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减持新模式:大宗+期权
近期随着阶段性解禁小高峰到来,定增基金退出需求高涨。受减持新规影响,目前采用传统大宗减持方案,接盘方开价显著降低,交易较冷清,由此催生新型减持模式——引入期权的大宗减持方案。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吴娟娟
近期随着阶段性解禁小高峰到来,定增基金退出需求高涨。受减持新规影响,目前采用传统大宗减持方案,接盘方开价显著降低,交易较冷清,由此催生新型减持模式——引入期权的大宗减持方案。业内人士提示,此类减持新玩法含“隐蔽杠杆”,需严防触碰“杠杆红线”。 传统大宗减持折价幅度增加 7月最后一周迎来解禁小高峰,定增解禁市值337.48亿元,环比增加44%。解禁潮推升定增基金退出需求。减持新规出台后,定增基金快速退出多依赖“大宗减持”,而传统大宗交易模式需要基金付出较高折扣。 所谓传统大宗交易减持,是指减持方一次性以一定的折扣将股票转让给接盘方,接盘方支付资金并承担持有期间股价波动风险——减持新规规定,大宗交易接盘后需锁定6个月。 “他们一开始要价9折,后来降到8.8折,我们还在观望。如果降到8.5折就可以签合同。”大宗交易圈一位资深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根据5月27日证监会发布的减持新规和沪深交易所出台的细则,定增基金限售期满后一年内,通过集中竞价只能减持所持股份的50%。若通过集中竞价减持,定增基金完全退出的最短时间比新规出台前增加了一年。若想快速退出,必须通过大宗交易。不过,新规出台后,大宗交易接盘方接盘之后需锁定6个月。而对于习惯“快进快出”的大宗交易人士,新增的6个月内波动性如何定价则成了问题。 上述大宗交易人士在业内以快速转手著称。减持新规出台前,头天拿到的股票,多数情况下第二天就能卖完。由于转手快,接盘基本面可观的股票可以给到“9.7折或9.8折,股价走势好还能溢价接盘。”但新规出台之后,刚解禁的定增股,即便股票的基本面没有问题,目前只能出价8.5折。 据统计,4月、5月、6月低于9折的大宗交易数目分别占比12.1%、11.57%、10.56%。7月低于9折数目占比上升至14.1%。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目前基本面情况较好的股票,限售期满,减持方开出的价格多位于8折至9折。南方某公募基金投资经理表示,减持方的议价能力取决于其前期的盈亏状况以及减持方资金状况,急需资金周转或前期浮亏较多的减持方议价能力较弱。他表示,只有资金非常充裕的机构、对手中的股票非常有信心,才会选择一年后通过集中竞价完全退出。目前,到期定增基金的大宗减持需求较强烈。 但接盘方开出的价格偏低,故交易相对冷清。减持方和接盘方均在探索新型减持方案。而退出困难已经反馈至发行端,目前定增场内资金大幅缩减,发行项目折价幅度增加。上述投资经理表示,最近谈项目明显感觉发定增的公司更愿意配合投资者。 需严防触碰杠杆红线 某券商新近推出的定增减持方案中主推“大宗+期权”,此类方案获得接盘机构关注。业内人士表示,期权等衍生工具自带杠杆属性,使用时需严防杠杆红线。 该方案的具体做法是,接盘方设立资管计划,通过大宗交易受让定增产品所持有的全部定增解禁股票。定增产品卖出所持有的股票获得资金。为对冲风险,接盘方和减持方签订期限6个月的场外期权合约,行权时间为6个月后。接盘方通过期权来对冲接盘后6个月锁定期内股价波动风险。 北信瑞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专户投资部负责人何龙表示,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方案有三类。一是接盘方以一定的折扣一次性接手定增解禁股票。二是类代持方案,减持方卖出后签订兜底合同,6个月锁定期内解禁股票由接盘方持有。前两类方案中锁定期内股价风险由接盘方独自承担。三是“大宗+期权”方案,接盘方接盘之后可通过期权对冲6个月锁定期内股价风险。 上述券商相关人士称,由于锁定期股价风险得以控制,三类方案中第三类方案接受度最高。目前券商、私募中尝试者众多。不过,此类方案需严防“杠杆红线”。 2016年7月证监会修订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管理业务“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简称“新八条底线”)禁止股票或者综合类结构化资管计划杠杆超过1倍。上述券商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依照“新八条底线”杠杆比例不超过1倍的要求,交易方案中期权保证金比例必须等于或高于50%。一位采用此类模式的券商人士告诉记者,近期监管方询问过其交易方案中期权的保证金比例。他表示,期权中的杠杆较隐蔽,但接盘方不可因此存侥幸心理。 业内人士表示,除期权的杠杆比例不能踩线,结构化定增资管计划的接盘方和减持方还需绷紧另一根弦。“新八条底线”实施之前设立的结构化资管计划中不少杠杆比例超过1倍,按照“新八条底线”此类资管计划到期后不能按照原来合同直接续期。上海某券商人士告诉记者,近期其所在机构管理的高杠杆的结构化资管计划到期,但标的股票解禁后,按照减持新规不能立即通过集中竞价完全退出。他们准备先通过集中竞价退出一部分,用获得的资金支付优先级,从而把杠杆比例降到1倍以下,以合乎“新八条底线”要求,再寻找大宗减持接盘方。不过,上述券商人士表示,目前尚未从监管方获得关于这种办法的明确意见。 一家排名靠前、定增减持需求强烈的券商表示,虽然场外期权在对冲风险方面具有灵活性,但是尚不明确“大宗+期权”模式的政策障碍。尽管这种模式操作上接盘方接受度较高,但目前该机构暂未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