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加速“死亡”的七大真实成因!
曾有人给予小微企业这样一种评价:“生的快,死的快”。这句话是危言耸听,还是信口开河!在这里,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不是!”从当前小微企业一连串的“关门潮”、“破产门”中不难看出
作者:许庆鹏
来源:信贷风险管理(ID:xdfxgl01)授权转载
作为小微企业通病,公司建制普遍存在缺陷,综合行政、人事、财务、科研、市场销售、采购和生产等环节,缺乏较为完善的运营保障体系,以至于政令上行下达形成於堵,员工对企业未期发展模糊不清,无法满足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企业更是缺少未期战略发展规划,与发展相关的重大决策,缺乏对市场的深度掌控和分析,犹如纸上谈兵。
1人事建制方面
作为小微企业总想雇佣一些工资低、时量长的员工,毫无引领性管理理念,导致雇佣的员工绝大多数处于大龄阶层和学历低下,只会低头蛮干,无法保障生产“细节”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但提升了生产成本,还有大量残次品充斥其中,久而久之,导致企业信用和产品信誉得不到有效保证。甚至,部分员工缺乏“贡献精神”,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来去自由,临时性用工问题较为严重突出,导致企业劳务用工匮乏,不能保障企业满负荷做作。作为小微企业有两大核心,一是员工,二是产品。小微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员工,将会进一步深远影响企业发展预期,管理单一,产品单一,市场单一,利润单一,逐渐成为小微企业加速衰败的诱因之一。
2财务核算方面
缺乏“精打细算”的专职财会人员。生产经营讲究“日终日结、周有周报、月有月结、季有季核、年有年总”,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作为专职会计人员不但能为企业“有效资金”进行管控和梳理,还能为企业提供近期和未期资金统筹计划和方案,为各项生产提供后续资金支撑。企业才能够依据产品市场走向和经营成本,及时适度调整各项运营,从薄弱环节入手,优化采购端、生产链和销售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争取利润最大化。
3产品科研方面
多数小微企业建厂,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对产品市场刚需更是缺乏了解,更甚者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以“虚拟形态”进行大额融资,导致企业“上马”便“高成本”运营,以至于还未正式进入生产环节,便匆忙夭折。还有些小微企业是“跟风潮”下的产物,古人云:“同行不同利!”作为小微企业,都存在区域性限制,只有在区域内形成“采购+生产+销售”生态供应产业链,才不会导致同行业为了生存,毫无底线的开打价格战,最后双双被市场“屏蔽”。作为小微企业,要想长久生存下去,要不断跟随市场发展而改变产品经营。一定不要吝啬辛苦赚取的利润,有效投入一部分产品科研资金将是物超所值的选择。在产品生产方面,建议开展“三步走”关键智胜策略,既成熟投放一批,高新科研一批,后备补充一批,才是“智者王道”。
4采购销售方面
作为小微企业主,一人身兼数职足不为奇。但是,作为企业长远利益考虑,市场销售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有些小微企业依旧采用“传统性”销售操作模式,企业老总长此以往的充当着销售员的角色,被人笑称:“一个人的营销团队”,苟延残喘。作为小微企业,成立销售团队亦是企业最起码得建制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企业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标尺,没有销售团队的企业,必定失败。
5产品议价方面
产品处于产业链最低端,无产权、无创新、无高附加值——是摆在所有小微企业面前的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线。产品无市场议价权更是对小微企业的致命打击,任人鱼肉与宰割。作为小微企业,即便是小型加工企业,更应该注重向高新产品领域涉足,循序渐进,主动化解市场矛盾,行业风险,寻求新的产品支撑点。
6融资负债方面
小微企业为了拓展市场资源,不约而同陷入“账龄”怪圈,应收账款被长期占压,本应实现的有效循环价值被“产业链”阻击,实际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大幅缩水,导致企业不得已靠实现对外融资,获取定量流动资金进行周转。由于小微企业为获取银行授信,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担保措施,便会一步步陷入“担保圈和担保链”自我挖掘的担保代偿坟墓,最后涉及法律诉讼被执行,或被“民间债权人”无底线逼债,家破人亡的案例和经验教训比比皆是。所以,小微企业极易产生的经营性风险,成为考验企业向产业化、新型化和领域化发展的一道重要关卡。
7政策转型方面
从今年政策讯息不难看出,环境整治绝对不是一纸空话,而是国家一记重拳。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转型意味着大量资金投入和损耗,更有甚者,已经是债台高垒,进退两难。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渐入新轨,实现各领域向“智创化”发展,并采取前所未有的政策引导,淘汰一部分“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能落后企业,已是闸门大开,绝对不是一朝半夕,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以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主流,强力推动中国企业面向未来转型。也就是说,如果小微企业不转型,“国家政策红利”明朗的情况下,以此实现深度改革,只有被淘汰。
作为金融机构更是首当其冲,由于大量“低门槛”准入一些面临被淘汰小微企业,不但资产负债大面积受挫,不良资产持续外溢滋生,防控压降金融信贷风险,更是成为当务之急首任工作核心点。李克强总理今年“两会”期间讲到:“相信各金融机构能够采取自身风险防控工具,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发现风险及时处置,靶向治疗。”也就是为各金融机构敲响警钟,金融稳,则经济稳;金融活,则经济活。惟有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同时转型升级,才能有效助推实体经济蹄疾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