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不断监管趋严 很多校园贷平台暂停业务或转型
台海网4月2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钟榕华)上周,厦门一名在校女大学生因卷入校园网贷,不堪还债压力和催债电话骚扰,选择自杀。事件经曝光,再度掀起了对无良校园贷的口诛笔伐。
连日来,导报记者走访发现,在负面新闻不断、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校园网贷呈现了退潮、转型升级的态势。
“铺天盖地”的校园贷
厦门这名轻生的女大学生,疑因做微商亏钱,仅从一平台就裸贷借了57万元。而涉案的第三方网贷平台,只需注册账号就可向注册者互借,即借即到,不需综合考量申请人的信用和资产。
说起校园网贷,厦门一高校的陈同学用了“铺天盖地”来形容。“刚来学校时,看到连篮球场旁的厕所里,都贴着‘信用借款 立等可用’的小广告,很是新奇。”陈同学说,更别提学校周边的公交站了,随处可见这类小广告。
甚至连健身房也在推销。去年,在集美一家高校就读的小吕,通过同学介绍,去学校附近的健身房办会员卡。健身教练给他做了一番检测,推荐请私人教练做针对性的训练,价格比普通的会员卡贵了好几倍,两个月就需六七千元钱。“我哪有那么多钱!教练就说可以找校园贷平台借款,每个月还款300多元,两年还款期共还8000多元。”小吕告诉导报记者,他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当即反对,但经不住教练劝说,小吕还是签了贷款协议。父亲得知后,与健身房交涉,要求取消贷款,但健身房却连贷款协议都不愿出示。不过还好,通过多方投诉、交涉,小吕最终取消了这笔贷款。“看了很多有关校园贷的新闻,很怕这是个骗局。要是孩子到时还不了,利滚利就太可怕了。”小吕的父亲说。
负面缠身的校园贷
“一颗老鼠屎坏一锅粥,现在是很多老鼠屎,这锅粥更是坏得没救了。”说起接连不断的校园网贷负面消息,曾经的从业人员汪先生还有点悻悻然。
在汪先生看来,校园网贷本应是个不错的新业态,既可快捷解决大学生的消费、创业等资金需求,又能让横冲直撞的民间资金有个出路。但经过两三年的发展,不良业者让这块业务的发展走了样。
汪先生总结,校园网贷的负面消息,主要反映了三个方面问题。
首先是高昂的利率。一些小的校园网贷平台,利息按天收取,每天0.1%的利率的话,年化利率就达到36.5%,而且,逾期费率也是不得了,高的达2%、3%。
其次,风控能力低下。仅凭大学生的一些证件、个人信息就放贷,却不顾虑学生的还款能力、信用状况,以及其是否在其它平台重复借贷等情况。
最令大众反感的是极端的催收手段。比如,催收机构反复拨打电话,在学校公开场合贴大字报,特别是“催款裸照”尤令人发指。
“媒体不断曝光校园贷的负面消息,学校和家长越来越警惕,更重要的是,监管方面也出手了,这块业务就不那么好做了。”汪先生说,现在很多平台都停止了校园网贷业务,或是转型,或是升级,做高学历青年工薪族的业务。
监管重压下的校园贷
汪先生所说的监管出手,是指去年4月份,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8月份,银监会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提出“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推动整改“校园贷”问题。
在负面不断、监管重压之下,陆续有校园贷平台暂停业务或转型。
“名校贷”平台就宣布,将于今年7月1日暂停新增校园网贷业务,转向校园公益事业,且已进行了品牌升级,推出了“名校贷白领版”。此外,网络借贷平台“我来贷”也宣布关闭校园市场;“趣店”退出校园分期市场,“优分期”宣布进军非校园消费金融市场……
网贷之家的数据则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共有74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主要为消费分期平台和P2P网贷平台,比2015年的顶峰时期减少47家。此情此景,令人不禁联想到2009年前后,疯热一时的大学生信用卡,也是因类似情况而迅速退潮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