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加速“死亡”的七大真实成因!

许庆鹏 | 2017-07-27 22:32 8174

作者:许庆鹏来源:信贷风险管理(ID:xdfxgl01)授权转载曾有人给予小微企业这样一种评价:“生的快,死的快”。这句话是危言耸听,还是信口开河!在这

作者:许庆鹏

来源:信贷风险管理(ID:xdfxgl01)授权转载


曾有人给予小微企业这样一种评价:“生的快,死的快”。这句话是危言耸听,还是信口开河!在这里,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不是!”从当前小微企业一连串的“关门潮”、“破产门”中不难看出,而是一言击中要害,话出有因。为何如此众多小微企业身患顽疾,病理难以根治,风险来临之际不堪一击,发展道路上步入围城,障碍重叠,还要从企业自身溯查根源,解析困惑。


作为小微企业通病,公司建制普遍存在缺陷,综合行政、人事、财务、科研、市场销售、采购和生产等环节,缺乏较为完善的运营保障体系,以至于政令上行下达形成於堵,员工对企业未期发展模糊不清,无法满足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企业更是缺少未期战略发展规划,与发展相关的重大决策,缺乏对市场的深度掌控和分析,犹如纸上谈兵。


1人事建制方面

作为小微企业总想雇佣一些工资低、时量长的员工,毫无引领性管理理念,导致雇佣的员工绝大多数处于大龄阶层和学历低下,只会低头蛮干,无法保障生产“细节”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但提升了生产成本,还有大量残次品充斥其中,久而久之,导致企业信用和产品信誉得不到有效保证。甚至,部分员工缺乏“贡献精神”,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来去自由,临时性用工问题较为严重突出,导致企业劳务用工匮乏,不能保障企业满负荷做作。作为小微企业有两大核心,一是员工,二是产品。小微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员工,将会进一步深远影响企业发展预期,管理单一,产品单一,市场单一,利润单一,逐渐成为小微企业加速衰败的诱因之一。


2财务核算方面

缺乏“精打细算”的专职财会人员。生产经营讲究“日终日结、周有周报、月有月结、季有季核、年有年总”,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作为专职会计人员不但能为企业“有效资金”进行管控和梳理,还能为企业提供近期和未期资金统筹计划和方案,为各项生产提供后续资金支撑。企业才能够依据产品市场走向和经营成本,及时适度调整各项运营,从薄弱环节入手,优化采购端、生产链和销售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争取利润最大化。


3产品科研方面

多数小微企业建厂,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对产品市场刚需更是缺乏了解,更甚者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以“虚拟形态”进行大额融资,导致企业“上马”便“高成本”运营,以至于还未正式进入生产环节,便匆忙夭折。还有些小微企业是“跟风潮”下的产物,古人云:“同行不同利!”作为小微企业,都存在区域性限制,只有在区域内形成“采购+生产+销售”生态供应产业链,才不会导致同行业为了生存,毫无底线的开打价格战,最后双双被市场“屏蔽”。作为小微企业,要想长久生存下去,要不断跟随市场发展而改变产品经营。一定不要吝啬辛苦赚取的利润,有效投入一部分产品科研资金将是物超所值的选择。在产品生产方面,建议开展“三步走”关键智胜策略,既成熟投放一批,高新科研一批,后备补充一批,才是“智者王道”。


4采购销售方面

作为小微企业主,一人身兼数职足不为奇。但是,作为企业长远利益考虑,市场销售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有些小微企业依旧采用“传统性”销售操作模式,企业老总长此以往的充当着销售员的角色,被人笑称:“一个人的营销团队”,苟延残喘。作为小微企业,成立销售团队亦是企业最起码得建制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企业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标尺,没有销售团队的企业,必定失败。


5产品议价方面

产品处于产业链最低端,无产权、无创新、无高附加值——是摆在所有小微企业面前的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线。产品无市场议价权更是对小微企业的致命打击,任人鱼肉与宰割。作为小微企业,即便是小型加工企业,更应该注重向高新产品领域涉足,循序渐进,主动化解市场矛盾,行业风险,寻求新的产品支撑点。


6融资负债方面

小微企业为了拓展市场资源,不约而同陷入“账龄”怪圈,应收账款被长期占压,本应实现的有效循环价值被“产业链”阻击,实际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大幅缩水,导致企业不得已靠实现对外融资,获取定量流动资金进行周转。由于小微企业为获取银行授信,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担保措施,便会一步步陷入“担保圈和担保链”自我挖掘的担保代偿坟墓,最后涉及法律诉讼被执行,或被“民间债权人”无底线逼债,家破人亡的案例和经验教训比比皆是。所以,小微企业极易产生的经营性风险,成为考验企业向产业化、新型化和领域化发展的一道重要关卡。


7政策转型方面

从今年政策讯息不难看出,环境整治绝对不是一纸空话,而是国家一记重拳。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转型意味着大量资金投入和损耗,更有甚者,已经是债台高垒,进退两难。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渐入新轨,实现各领域向“智创化”发展,并采取前所未有的政策引导,淘汰一部分“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能落后企业,已是闸门大开,绝对不是一朝半夕,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以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主流,强力推动中国企业面向未来转型。也就是说,如果小微企业不转型,“国家政策红利”明朗的情况下,以此实现深度改革,只有被淘汰。


作为金融机构更是首当其冲,由于大量“低门槛”准入一些面临被淘汰小微企业,不但资产负债大面积受挫,不良资产持续外溢滋生,防控压降金融信贷风险,更是成为当务之急首任工作核心点。李克强总理今年“两会”期间讲到:“相信各金融机构能够采取自身风险防控工具,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发现风险及时处置,靶向治疗。”也就是为各金融机构敲响警钟,金融稳,则经济稳;金融活,则经济活。惟有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同时转型升级,才能有效助推实体经济蹄疾稳健发展。


6
标签: 企业 成因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