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澜:“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理念惠及全球
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用于发起中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合作倡议,中国将“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密结合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近期在接受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格外强调“一带一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用于发起中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合作倡议,中国将“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密结合,为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来自东方的智慧与方案。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入庞大,设施使用周期长,对沿线国家未来几十年的能源消耗、资源利用、废物排放有很大影响,因此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植根其中,意义是深远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近期在接受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格外强调“一带一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推动者,薛澜还担任了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首任院长,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研究核心,开展跨领域、跨院系、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研究。在他看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一带一路”提供了世界都听得懂的话语体系,两者密不可分。
“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受到广泛关注,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薛澜:从国际社会的理解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与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实现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是倡议推进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与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密切相连。不可否认,基础设施建设要消耗大量资源,钢铁、水泥、石料、木材……等资源,都将大量投向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周期性非常强,“一带一路”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决定沿线国家未来几十年的能源消耗、资源利用与废物排放,短期内很难改变,这正是“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会引起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
不可否认,过去一段时间,有一些企业在国际工程项目建设中对可持续发展关注度不够,引发了当地民众的关注与担心。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及时回应了国际关切,深入阐释了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立场。联合国环境署与清华大学发起成立了绿色发展联盟,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问题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并制定了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推进这项工作。
中国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上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薛澜:作为由中国提出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实际上把中国带到更大的国际舞台中间,置于世界的聚光灯之下。这就要求政府、企业的思维要与国际更准确地接轨。坦率地说,从政府到企业,建立国际化思维、掌握国际事务规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内国际两张皮的问题,目前依然是突出的,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中国的治理体系、管理模式及运作方式,在很多方面与国际通行的范式仍有一定差异。在世界的聚光灯下,“一带一路”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很容易被放大,全世界都能看到。如果说20年前,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规程,中国对自身商业规则进行的改革调整具有一定的被动性,那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就要自内向外地主动改革,这恐怕是最大的挑战。
在我看来,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个挑战,正视与国际间的差异,进行由内向外的改革,这个本应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构想,就可能在具体推进中打折扣。
世界需要中国经验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可为世界提供哪些可借鉴的可持续发展经验?
薛澜:2015年9月,联合国193个国家共同签署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计划到2030年实现17个在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三大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经验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与成功范例。
(本文来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作者简介:
薛澜,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