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货币政策掉入陷阱
四年前,也是6月,“钱荒”席卷市场,人们都在猜测,货币政策是不是要来一场“清算”。最后,有惊无险,“央妈”还是亲妈,出手缓解了这次“钱荒”,市场则又一次强化了放水预期。
四年前,也是6月,“钱荒”席卷市场,人们都在猜测,货币政策是不是要来一场“清算”。最后,有惊无险,“央妈”还是亲妈,出手缓解了这次“钱荒”,市场则又一次强化了放水预期。
(转载自北京商报 原标题:如果货币政策掉入陷阱)
似曾相识。
四年前,也是6月,“钱荒”席卷市场,人们都在猜测,货币政策是不是要来一场“清算”。最后,有惊无险,“央妈”还是亲妈,出手缓解了这次“钱荒”,市场则又一次强化了放水预期。
四年后,也是6月,“钱荒”再次降临,人们又在猜测,货币政策是不是真的变脸了。今年以来,金融迎来监管风暴,房贷杠杆、影子银行、监管套利被强力整顿,同时央行也收紧了货币闸门,导致市场流动性相较以往大幅收紧。金融去杠杆体现在市场上,就是各种利率攀升。
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央行适度逆向调节,但“央妈”的口风一直很紧,以至于6月6日的一年期MLF操作马上“被乌龙”为“历史性放水”,可见市场情绪之风声鹤唳。在这种情况下,新华社也撰文帮着“解压”:虽然没有“大放水”,但仍然充分释放出稳定市场预期的政策信号,大可不必慌张。
究竟2017年的去杠杆是重走2013年的老路,还是对过去八年老路的再平衡,还需要将时间拉长,才能读懂今年的“钱荒”究竟意味着什么。
央行有理由“拧巴”。金融去杠杆始终面临着两大棘手问题,一旦过度,从而货币紧缩过猛,将导致资产泡沫崩溃,跌入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之中。另一方面,流动性收紧将考验稳增长的耐心,特别是对我们这样一个依赖信贷驱动的经济体,经济失速的风险不可不防。
但或许,货币政策真的有些力不逮心了。前些年,中等收入陷阱变得妇孺皆知,但经济学上还有一个“陷阱”,可能即将变得妇孺皆知,这便是流动性陷阱,说的是当利率降无可降的时候,单靠货币政策已经不能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对于中国是否濒临流动性陷阱,也是近年来争议最大的一个话题。经济学家许小年此前就表示,过去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银行贷款、股市融资,或者自身的积累来投资扩张。这样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因为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每单位投资带来的GDP增量越来越低。
长期的货币超发以及最近八年的货币刺激,使得我们的流动性其实非常宽松。问题在于,大量的资金要么在金融系统空转,要么进入楼市炒作赚取暴利,要么趴在企业的活期账户上不动、持币观望。我们的“QE”绝对不少,我们的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也在1.5%上接近两年,并没有有效地撬动民间投资,我们没有信心再通过降准降息来刺激投资。现有的投资水平,更多是财政政策使然,更多是国企冲锋在前,更多是政府强势出击。
这也是为什么自去年开始,财政政策越来越积极,以及金融杠杆越来越收缩的原因。货币继续宽松下去,实体经济并未受益,资产泡沫愈发外溢,对中国经济而言这是相当危险的。并且,财政政策也受到供给和效率的掣肘,不可无限“积极”。真正有效的政策,莫过于简政放权、减税降费。这也是过去几年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但显然力度还有提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