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供给侧改革破解国内外价格“倒挂”难题 3年内或完成去库存

戴春晨,易德发 | 2017-08-09 10:37 332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 戴春晨 实习生 易德发导 读2016年,玉米开始出现“二量齐减”。中长期看,我国玉米将有望解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 戴春晨 实习生 易德发


导  读

2016年,玉米开始出现“二量齐减”。中长期看,我国玉米将有望解决高库存的问题,回归理性市场。2017~2018年度,我国玉米市场有望在2016年产量、进口量“二量齐减”的基础上,进入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减”的时代。


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场标志性硬仗,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至今已一年有余。一年来,改革进展顺利,成效好于预期。


2016年,玉米开始出现“二量齐减”:玉米产量14年来首次减少,而进口量也大幅回落,但年度结余量仍较大。


2017年1月,国内玉米市场价格首次低于进口价,开始进入有涨有跌的局面。这意味着,近些年来让政府主管部门头疼的国内国际粮食价格长期“倒挂”问题,在玉米领域开始得到解决。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2017年的趋势是,国内玉米产量继续调减。由于价格单一的“倒挂”现象被打破,进口量预计将持续收缩。预计2017-2018年度结余量将转正为负,我国玉米市场的“三量齐增”,即将变为“三量齐减”。从中长期看,玉米的产能、库存过剩局面,将逐步过渡至供需合理的稳定发展局面。


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2007年起,为了保障农民利益,维持玉米生产积极性,国家在东北地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农户生产出售的部分粮食进行购买收储。


近几年国际玉米供大于求,价格深度回落,而由于临储政策的影响,国内玉米价格相较之下企于高位。玉米临储价格从2007年的0.69元/斤一路攀升至2014年的1.11元/斤,到2015年,国内外玉米每吨价差在600元上下。


数据显示,2007年到2015年,我国玉米产量从1.52亿吨增加到2.25亿吨,各地粮库出现了“收不进、调不动、销不出、储不下”的局面,形成一个进口量、年产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循环怪圈。


2016年,国家率先在内蒙古和东北三省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将以往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


与价格政策同时进行的还有大手笔的调结构。今年全国两会区间,农业部负责人表示,将在2016年调减30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新增调减面积1000万亩。这比2016年计划的速度还要加快。


随着玉米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的趋近,国内玉米的需求逐步增加,库存的玉米开始“卖得动”了。除了供给侧的发力之外,国家还在需求侧发力,支持发展玉米深加工,以扩大玉米的需求。


从近一年的价格走势看,国内玉米价格呈震荡下降趋势,而国际价格则呈现整体小幅度上升态势,2017年上半年出现少有的连续5个月国内价低于进口价的状况。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玉米国内价格下降,显示出“价补分离”改革的初步成效,而国际价格上升则有国际玉米供给小幅趋紧的背景。国内国际价格大幅度“倒挂”的情况不再,显示出国内玉米的产销环境逐步变好,玉米积压的库存有望进一步释放,总体供需失衡情况有所缓解,但2017年依然保持供大于求的局面。


释放临时收储的玉米库存,有可能拉低玉米的国内价格。以往要维系高价格保障农民利益,库存的释放有诸多掣肘。一旦国内国际价格相差无几,甚至国际价格高于国内价格,释放库存玉米的阻力则小得多。不过,临储拍卖粮出库增多,使得拍卖粮在市场中所占比例持续上升,供应压力逐渐显现,国内玉米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预计后期玉米价格可能稳中略有回落。


另一利好消息是,由于中国、美国玉米产量预期减少,2017-2018年度全球玉米库存将创近5年新低,国际玉米价格有所回升,预计后期国际玉米价格将随天气变化而窄幅震荡。这也使得玉米国内国际价格再现“倒挂”的可能性变小。


三年内有望解决库存过剩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评价标准,粮食的政策期末库存量大体上等于一个国家一年消费量的17%-18%。高于或低于这一区间,被视为库存过多或过少,是衡量粮食库存量是否过剩的一个参考指标。


2015-2016年,我国玉米消费量为21750万吨,库存量为11077万吨,库存消费比高达50.93%。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随着产量、进口量减少和消费量的增加,我国的库存消费比迎来下降的拐点。


农业部数据显示,2017年1、2月份玉米进口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1月份进口量为15.88万吨,同比上升18.9倍,2月份进口量为14.25万吨,同比上升1.3倍。但3月至6月期间,国际玉米进口量锐减。3月份进口量为0.523万吨,同比下降99.1%,4月份进口量为 0.29 万吨,环比减 44.3%。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从上半年的进口数据看,2016-2017年的玉米进口量极有可能在100万吨左右,与往年300万吨左右的进口量差异巨大。这主要受到国际价格上升、国内国际价格接近的影响。


除进口量减少外,随着种植面积的缩减,国内玉米产量将减少500-600万吨左右,2016-2017年度产量将降至22000万吨左右。以近5年玉米需求量增长趋势做参考,国内玉米消费量年均增长约500万吨,因而2016-2017年度国内玉米消费量将为22500万吨左右,据此测算的库存消费比为47.56%。这意味着,我国库存消费比将进入下降时代。


考虑到玉米种植面积缩减、国内国际价格“倒挂”问题解决影响有限,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未来三个年度我国玉米产量、进口量将分别稳定在22000万吨、100万吨的水平。叠加年均增长500万吨消费量的影响因素,简单测算后,我国玉米的库存消费比将在2020-2021年下降至16.32%的水平,接近合理区间。也就是说,我国玉米合理的库存消费比将出现在2019年到2020年。


其中关键在于,每年保持500万吨的需求增长。在供给侧“保质优量”的基础上,很有希望推动需求的增长。考虑到政府部门正在扶持玉米深加工等行业,玉米的消费需求有可能进一步加大,玉米库存过剩的局面有望更早到来。


因此,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2017-2018年度,我国玉米市场有望在2016年产量、进口量“二量齐减”的基础上,进入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减”的时代,从而终结“三量齐增”的非理性局面。而在更长远的中长期,我国玉米将有望解决高库存的问题,回归理性市场。


注意临储玉米入市的节奏


在具体操作中,未来改革的要点和玉米市场的风险点,分别是临储玉米的出库问题、玉米转种转产后续问题,以及玉米深加工企业补贴持续性的问题。


临储出库玉米流入市场势必会对玉米价格造成冲击,供给的宽松导致价格的下跌。如何把握出库的力度,在农户利益与去库存之间把握好平衡显得相当关键。临储玉米出库应该与农户销粮时间进行错开,或者最大程度进行内部消化或定向销售,避免在市场上与农户产粮竞争。其次,还可通过减少国家收购部分,控制玉米流入国库量来减少库存。


玉米临储改革的一大重点便是优化种植结构,转种转产的措施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适应市场需求,种植优质玉米;二是直接改种大豆水稻等经济作物。


由于比价因素,农民倾向于选择“托市”更保险的品种,例如选择种玉米而放弃种大豆,造成玉米库存积压而大豆结构性短缺。国家于2016年启动实施“粮改饲”“米改豆”试点,以玉米改种大豆为主,兼顾改种马铃薯、饲草、杂粮杂豆、油料等作物,推广“一主四辅”模式。


但在比较收益不明显的情况下,“米改豆”的改革关键在于如何说服农户改种没有政策“托市”的大豆。


首先,要教导农户正确的大豆种植方式,给予一定的起步资金补贴以及专员下乡指导。其次,要帮助农户拓宽销粮渠道,让农户与农贸商之间更好地沟通对接,如搭建全国性的粮食交易市场,农户可以合作社的身份与农贸商进行议价交易。最后,要善于利用金融工具对冲风险,让农户不需要担心种植风险。


在临储改革后,玉米规模种植户由于租地成本没有相应下降,亏损情况相较于小农户而言更为严重。如何保持该群体的种植积极性,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适度规模经营对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应纳入政府的考虑之中。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在国内外价差逐渐缩小的背景下,政府对相关企业的收购补贴在玉米进口锐减上起着不小作用。(东北地区的加工补贴已经结束)短期内的企业收购补贴对国内玉米市场的健康发展固然是利好,一方面能拉动玉米的消费,保障临储取消后农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能扶持相关企业,形成长期的有效需求。


但补贴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在玉米改革已卓有成效的现在,要提前考虑避免补贴可能导致的玉米深加工行业盲目性的问题,把握好补贴的力度与时间,让玉米深加工企业与玉米种植业相互联动健康发展。

7
标签: 玉米 发导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