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宝腾,看中国车企国际化成功关键要素
近日,吉利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的新闻频频登上头条,让人们感叹称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来了。
来源:《车业杂谈》
导语:近日,吉利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的新闻频频登上头条,让人们感叹称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来了。
然而,这并不是第一次李书福和吉利来了,从最初收购的沃尔沃的一鸣惊人,再到收购宝腾时的水到渠成,吉利的海外并购之路走的越来越宽,也越来越远。
吉利汽车宣布与马来西亚DRB—HICOM集团签署协议。吉利汽车收购DRB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英国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又译“莲花”)51%的股份,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这是吉利汽车继2010年完成收购沃尔沃后又一次重量级海外并购。
这次并购有着更深层的意义,显示出以吉利汽车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企业正在反思和摒弃过去的海外单一建厂卖车模式,在谋求掌握真正立足海外市场的关键要素。
关键要素之一:在中国市场练好基本功是进军海外的出发点
对于中国汽车企业而言,如果在环境稳定、充满潜力、拥有文化和价值观优势的中国市场都做不好的话,海外市场能做好吗?答案显然是再清楚不过的。
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突破百万辆,但从2013年开始出现负增长局面,到2015年降到73万辆,直到2016年才恢复到81万辆。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汽车企业并没有完全练好出海的基本功,特别是在产品质量和品质方面。毕竟中国汽车市场是云集全球几乎所有品牌的汽车市场,如果中国车企难以在本土市场与跨国企业取得竞争优势,更遑论在环境不确定性更高的海外市场取得成功。
纵观吉利此次竞购宝腾成功之所以引起国内外深度关注,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击败了PSA这样的跨国车企。而作为马来西亚汽车龙头的宝腾,选择被吉利汽车收购,从正面角度显示出中国汽车品牌总体竞争力的提升。中国汽车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重视产品设计,以SUV、移动互联、新能源、新销售模式为契机,打造了一批细分市场的明星产品,进而助推了中国汽车企业总体实力的跃升。通过并购整合沃尔沃,吉利汽车得以将自身的综合体系能力提升到新的境界。有理由相信,马来西亚政府正是基于总体竞争能力的考虑,才甘愿将自己的国民汽车企业宝腾交付给中国汽车企业。
关键要素之二:注重以当地本土企业的定位和思维进军国际化
优先发展本国工业,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商业法则。在世界各国日益注重本国经济安全和独立发展的今天,对于作为国民经济增长支柱的汽车产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将产业主导权拱手让人。正如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要立足于中国汽车品牌发展一样,对于中国汽车企业进军的海外市场,中国汽车企业在所在国看来,同样也是国外企业。因此如何以当地本土企业的定位和思维耕耘当地市场,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吉利契合收购宝腾一路曲曲折折,根源就在于宝腾是马来西亚的旗帜性汽车企业。正如半年前上台的宝腾CEO扎因•阿比丁称,“我首先是个马来西亚人,其次才是个商人。履行社会和国家责任却是我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番话清楚地表明,宝腾不是单纯的一家车企,而是附着了很多政治意义、马来人民族工业期待的复杂混合体。
在与吉利就并购宝腾的洽谈方案中,大马政府始终要求战略互补、运营互补、文化互补,即共同开拓市场、共享架构和技术。听上去好像做互换股权交易,即实现雷诺-日产模式整合,而非单方出资收购。但实际上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就是一场吉利汽车通过拯救宝腾、换取对方控制权的交易,而宝腾方面的核心底线就是不放弃对宝腾的实际控制权。所以,无论是对于吉利汽车还是其它所有的中国汽车企业而言,耕耘好海外市场的立足点之一就是以所在国企业的姿态经营发展业务。
关键要素之三:注重以十年如一日之力沉淀海外竞争力
中国汽车企业耕耘海外十多年起起伏伏,固然一定程度上跟进军的海外市场多为发展中国家有关。但更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些中国汽车企业往往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短视战略,运用低价模式进军市场,一旦市场受短期波动因素,就立即换个国家继续,最终是哪个国家都无法容身。
对比大众、通用等国际跨国汽车企业在华三十年的发展,就会明白,海外市场开拓是一项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系统性工程。对于中国汽车企业而言,要真正读懂和立足海外汽车市场,就绝不能将国内那套照搬套用到海外,拥有长远规划和一支真正融入海外市场的全体系管理团队,是中国品牌车赢得海外市场的必要先决条件。
对比吉利汽车对宝腾的竞标方案,就会发现吉利汽车已经注重结合并购沃尔沃的成功经验,着眼于稳扎稳打经营好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市场。在竞标方案中,吉利汽车承诺帮助宝腾提升销量到其90年代的水平(20万辆以上),向宝腾提供技术并以宝腾品牌名义在东南亚、南亚和澳大利亚市场销售,帮助提升路特斯的销量并进入中国市场。这一系列的举措显示出吉利汽车开始认识到海外市场并非买卖汽车那么简单,而是要彻底融入当地市场,日积月累的提升全体系竞争力。相信这样的举动一定会为更多的中国汽车企业带来启示。
纵观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规律,没有一流的国际化,就没有一流的中国品牌。在经历多年艰辛探索之后,相信吉利汽车此次并购宝腾给中国汽车企业更深一层的启示:海外市场的成功绝非建厂卖车那么简单,而是要做好基本功,融入所在国和地区,日积月累才能取得国际化的成功。一如大众、通用等跨国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耕耘。
吉利收购之路回顾:
7年前吉利收购沃尔沃时,外界的发言多是“李书福迎娶名门公主沃尔沃”,“吉利上演蛇吞象”等。7年后,当吉利收购马来西亚国宝级汽车品牌宝腾时,人们多是惊叹和欢呼之声。
相似的商业收购,不同的声音,态度的转变足以看出现在的吉利早已今非昔比,无论资本的雄厚还是技术的加持都使外界对其寄予厚望,更让不少企业望其项背。
回顾吉利的收购之路,不仅是一次次地令人瞠目结舌,还能看出吉利在一步步地完整其产业链,而且技术与市场二者要兼得。
2006年:进驻英国锰铜控股 开启收购之路
2006年,吉利宣布进驻英国锰铜控股,持有其19.97%的股份,后来英国锰铜遭遇金融危机,吉利并未放弃反而对其增资,按“零现金/零债务”模式以1104万英镑收购英国锰铜的业务与核心资产。
2013年2月,吉利控股耗资1104万英镑收购了英国锰铜控股公司手中所有伦敦出租车公司的股份,开始接收新公司的运营权。收购完成后,吉利的重心是将锰铜控股现有产品和新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恢复到之前的水平,这包括继续在锰铜控股考文垂工厂进行TX4车型的组装。
新工厂于2015年8月破土动工,首批下线的下一代伦敦出租车TX5预计将于2017年年底在英国上市,并将在2018年登陆国际市场。
2009年:收购澳大利亚变速器公司 夯实产品技术
2009年,吉利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DSI),这对当时的吉利来说,最大的意义是填补自身在大扭矩变速箱技术上的不足。DSI是目前全球两家独立于汽车整车企业之外的自动变速器公司之一,受金融危机影响于2009年2月进入破产程序。
收购后吉利首先恢复该公司对福特的配套供应,把DSI的产品和技术引入中国,同时为DSI在中国寻求低成本采购零部件的途径,并为DSI的新产品研发提供资金支持。此外,吉利将继续保留DSI品牌和DSI公司运营的相对独立性,继续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
2010年: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 铸就行业奇迹
2010年3月29日,吉利以18亿美元的完成对沃尔沃100%全资收购,改事件已经被收录到百度百科当中,甚至不少高考作文都以此为素材,足以证明其影响力。
从官方发布的2016年沃尔沃汽车财报来看,营业利润大涨66%,达到110亿克朗(约合12.4亿美元),利润率已经达到6.1%。在收购之前的2009年,沃尔沃全年亏损170亿瑞典克朗。
2017年:收购宝腾 开启新吉利时代
5月24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简称“吉利集团”)发布消息称,已经与马来西亚 DRB-HICOM集团(中文名“多元重工业集团”,简称“DRB”)签署具有约束力的关键条款协议,吉利集团将收购DRB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吉利集团将成为宝腾汽车的独家外资战略合作伙伴。
来源:《车业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