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和银行理财市场发展展望
来源:投融长富
来源:投融长富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已经走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历程,成绩骄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未来几年,特别“十三五”期间资产管理市场将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商业银行理财将达到成熟阶段,进入基于自身核心投资管理能力的个性化竞争时代。本文通过研判资产管理行业变化趋势,结合即将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尝试对未来几年商业银行理财发展情况做出展望。
一、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展望
(一)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动力强劲
“十三五”期间我国资产管理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势头。发展动力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居民财富扩张,资产管理需求扩大,需求引致资产管理行业大发展。在共同富裕的愿景下,“十三五”期间居民财富将大幅增长。居民的资产管理需求显著提升,将推动资产管理行业高速发展,五年内资产管理行业规模将轻松突破150万亿元。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变化需要一个强大的资产管理市场作为支撑。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趋势下,相比间接融资市场,资本市场更能承担起为创新创业型企业配置资源的角色。而一个强大资本市场发展需要一个强大资产管理行业作为支撑。三是影子银行风险的弱化使资产管理业务没有历史包袱地健康发展。在“4万亿”出台之后,巨量债务累积、各种游离于监管之外的业务衍生形式使得主要存在于资产管理行业的影子银行风险急剧上升。经过近几年监管的引导,影子银行风险积聚的高峰已经度过,例如银行理财中投资于“非标资产”的比例已在降至30%以下。影子银行的风险弱化使资产管理业务轻装上阵,没有历史包袱地向前发展。
(二)刚性兑付矛盾将进一步化解,信用利差扩大将提高资产管理行业的市场化程度
随着存款保险制度、金融机构破产制度等的逐步完善,刚性兑付也将弱化。刚性兑付的弱化将压低无风险利率,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纠正长期以来影子银行信用风险定价体系的错配问题。随着宏观经济增速下台阶,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债务的违约风险逐步提升,刚性兑付的打破将使金融市场风险利差扩大,从而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行业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将使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风险等级的资产管理机构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三)机构投资者群体发展壮大,资产管理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我国资产管理市场将是一个泛资产管理的时代。资产管理市场横跨银行、信托、基金、证券、保险、私幕、互联网金融等不同门类。资产管理创设机构多样化、机构投资者群体发展壮大将导致资产管理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一是灵活管理的私募基金,特别是阳光私幕的爆发式增长,将冲击传统资产管理行业。二是以BAT为背景大资管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优势,有着贴心和个性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吸引80、90后的资管需求,会搅局已有资产管理市场。
(四)跨境资产管理大发展
未来五年将是跨境投资快速增长的战略机遇期。一是在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开放步伐加快、“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产能相对过剩的企业向外扩张的内在动力强烈。二是出于追求高收益资产、分散风险、移民等多方面因素考虑,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倾向于更多的配置境外资产。企业和个人资产“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将加速我国居民的离岸财富积累。据波士顿《全球财富报告》预测,我国离岸财富到2018年底将达到12.4万亿美元,大约70万亿元人民币。财富的全球资产配置中,固定收益类、房地产和股票是跨国的主流投资类别。
(五)高端资产管理业务蓬勃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后期,在工业化完成之际,产业资本已初步积累完成,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阶段顶峰。根据波士顿咨询估计,到2020年介于中产阶级和超级富豪之间的中国富裕消费者将达到2.8亿人,占中国城市人口的35%、中国总人口的20%。这部分人群的消费额将增至3.1万亿美元,占全球消费总额的5%。预计2020年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将达73万亿元,高端资产管理行业的收入将超过5000亿元。高端资产管理业务有两个特征需要高度重视:一是财富传承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我国高净值人群主要集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群,这些高净值人群在“十三五”期间将呈老龄化特征。在实现财富稳健增值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开始思考和规划如何将物质财富有效、有益地传递给下一代。二是全权委托资产管理模式的需求。我国高净值人群以私营企业主和私营企业管理层为主。这类人群实业投资经验丰富,但金融投资能力整体不强,因为关注主业、精力有限等原因亟需专业化资产管理服务以实现其财富的多元化和国际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