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推进最高标准“单一窗口”建设
4月11日,市委深改组会议明确了今年上海自贸区要重点推进的24项工作,其中一项就是高标准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来源:上海自贸区
4月11日,市委深改组会议明确了今年上海自贸区要重点推进的24项工作,其中一项就是高标准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根据此前解读《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而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今年上海自贸区将全面优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重点是按照联合国相关标准优化,并不断丰富功能,从而助力上海自贸区对标国际高标准,建立完善一整套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
“单一窗口”获得企业认可
据介绍,经过3年多建设,上海自贸区确立了符合国际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岸监管服务模式。
其间,上海自贸区内实现了口岸监管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高效运行,构建了“自主申报、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和“十检十放”等监管新模式。实施了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贸易便利化改革和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制度,建立了信息化监管为主、现场监管为辅的监管方式。建成了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一个平台、一次提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
自2014年2月启动试点以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目前已经建成3.0版,实现“一个平台、一次提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主要在推进数据协调和简化,建设货物进出口、运输工具、贸易许可与资质、支付结算等功能板块,系统集成,减少通关环节等4个领域取得了成效。
市口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称,由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获得企业广泛欢迎。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上海自贸区海关自动化作业率从挂牌初期的12.8%提升至56.2%,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海关监管作业无纸化率从8.4%提升至87%,无纸化报检企业覆盖率达到98%,卡口智能化验放率达到50%以上。
从企业感受度讲,上海自贸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已实现一线进境货物当天入区,进出境时间较全关区平均水平分别缩短78.5%和31.7%,物流成本平均降低约10%。截至2016年底,上海口岸95%的货物申报、全部船舶申报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平台用户近5000家,服务企业17万家。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中,在货物放行与结关、进口货物移动2个条款上,试点内容已超过该协定明确的便利化程度。
明确6项建设目标任务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民说,今年上海自贸区将继续加强贸易便利化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具体而言,要对标国际高标准,建立完善一整套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使之逐步定型、成熟、完善,并配合市有关部门开展研究,力争在年内形成探索自由贸易港区建设的方案。
全面优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重点是按照联合国相关标准优化,并不断丰富功能,就是其中一项重点内容。
怎样才算符合联合国相关标准?市口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自由贸易港区的建设,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17-2020年建设目标、任务已经拟定,将从6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国际最高标准的“单一窗口”建设,具体内容包括:
努力实现口岸执法和贸易管理全覆盖。与国家部委的“单一窗口”系统进行对接,把各类口岸许可及资质证明全部纳入。
全面贯通口岸物流的所有环节,将口岸物流全部环节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是要建立一个以“物流状态+通关状态”为核心的平台,企业可以随时查询货物在什么状态,通关到哪个部门。二是实现查验手续无纸化、集装箱交接单无纸化及集装箱提货单等关键环节和主要方面的无纸化。三是让物流相关的供应链各方系统之间互相连通,互相兼容。
全面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互换。一是进一步建立数据简化和标准化体系,二是让企业身份认证统一化,使各个监管部门互认。
在“单一窗口”中加强服务贸易及自由贸易港区创新业务方面的功能。比如说,国际中转集拼及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是促进自由贸易港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内外贸一体化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要有突破。
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区域化和国际化。全面完善区域通关与物流应用功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要逐步和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一带一路”沿线、亚太电子口岸网络等进行互联互通,真正体现上海国际贸易网络重要枢纽节点和国际贸易枢纽港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