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理业务有哪些潜在风险?或许你需要这份“防踩雷”指南
来源:亚洲保理
来源:亚洲保理
在投融资领域,有这样一句话堪称经典:有资金流的地方,就会有雷区存在。
保理作为供应链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企业普遍接受的融资渠道。2016年国内商业保理融资已达到5000亿元的规模,预计今年会达到8000亿元,明年有望突破万亿。
但是,受国民经济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的影响,国内保理业务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风险,和保理有关的信用违约案例时常见诸于报端。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强化风险意识和制定风险措施,以保障保理行业的规范运营和健康发展,值得业内人士思考和研究。
常见雷区,要牢记于心
0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包括买方和卖方两大方面。具体来说,即买方信用风险( 赊销风险):应收账款转让与受让是保理业务的核心,借款人与还款人分离是其与贷款区别的显著特征,是保理业务的关键风险.卖方信用风险: 卖方客户通常作为国内保理业务的申请主体(定向保理除外),其信用状况的优劣,经营实力的强弱都会对保理业务产生重要影响。
a)欺诈风险:客户为达到融资目的,在并无真实贸易背景的情况下是通过伪造变造发票、构建虚假合同等形式套取资金;
b)拖欠风险:买方企业超过规定的信用期限付款使保理商无法及时收回融资款;
c)坏账风险:卖方企业应收账款不能按照发生数额回收,转化为保理商的坏账风险。
02、法律风险
保理业务的最大特点就是获得融资方和最终还款人二者分离,银行不得不承受由于这两者分离所带来的风险。从保理业务的整个过程来看,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a)应收账款的合法性:即债权是否合法有效。若保理商受让了法律明文规定不得让与的应收账款,就会面临法律风险;
b)合同瑕疵风险:如果买卖双方出现了履约瑕疵,很可能出现贸易纠纷,倘若保理商陷入此类纠纷,必将对保理融资的安全回收带来负面影响;
c)转让风险:保理商未按照法律规定的“应收账款转让通知”方式操作,进而产生的法律风险
0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在业务发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a)尽职调查阶段:在客户和应收账款的选择上,为有瑕疵的应收账款办理保理,缺乏对双方贸易背景真实性调查;
b)操作设计阶段:在签订保理协议的过程中,由于保理协议内容不完善、条款不全面、约定不受法律保护等情况,导致在具体操作及后续的执行上出现困难;
c)贷中管理阶段:对于受让的增值税发票、商务合同、提货单等单据,由于经办人员对单据审核不仔细不到位而造成假单据真融资的情况和其他违规行为;
d)贷后回收阶段:保理商给客户融资后,经办人员忽视了对卖方应收账款的回收监督,使得客户将款项挪作他用,保理商融资款回收便会出现困难。
地雷排查,须一网打尽
01、做好尽职调查,严格把关交易对手
a)落实尽职调查的每一个环节,把好客户及业务准入关。关注交易双方的基本情况、信用记录和保理方案的选择是否合理等内容;
b)加强贸易真实性的审查和管理,防范保理业务欺诈。可以选择实地走访与调查、辅助非现场调查等方式。
02、结合保理业务提点,重视关键内容审核
a)加强应收账款真实性审核,认真梳理合同要素的逻辑性。重点审核合同的生效时间、标的物价格、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关键内容;
b)做好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注意对账的技巧和方法,关注出现的差额及信息的一致性。
03、加强跟踪管理,及时化解风险
a)严格执行专款专用,密切监控保理资金的用途和流向,严禁资金进入股市、信托产品等风险项目;
b)加强应收账款专户管理,要求客户开立专用于应收账款回收的保理账户,并密切关注专户资金进出情况;
c)加强回款管理,保理商应建立专业化的专户联动扣款功能,防止客户挪用专户资金;
d)强化日常监控与风险预警,要定期开展客户检查回访,密切关注重大事项变更等风险事项;
e)加强风险保全措施,一旦发生风险预警应迅速做出反应,主动启动催收程序。
04、强化内部管理,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a)制定详细规范的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明确人员职责与风险政策;
b)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监督和风险评估制度,定期评定制度和政策的有效性;
c)配备专职的法律人员,加强对合同内容、条款及履约合理有效性的审查;
d)加强业务培训,建立专业人才队伍,提高经办人员业务技能,规范操作行为。
我们知道,保理业务的核心是供应链金融,是基于真实贸易发生的业务关系而进行的资金垫付、周转,帮助打通企业生意的资金流,加速资金的流转,减少资金站岗,是中小微企业进行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的利好政策推动下,商业保理行业将迎来持续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将迎来新的挑战。注意规避保理业务中可能存在的一般性风险,更应敏锐抓住保理业务中可能出现的特有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提高保理业务风控机制,才能确保保理融资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微企业。
源:亚洲保理
在投融资领域,有这样一句话堪称经典:有资金流的地方,就会有雷区存在。
保理作为供应链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企业普遍接受的融资渠道。2016年国内商业保理融资已达到5000亿元的规模,预计今年会达到8000亿元,明年有望突破万亿。
但是,受国民经济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的影响,国内保理业务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风险,和保理有关的信用违约案例时常见诸于报端。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强化风险意识和制定风险措施,以保障保理行业的规范运营和健康发展,值得业内人士思考和研究。
常见雷区,要牢记于心
0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包括买方和卖方两大方面。具体来说,即买方信用风险( 赊销风险):应收账款转让与受让是保理业务的核心,借款人与还款人分离是其与贷款区别的显著特征,是保理业务的关键风险.卖方信用风险: 卖方客户通常作为国内保理业务的申请主体(定向保理除外),其信用状况的优劣,经营实力的强弱都会对保理业务产生重要影响。
a)欺诈风险:客户为达到融资目的,在并无真实贸易背景的情况下是通过伪造变造发票、构建虚假合同等形式套取资金;
b)拖欠风险:买方企业超过规定的信用期限付款使保理商无法及时收回融资款;
c)坏账风险:卖方企业应收账款不能按照发生数额回收,转化为保理商的坏账风险。
02、法律风险
保理业务的最大特点就是获得融资方和最终还款人二者分离,银行不得不承受由于这两者分离所带来的风险。从保理业务的整个过程来看,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a)应收账款的合法性:即债权是否合法有效。若保理商受让了法律明文规定不得让与的应收账款,就会面临法律风险;
b)合同瑕疵风险:如果买卖双方出现了履约瑕疵,很可能出现贸易纠纷,倘若保理商陷入此类纠纷,必将对保理融资的安全回收带来负面影响;
c)转让风险:保理商未按照法律规定的“应收账款转让通知”方式操作,进而产生的法律风险
0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在业务发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a)尽职调查阶段:在客户和应收账款的选择上,为有瑕疵的应收账款办理保理,缺乏对双方贸易背景真实性调查;
b)操作设计阶段:在签订保理协议的过程中,由于保理协议内容不完善、条款不全面、约定不受法律保护等情况,导致在具体操作及后续的执行上出现困难;
c)贷中管理阶段:对于受让的增值税发票、商务合同、提货单等单据,由于经办人员对单据审核不仔细不到位而造成假单据真融资的情况和其他违规行为;
d)贷后回收阶段:保理商给客户融资后,经办人员忽视了对卖方应收账款的回收监督,使得客户将款项挪作他用,保理商融资款回收便会出现困难。
地雷排查,须一网打尽
01、做好尽职调查,严格把关交易对手
a)落实尽职调查的每一个环节,把好客户及业务准入关。关注交易双方的基本情况、信用记录和保理方案的选择是否合理等内容;
b)加强贸易真实性的审查和管理,防范保理业务欺诈。可以选择实地走访与调查、辅助非现场调查等方式。
02、结合保理业务提点,重视关键内容审核
a)加强应收账款真实性审核,认真梳理合同要素的逻辑性。重点审核合同的生效时间、标的物价格、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关键内容;
b)做好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注意对账的技巧和方法,关注出现的差额及信息的一致性。
03、加强跟踪管理,及时化解风险
a)严格执行专款专用,密切监控保理资金的用途和流向,严禁资金进入股市、信托产品等风险项目;
b)加强应收账款专户管理,要求客户开立专用于应收账款回收的保理账户,并密切关注专户资金进出情况;
c)加强回款管理,保理商应建立专业化的专户联动扣款功能,防止客户挪用专户资金;
d)强化日常监控与风险预警,要定期开展客户检查回访,密切关注重大事项变更等风险事项;
e)加强风险保全措施,一旦发生风险预警应迅速做出反应,主动启动催收程序。
04、强化内部管理,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a)制定详细规范的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明确人员职责与风险政策;
b)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监督和风险评估制度,定期评定制度和政策的有效性;
c)配备专职的法律人员,加强对合同内容、条款及履约合理有效性的审查;
d)加强业务培训,建立专业人才队伍,提高经办人员业务技能,规范操作行为。
我们知道,保理业务的核心是供应链金融,是基于真实贸易发生的业务关系而进行的资金垫付、周转,帮助打通企业生意的资金流,加速资金的流转,减少资金站岗,是中小微企业进行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的利好政策推动下,商业保理行业将迎来持续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将迎来新的挑战。注意规避保理业务中可能存在的一般性风险,更应敏锐抓住保理业务中可能出现的特有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提高保理业务风控机制,才能确保保理融资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