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热捧 医疗器械20亿元专项将启

2009-05-20 10:13 545

继“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之后,国家有望在医疗器械领域再次大规模投入。

继“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之后,国家有望在医疗器械领域再次大规模投入。

5月19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医疗器械领域的国家专项资金已于近日由科技部会同卫生部立项并提交上报。据透露,这一专项资金规模将达20亿元,最迟于明年6月正式启动。

鼓励药物研究和医药产业创新的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已于今年5月5日正式启动,专项分两批共支持970项课题,实际投入课题经费53亿元。考虑到配套资金的因素,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实际带动了国内300亿的医药研发投入。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上述医疗器械专项资金最终落实,必然刺激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行业发展。

趋势看好

医疗器械市场近年来加速扩张的趋势,已经引发了多方的关注。

上述权威人士介绍:“2008年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同比增长15%。2001年时,医疗器械行业产值仅为药品产值的五分之一,而2008年这一比例已提高到三分之一。”

医疗器械种类繁杂,大到检测设备,小到医用耗材,遍及医疗服务的整个过程。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格局中,美国独占40%以上,欧洲约占30%,而我国仅占全球市场的2%,市场空间巨大。

但业内人士普遍对国内医疗器械行业表示忧虑。据介绍,国内医疗器械厂商约为13000家,超过90%都是中小企业,在一些高端设备上无法形成竞争力。

在5月18日举办的首届中国医疗器械投资发展论坛上,投资机构Infinity董事总经理鲁东成指出:“国内超过70%的医疗器械市场被国外企业瓜分,三级医院几乎全是进口的设备,二级医院也配备了60%以上。”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国际主流医疗器械市场趋于萎缩,而新的医改政策使这些巨头看到了中国市场机遇。医改8500亿投入中,很大一部分将会用于设备的购置。据此,有跨国公司测算,2009年中央与地方财政将在医疗器械采购方面投入1000亿元以上。

国际医疗器械生产巨头已经看到了这一市场。2008年末,GE医疗集团宣布与山东的新华医疗合资成立公司,开发普及型医疗科技产品,重点开拓基础医疗市场。GE还宣布将加大中国农村基础医疗市场的投资规模。飞利浦、西门子等企业也有类似的计划。

扶持本土优势企业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医疗器械专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酝酿形成的。比照重大新药创制,此次医疗器械专项也将重点扶持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企业和项目。但上述权威人士表示:“目前具体的投入金额和扶持范围都未确定。”

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获批课题一般要求企业投入一定的配套资金。亚宝药业总工程师禹玉洪曾告诉本报记者,大部分课题企业的配套资金要达到1∶5。即53亿的国家专项将撬动整个医药研发领域超过300亿的投入。
 

如果医疗器械专项能达到类似的配套要求,将带动国内近百亿的医疗器械研发投入。上述权威人士表示:“国家对医药投入比较重视,但器械相对投得少。该专项批准下来的话,将对医疗器械的早期研发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投资扎堆

与国际巨头一样,国内的一些投资机构已经嗅到了医疗器械领域的爆发式机会。

4月7日,建银国际医疗保健股权投资基金获得发改委的备案批文,正式进入募集阶段。这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医疗保健产业的股权投资基金。

发改委此前采取审核制,共批准了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等10只基金。2008年8月之后,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不再批准新的股权投资基金,代之以备案制。建银医疗基金正是第一批备案发行的股权投资基金。

建 银医疗基金营销副总监陈春柳向记者表示:“基金募集规模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目前正和几家大型机构在接触,包括国企和民营企业。现在还没有募集完成。” 建银医疗基金拟投资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康复保健等五个方向,但医疗器械领域无疑将会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业内人士介绍,医疗器械资金需求量远远小于药品,一个中型医疗器械投资项目大约只需要10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多家机构分担的话,投入量不会很大。最重要的是“医疗器械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短”。

同 时,上述人士认为,医用仪器1年内可以通过审核,获得生产许可,而药品审批需要3-5年时间。一家医疗设备公司从无到有,不过5年左右,与投资基金的投资 周期大致吻合。而制药企业实现效益,往往要在10年以上。另外,医疗器械企业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也更有利于吸引投资。

因此,除了建银医疗基金之外,很多投资机构都对医疗器械领域青睐有加。启明投资合伙人胡旭波就表示:“目前启明投资在国内两个基金共5.2亿元左右,超过30%的钱会投到这一领域。”

然而众多投资机构也对医疗器械销售表现出一定的担心。鲁成东认为:“与国外的初创企业相比,国内企业实现价值主要靠销售额。而医疗器械领域很难说依赖产品的独占性,销售手段就变得很关键。”

上述权威人士也指出:“国内有一部分产品很有优势,如监护仪、彩超等。但渠道方面的不透明会给医疗器械市场形成压力。”

不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敬礼曾在今年年初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指出,2009年将重点加强医疗器械领域的监管力度,近期出台的《医疗器械广告管理办法》等政策也体现出国家规范医疗器械市场的立场。

0
标签: 医疗器械 专项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国家药监局:缓缴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费

2022-10-06 22:09
17786

国家药监局: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分级监管,制定重点监管品种目录

2022-09-16 15:38
20378

厦门自贸区首家医疗器械融资租赁服务企业落地

2022-08-13 21:23
19869

新增出口医疗器械商品检验,企业应该知道这些——海关查验要求篇

2020-05-02 19:09
130287

新增出口医疗器械商品检验,企业应该知道这些——通关申报篇

2020-04-28 17:30
152241

新增出口医疗器械商品检验,企业应该知道这些——出口前准备篇

2020-04-28 17:15
14701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