。美国国家负债率2007年是350%,而10年前是250%。
金融部门的修复是一切修复的基础,金融部门恢复正常功能,才有可能开始为实体经济泵血,让投资和消费活动回暖。然而,2008年11月IMF公布的全美金融机构坏账是1.4万亿美元,最新的报告(3月份)显示,这个数字迅速上升至了2.8万亿美元,涨了一倍。为了救金融,美国人用了这么几招:
一是“量化宽松”超常规货币扩张,印钞票要把长期国债利率压下去;二是盯市的会计规则也是可以改的,靠盈余粉饰把金融类股的价格拉起来,让他们从市场上融资补血;三是政府向私人部门抛出了“金果子”,你投1块钱,政府给你6块钱的信贷额度,而且为你担保,政府信用支持你去冒这个险,意味着隐性拿纳税人的钱为私人银行股东利益买单。这是所谓盖特纳的毒资产收购计划。
第一招债务货币化是一条不归路,至少我们看到美国的10年期国债利率又回到了甚至超过了3月17日前的水平,达到了3.2%的高位。
第二招让金融类股大幅反弹了60%,能“骗”到多少钱还不知道。
第三招毒资产计划中的收购价格是一个扯不清楚的麻烦,政府收购是可以不讲价格,反正是用纳税人的钱买单,但私人资本是逐利的,而银行折价太多就会破产。博弈吧。
其实,家庭部门的修复才是资产负债表修复工程的主体。他们只能靠自己解决,当然,政府的减税和福利性的支出或许能帮点忙。
美英消费者所能做的惟一选择,就是增加净储蓄,以缓冲家庭净财富的萎缩,而这只能通过减少举债或提高储蓄率来实现。以消费的放缓为代价的储蓄增加,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实体经济基本面恶化的速度和程度。失业增加,收入下降,消费者又要进一步紧缩开支,一个恶性的循环。这注定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经济行为的调整。历史证明,资产负债上的衰退通常是长期持久的,而其后的恢复过程也是缓慢无力的。克鲁格曼说世界可能跟日本一样要进入 “失落的十年”,并非虚妄。
全球经济长周期增长谢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发生在美国,以信息、网络技术革命为主要内容的 “重大创新活动的群集”,大大促进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发展,“新经济”由此出现,并推动世界经济30年的长周期上升阶段的出现。
以互联网泡沫为标志,美国经济在2001年3月出现了衰退。预示着本轮长周期进入下滑阶段。之后,虽然有美国和各国强烈的刺激措施(如“次贷”、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虽然有诸如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不断加入全球化进程,极大降低了全球制造业的成本,但长波的下滑只是被推迟,终究逃不出危机的宿命。
世界经济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根源还在于:过去10年中,世界的科技水平总体原地踏步,经济增长最本质的动力失去了之后,一旦借助房地产投资和信贷消费的泡沫化推动资产型经济模式不能维持,世界经济必然陷入到一次严重下滑中去。回过头来看,被誉为全球经济史上最好的5年(2002~2007)多么像长周期即将谢幕前的一次回光返照。
带领世界经济进入下一个长周期的载体在哪里?现在还看不到,但是美国人必须要找到(它是领导型经济),带动创业活动的集群式并发,用新的财富创造机制(劳动生产率的加速)去填充天量的债单(美国联邦债务总额高达65.5万亿美元,这是全球GDP的4倍)。
如果美国人没能找到或者没能及时找到,印钞票致恶性通胀洗债务的后果,将是剩余世界可怕的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