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四”治理强势推进 同业负债半年缩水万亿
同业、投资和理财的三三四(“三违反”45号文、“三套利”46号文、”四不当”53号文 )专项治理工作仍在强势推进,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尽管各银行进度不一,但大部分已进入自查收尾阶段,并已向监管报送自查报告;个别进度快的,自查已全面结束,上月就已拿到监管反馈的意见进入整改阶段。
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刘筱攸 实习生:刘艺文
同业、投资和理财的三三四(“三违反”45号文、“三套利”46号文、”四不当”53号文 )专项治理工作仍在强势推进,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尽管各银行进度不一,但大部分已进入自查收尾阶段,并已向监管报送自查报告;个别进度快的,自查已全面结束,上月就已拿到监管反馈的意见进入整改阶段。
监管摸底与清理交叉性金融系统风险的决心坚定。有银行人士直言,“阵痛肯定有,但以前太野的路子肯定得改,改不好的话,负责人要被问责”。
普遍已自查收尾
记者采访了股、城、农三种类型银行,发现各银行进度不一。
“我们还在自查阶段,刚开完半年工作会议法律合规部还在形成报告。不过应该快了,对分支行的抽查已完毕。”某股份行总行人士透露。
某南部城商行资产管理部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已经自查完毕,报告也报给监管部门了。自查是针对监管文件的每条规定写说明,例如监管说“这条不能怎么做”,他们就要详细描述该行是怎么做的、违不违规,监管再根据该行的回复来检查是否与实际一致。
“我们已经自查完毕,报告也已经提交,监管没有进场调查。我行情况有点特殊,三年一次的综合检查,银监局已经来过一次了。”某大中型城商行金融市场业务相关人士表示。
另一家农商行金融市场业务高管也称,该行的自查差不多结束了。之前为了研究“三三四”,该行整个部门停了两个多月。
“我们自查还没有结束。银监局4月末已经来过一轮。等我们递交报告,应该还要来。”某城商行资管人士称。
“我们的进度算很快了。大概6月中旬向银监局和现场检查局提交了自查报告,他们很快过来验收(根据银行的报告来实地尽调是否与报送情况一致),7月份我们就收到了整改意见。我们现在已开始整改,尽量11月前全部整改完毕,再上交报告。”某中小上市行金融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在一些受访对象看来,“自查是排雷,整改是攻坚”。
“阵痛肯定有,但以前太野的路子肯定得改,改不好的,负责人要被问责。”某银行金融市场条线高管直言。
上述业内人士的话描绘了“三三四”专项治理工作的大概路径:银行自查和监管复检相结合。首先银行组织分支行自查并形成报告,;再来监管进场复查。需要说明的是,也有银行业人士反映监管进场检查是抽查性质的,银监会现场检查局负责全国性银行的抽查,银监局负责辖区所管银行的抽查。不过,虽说是抽查,主要的银行业法人机构是全数被覆盖的。
总之,银行的自查普遍已进入收尾阶段,进度快的已全面结束并得到了监管的整改意见。如果严格执行银监会下发的三个通知的整改截止时间,各个银行将必须在11月30日之前完成所有非合规之处的整改与问责,并最终形成报告上报监管。
同业负债半年缩水万亿
虽然银行的半年报还未正式进入披露期,但同业业务的收缩,不仅仅停留在业内人士的口头判断里,也已在央行最新公布的资产负债表和信贷收支表上得到了反应。
按照央行公布的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以“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两个科目来计算同业负债的话,6月底银行同业负债为28.54万亿元,环比下降了795.71亿元,上半年共计下降了1.67万亿元。
而同样由央行公布的银行信贷收支表,出具的数据则提供了更为细化的观察角度:以“卖出回购”、“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往来(来源方)”以及“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三个科目为同业负债的统计口径来测算,同业负债规模上半年同样在下降,但中小行和大行的走势出现了分化。
中小行6月末同业负债为23.44万亿元,环比减少5853.11亿元,上半年共计下降8818.82亿元;6月末大行同业负债为7.08万亿元,环比增加7321.6亿元,但上半年共计还是下降了5561.5亿元。
两项汇总后,我国银行业同业负债总额为30.5万亿元,上半年共下降了1.44万亿元。
虽然因为央行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两组数据测算出的上半年同业负债降幅(1.67万亿元与1.44万亿元)数据存在些许出入,但却反映了同样的趋势——银行的同业负债余额在收缩。
往深层次看,监管的一系列重拳正在逼迫银行调整资产与负债结构,业内人士判断同业业务创造的利润也将大幅缩水,这将会在要披露的银行财报上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