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抛砖引玉” 央行职能不应仅盯通货膨胀?
5月17日,国际清算银行发表报告《央行治理的问题》(Issues in the Governance of Central Bank,以下简称报告),声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央行需要更多权力,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以稳定金融体系。
“各国央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是否需要更多的政策工具?”报告提出。而央行是否需要将资产价格纳入政策管理范围的问题,再次被提上议程。
央行新职责:稳定金融体系?
报告表示,从1668年第一家央行成立以来,各国央行的职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次大的变化,往往都是为了应对严重的危机或政治问题。这次50年难遇的金融危机,必然给各国央行带来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央行可能要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方面,扮演更大的角色。
对 于这一问题,美林证券亚太区经济学家陆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是否应该承担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责任,还是要取决于各国的监管体制。在有的国 家,央行只管货币政策;但有的国家,央行可以监管银行甚至其它金融机构。问题的焦点在于,央行能够监管什么,以及监管的有效性如何。”
陆挺所说的两种情况,正是当今各国央行职能的两种思路。
前者的理论支持是,货币政策的目标,只是单一的盯住通货膨胀。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不能同时实现抑制通胀和稳定金融市场两个目标,央行应该只管货币政策。目前,英国和韩国的央行都是这一模式,而稳定金融市场的任务,则交给金融服务局。
后一种观点则认为,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息息相关。金融资产的波动,最终会影响到币值的稳定,因此,央行应该集两种监管功能于一身。目前,美国就是这一模式。美联储除了制定货币政策外,也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哪种方法更好,现在没有定论。现实情况是,次贷危机爆发后,不管是英国的央行还是美国的央行,都没有很好的应付金融危机。各国央行对泡沫的反应都很迟钝。”
央行应监管资产价格?
另外一个关注的焦点问题则是,央行究竟是否应该监管资产价格?
在本次危机之前,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任何人都不知道资产价格是不是合理的,或者说,什么时候属于“投机”,而什么时候有泡沫形成,这些靠现有的工具很难衡量和预测。所以,央行不应过分干预资本市场,不应该把它当成货币政策目标的依据之一。
“ 现在从事后的角度看,泡沫的形成应该可以预见,而且有很明显的指标可以观测;一旦泡沫形成,央行应该干预。但是,每一次的泡沫都是不同的,上次是高科技泡 沫。要有效对付泡沫,央行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模型,才能看出究竟什么地方出了什么问题。从事后总结的角度会有很多想法,但面对新东西,准备都是不够的。 ”陆挺表示。
张明则尖锐地指出,次贷危机的发生,说明央行政策只盯住CPI指数是有很大问题的。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把资产价格纳入央行的监管范围,如可以将M3作为政策依据之一,也可以将房地产的价格和股票指数,以一定的权重,放入一篮子实物中。
报告中提到,各国央行的职能大相径庭,对于一国适用的办法对另一国未必适用。
张明和陆挺也都认为,这一报告更多是针对以通胀为目标的货币调控手段为主要货币政策的国家。而我国央行在制定政策中,已经适度考虑资产价格,不需要做出大的调整。
但 是,张明指出:“危机过去后,中国可能将重新面临资产泡沫。现在国内的流动性非常充裕,如果未来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发生转变,我们有可能将面临更为汹涌的 热钱。(央行)应该综合统筹,提前做出反应。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通过制造一个新泡沫来应对前一个泡沫的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