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手段能走多远

2009-05-11 11:47486

     今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的4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 点,人民币由此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但是,无论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还是从世界各国实践的结果来看,这条道路或将充满风险。在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 以前,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的空间是有限的。

     今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的4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由此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但是,无论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还是从世界各国实践的结果来看,这条道路必将是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

     先从理论上讲,对于什么样的货币适合用作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这个问题的探讨起源于上个世纪的60年代末期。经过将近40年的讨论与研究,国际学术界大致形成了以下共识,即当国际贸易参与者在选择结算货币的时候,至少需要考虑以下五个因素:

     第一,由贸易商品的同质性所造成的凝聚效应。即当贸易各方所出口的商品越是具有同质性的时候,在一物一价定律的作用下,就越是会采用具有规模效应的货币来充当结算手段。

     第二,出口目标国的经济规模之大小。当出口目标国的经济规模越大,那么就越有可能选择目标国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

     第三,出口国的市场大小。当出口国家的市场越大时,人们就越是会倾向于采用出口国家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

     第四,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即一国货币的汇率波动是否比生产商的边际生产成本的波动更大,假如汇率的波动大于生产商边际生产成本的波动幅度,那么就可以认定该国的宏观经济缺乏稳定性,从而该国的货币是不适合充当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的。

     第五,货币兑换的交易成本。货币兑换交易成本的大小大致上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可否自由兑换;二是兑换价格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假如一国存在资本项 目下的货币兑换的管制,那么就不太可能被人们用作结算货币。另外,当被兑换的货币因为成交量的增加而导致价格大幅波动时,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货币的兑换价 格是内生的,从而是不适合充当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的。

     再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篮子中,美元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所有企图挑战美元结算货币地位的国家几乎都没有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对此,我们可以分析如下:

     第一,美元之所以在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篮子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是因为美国是世界市场的主要消费者和生产者。人们用美元来进行贸易结算,不仅可以得到对冲 宏观经济风险和降低外汇市场交易成本的好处,而且还可以获得用美元进行第三国贸易的外部溢出效应,这种外部溢出效应有时也被人们定义为美元交易的网络效 应。除此之外,美元被大部分国际贸易的参与者用作结算货币还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有关,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本位货币,故而导致很多国 家的货币是盯住美元的,这就决定了这些采取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也更加愿意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

     第二,日元在国际 化的道路上并未取得成功。日本政府与贸易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坚持不懈地推进日元国际化的进程,但是由于在日本与美国的贸易关系、以及日本进出口这 两个方面同时存在着不对称性,从而使得与日本具有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都不愿意采用日元作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第一个不对称性是日本与美国在贸易关系上的 不对称性,尽管日本是个贸易大国,但是由于美国的经济规模实在过大,以致对于日本出口商来说,作为其出口目标国的美国无论从什么样的意义上来讲都是一个大 国,因此采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是有利可图的。第二个不对称性表现为日本虽然是一个出口大国,但在进口上却是一个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的国家(除了制造业生产所 需的资源品),这又决定了向日本出口商品的国家不愿意采用日元作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在日元不能有效地充当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情况下,日元国际化的道路 就只剩下一个唯一的选择,那就是作为国际信贷货币流向国际金融市场。但是,由此产生的后果是严重的,因为随着日元不断地通过信贷渠道流向国际社会,日本政 府就不得不承担起维持日元汇率稳定的职能,这样,只要国际社会对日元发动攻击时,日本政府就不得不加以干预,结果,为了保持日元汇率的稳定,就不得不牺牲 国内经济。日本这种以调整实体经济为政策手段、以稳定日元汇率为政策目标的做法对其实体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日元的国际化道路也就随着其实体经济的逐 渐恶化而告结束。

     第三,于2001年正式启动的欧元几乎是重蹈了日元的覆辙,但是在原因上稍有差别。欧洲国家出口商品中有相当大的比 重属于差别商品,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由法国与意大利所生产的高级奢侈品,考虑到差别商品不存在一物一价的平价法则,因此就可以选择不具有可比性的货币作为 结算货币。正因为如此,欧洲国家的货币就不太可能使用统一的货币进行贸易结算。2001年欧元启动之后,因为有了“直接参与性”的效应,即所谓的“货币结 盟”效应,从而使得那些生产差别商品的欧元区国家不得不采用欧元进行贸易结算。正是在这样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欧元的流通并非是内生的,在很大的程度上 可以理解为是由外部力量强制的。另一方面,对于欧元区外的国家来说,欧元区内的市场因为被主要结盟国家差别产品的竞争而分割得七零八碎,以致无法成为规模 庞大的出口目标市场,所以并不愿意选择欧元作为贸易的结算货币,结果在欧元实际流通8年之后,并没有像当初设计者所期望的那样成为国际社会中一种主要的贸 易记账和结算货币,更不用说成为一种可以与美元进行竞争的国际储备货币。

     在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就很容易发现,中国的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风险很大。我们这样说的理由如下:

     第一,与日元和欧元相比,人民币甚至都算不上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因为人民币在本质上属于一种被渗透的货币,其根据就在于,在人民币的供给机制上,以美元储备为基础的外汇占款发行占据着非常巨大的比例,从而极易遭受外汇挤兑危机。

     第二,由于中国缺乏内需,不管人们愿意还是不愿意,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要想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就必须继续实行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毫无疑问,对于 一个必须采取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国家来说,必定是一个进口小国,因此,作为中国主要进口来源的贸易伙伴国家是不太可能采用人民币作为其贸易结算货币的。此 外,就中国的出口来说,其主要的出口目标国家是美国,与美国相比,中国无疑是一个经济规模相对较小的国家,因此,根据以上理论分析所给出的原理,选择人民 币作为中美之间的贸易结算货币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第三,中国的资本项目至今没有开放,也没有理由开放。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外汇管制在 短期内就是不可能取消的,而这必然会导致货币汇兑上较高的交易成本。进一步的分析还可以看到,因为中国缺乏内需,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这就决定了 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要比那些主要依靠内部需求的国家要来得差些。较高的货币汇兑成本与较差的宏观经济稳定性决定了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空间必将 是非常有限的。

     基于以上三点分析,我们认为,在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以前,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的空间将是非常 有限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为了让人民币尽快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我们就应当在违背现有禀赋约束的情况下强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因为这样做很可能导致 经济结构与禀赋之间的严重失衡,进而造成极其重大的经济福利损失。
0
标签:人民币 贸易 结算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人民币贸易结算额2016年将超越日元

2013-09-06 10:14
1323

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提速明显

2011-06-09 10:57
814

渣打抢滩“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

2011-04-18 16:21
722

人民币贸易结算一年增百余倍

2011-04-06 17:02
583

人民币贸易结算一年增百余倍

2011-04-06 10:18
441

汇丰亚太区行政总裁:人民币贸易结算明年或倍增

2010-12-13 19:45
625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