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的制造业供应链新挑战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中国制造业在国际经济低迷、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该以怎样的态度迎接新的经济形态,是值得思考的。
来源: 中国供应链金融服务联盟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中国制造业在国际经济低迷、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该以怎样的态度迎接新的经济形态,是值得思考的。
互联网作为信息化技术的重要产物在寻求与制造业融合的过程中,对中国制造业原有的供应链将会产生影响,呈现新的变化。
中国经济正在朝着形态更加多元化、分工更加复杂化,而其结构也越来越趋向于合理化,这些都属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一部分,而 政府倡导的“互联网+”与中国制造业的融合就是要打造新的竞争力以适应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互联网+”下的供应链模式将比以往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如何营造和满足客户需求则将成为整个供应链中的重点。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开、透明等特点将导致制造业现有的包含供应商、客户、制造商、经销商、服务商等在内的战略联盟面临新的考验,甚至有可能土崩瓦解, 未来的任何一家企业都难以摆脱掉“互联网+”下的供应链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1、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的概念是从扩大的生产(Extended Production)概念发展而来,现代管理教育对供应链的定义为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按照美国供应链委员会的定义, 供应链的概念涵盖了产品生产与交付最终产品以及整个服务过程的一切行为活动,其中也包括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的所有内容。供应链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网链模式,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生产制造商、分销商及分销平台、零售商以及最终的客户都属于供应链的范畴。
2、供应链管理对于中国制造业的意义
供应链管理是指为了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客户需求的所有过程。供应链管理就是协调企业内外资源来共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协调过程中,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因此需要及时的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做出有效调整。
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新常态”的现实是谋求未来的基础,亟待通过塑造竞争力的中国制造必须主动的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市场相应的萎缩,预示着竞争的更加残酷,如果说过去中国企业的发展尚且能够通过单枪匹马的方式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谋取一定的利润空间,如今如果不进行创新以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话,恐怕就难以为继了。
未来存活下来的中国制造必然以协同、共赢为主要企业元素,由原有的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的研发设计、产品生产制造商、经销商及经销平台、客户等之间的弱链接或单线链接,将转变为合作伙伴的关系,未来将呈现的是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当然对于任何一个供应链并不能够呈现绝对清晰的轮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资本逐利的本质上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于任何一个单个的企业或者竞争参与者而言, 它所参与的供应链的规模越大、越完整,这个企业或竞争参与者的竞争力就越顽强。
供应链管理对于中国制造业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经济新常态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更应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经销分销、客户、售后服务等链接成一个合作伙伴的共赢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该供应链打造成一个具备较强竞争力的相对稳固的协同联盟。
3、“互联网+”下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新挑战
中国制造业在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下所面临的考验是空前的,一方面缘于受到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与体制的限制,比如,粗放的部分中国制造企业以低成本的人力获取了快速的规模式发展之后陷入了因缺乏创新驱动、人才建设不足等因素导致发展困难,另一方面缘于世界经济的形势所迫,世界经济发展整体出现滑坡,各国开始大力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开展了各个领域的战略联盟,比如,由美国主导推动的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的《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PP,成立于2005年)在2015年10月5日,成员国贸易部长发表声明宣布TPP谈判成功结束,预示这个包括美国、日本、智利、新加坡等在内的12个参与国加起来所占全球经济比重达40%的协定成为事实上的“21世纪标准的贸易协定”,据此,可以推断目前不包含中国的TPP实际上对中国制造未来参与到国际竞争将添加壁垒。
从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现实看,中国不仅在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市场分析与营销体系、产品协同研发、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等方面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上表现不足,而且在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平台的建立也处于滞后状态。
4、“互联网+”下的“牛鞭效应”
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将继续承受传统的“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影响,而且在“互联网+”下,其作用于供应链管理上的动态因素将会有所增加。“牛鞭效应”又称为“需求放大效应”,是市场营销中普遍存在的高风险现象,主要是因为信息流逆着供应链从客户到供应商的,由于中间各个环节的不稳定、扭曲,会导致到达供应商的市场需求信息的波动变大,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加重供应商的供应和库存风险,甚至对产品生产制造商的生产计划造成秩序紊乱。
5、“互联网+”下的渠道迭代效应
“互联网+”环境下,中国制造业的产品贸易悄无声息的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单一的线下营销渠道逐步演变成线下、线上双重渠道,线下线上之间也会融合或迭加出新的营销渠道内涵。这就 给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中预测功能的实施增加了难度,相应的增加了整个供应链网络的复杂程度。
6、“互联网+”下的曲棍球棒效应
“曲棍球棒效应”(Hockey-stick Effect)又称“曲棍球杆现象”,是指在某一个固定的周期(月、季或年),前期销量很低,到期末销量会有一个突发性的增长,而且在连续的周期中,这种现象会周而复始,其需求曲线的形状类似于曲棍球棒,因此在供应链管理中被称为曲棍球杆(Hockey-stick)现象。
在“互联网+”环境下,这种传统的“曲棍球棒效应”更加的复杂和难以预测,比如 电商平台打造的“双十一”以及其他名目的购物节,这也给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增加了难度与挑战。
7、供应链成员间的利益分配
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是相对于另一个供应链相对而言的,随着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程度加深以及利益相关性的加强,成员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会逐渐突出出来。而此时的供应链管理不再是相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的,而是需要面对整个供应链成员的管理模式。
中国制造业在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尤其在经济新常态下,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将呈现更多的变化,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制造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的探索供应链管理模式,对于企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力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