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填谷削峰”拒绝放水?
一场悄无声息的资金抢夺战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拉开大幕。
来源:《华夏时报》记者 肖君秀
时至年中,一场悄无声息的资金抢夺战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拉开大幕。
6月一到,金融机构交易员们就绷紧了神经,季末、年中考核时点越来越近,每天抢到资金便是王道。“这个月必须小心翼翼,提前借入资金,确保平安度过。”一位华南某银行的交易员形容说,比高考压力还大。
银行抢钱拉高市场利率,银行同业存单利率已高达5%以上,银行出售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最高已冲至7%以上,与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已形成“倒挂”。市场希望央妈出手“拯救”,然而希望很可能要失望了。“松了马上就收,紧了就会放一点,总之保持适度的紧,才能实现金融去杠杆。”6月9日,国泰君安(19.250, -0.11, -0.57%)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央行将通过公开市场酸辣粉(SLF)和麻辣粉(MLF)灵活操作,总基调保持流动性偏紧。
“‘削峰填谷’将是央行对流动性管理的方向。过去GDP两位数增长,M2也是两位数增速势头成为过去式,现在市场是时候清醒了,GDP个位数增长成为常态,同时资金利率走向上行周期,利率攀升耐受力在提升,高利率拐点还远未看到‘未来M2增速将会平缓下行,甚至降至个位’。” 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称。
银行“中考难题”
年中考核、季末流动性趋紧来临,金融机构相互借钱的利率更高了。
“资金价格还有可能抬升,银行同业存单利率超过5%后或继续上行,因为现在同业理财都到了5.6%了。”华创证券固收分析师吉灵浩对本报记者称,不排除6月份资金会特别紧张扰动市场。
不论从哪个渠道借钱,银行面对的都是高高在上的利率。目前,1月期、3月期同业存单利率分别为5.2%和5.27%,而一年期同业理财的价格升至了5.5%左右。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动不动就全线上涨,6月9日,隔夜、7天、14天、1月、3月的利率分别高达 2.8275%、2.8949%、3.5350%、4.5854%、4.7555%。
目前银行贷款一年期基准利率为4.3%。也就是说,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各种方式相互借钱,利率已经超过一年期贷款利率了,面粉贵过面包。为了保持流动性,一些银行和非银机构不惜超高利率借钱,不计成本地借借借。
再看上交所和深交所隔夜国债逆回购,前几天最高拉到了13%和19%,这么高的利率都有人在借,说明有机构资金异常紧张。
“没有最紧,只有更紧!”上述华南某银行交易员说,银行间都抱着这种谨慎心态,希望流动性问题千万不要落在自己机构的头上。
今年以来,金融市场利率节节攀升,林采宜认为,利率上移与去杠杆周期有关,同时与美元利率拐点到来、进入上行周期也相关联,以使利率与美元维系同步节奏。
如何达到金融去杠杆的目的?央行采取了MPA考核,银监会则下发了数道监管文件。银行业人士形象地比喻,“以往季末年中考核流动性本来就惯性紧张,MPA相当于加倍版的年中考核,所以今年格外小心。”
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最近发文称,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感觉受到MPA约束较多,多是源于其过度追求利润、过度增加杠杆,导致资产扩张速度远超其资本承受能力。如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中2017年3月末贷款增速超过25%(约为全国水平的两倍)的分别有35家、157家和154家,其中贷款增速超过35%的有182家,占三类机构总数的7.9%。若这些机构延续资产过快扩张势头,维持高杠杆或过度加杠杆等不审慎行为,当然会感受到较大的MPA约束。这也使得快速扩张的中小金融机构以及非银机构,成为了资金面紧张之下的借钱主力。
央妈拧紧水龙头
6月6日,央行向市场上撒了一把麻辣粉(MLF),投放了4980亿元,期限1年,利率3.20%。
资金面紧张的市场一下子沸腾了,一些解读甚至称,释放了近5000亿基础货币,相当于释放2.5万亿货币。一些自媒体高喊“央行又大放水了”,各种解读满天飞。6月7日,A股也像吃了兴奋剂一样,截至下午收盘,上证综指报3140.32点,上涨1.23%;两市合计成交4558亿元,与前一日2978亿元相比大幅放量。这也是A股久违了的大涨行情。
央行投放近5000亿的规模,为2015年3月以来MLF投放的最高峰,但真的是在放水吗?根据统计,上周(6月5日-9日)共有6943亿元资金到期。6月6日当天虽然通过MLF投放了4980亿元,但有600亿14天逆回购、1510亿6个月MLF到期,因此当日净投放为2870亿;何况6月5日净回笼1110亿元,6月7日、8日、9日还有3800亿元逆回购、733亿MLF到期。如此算下来,央行这一把麻辣粉还远远不能对冲到期资金,根本谈不上放水。
于是,央行又在市场资金缺口之下,6月8日、9日两天分别进行了1500亿、600亿逆回购操作,以保持6月大考不出现流动性危机。
过去几年在经济下行之时,只要资金面一紧,银行“哭奶”,央妈就会放水安抚。而今非昔比,央妈的态度彻底改变,宽松的货币政策早已逆转,走上了偏紧的局面。
6月3日-4日,清华大学举行2017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央行副行长陈雨露称,对央行来说,首要任务就是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调节好货币闸门维护流动性的基本稳定,努力做到货币既不松也不紧,为结构性改革引导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央行前期的报告称,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和节奏会灵活切换,有时出于“填谷”的目的会以较大力度持续操作,有时出于“削峰”的目的会持续停做或净回笼流动性,这些都是正常的操作安排。也就是说,流动性若跌入谷底,央行就会在公开市场操作以缓解流动性紧张局面,若是流动性稍微宽松,央行立马又操作一把收回流动性。
“今年从整体趋势来看,资金面越收越紧,利率中枢将会继续上移,金融市场去杠杆,是今年的主旋律,所以整体上资金面会感觉明显比去年紧。”林采宜判断。
脱虚向实必答卷
资金面持续偏紧状态,市场利率不断攀升,金融机构难受的局面什么时候到头?金融市场高利率,会传导到实体经济并形成拖累吗,这又会反过来制约货币政策倒逼转向吗?
在吉灵浩看来,经济增速只要不跌破6.5%,金融业的强监管就会继续下去,偏紧的货币政策就不会松动。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创近6个季度新高。这一增速高于今年全年增长目标6.5%。
经济已经企稳回升,高利率并没有拖累经济。吉灵浩认为,目前高利率仍在金融市场之中,由金融机构承受,对实体经济没有形成直接传导,但是时间一长就会间接传导至企业贷款、融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