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摸底第三方支付:登记在望发牌尚早
央行态度已经明确,要对从事包括网上支付,电子货币发行与清算,银行票据跨行清算,银行卡跨行清算等业务的第三方支付进行全面的摸底。未来的动向也极有可能是把这些游走于央行监管之外,却又从事类似于银行业务的机构纳入监管范围之内。
4月27日,腾讯公司接到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的关于第三方支付的登记通告,要求腾讯公司就旗下的财付通业务进行登记。
央行态度已经明确,要对从事包括网上支付,电子货币发行与清算,银行票据跨行清算,银行卡跨行清算等业务的第三方支付进行全面的摸底。未来的动向也极有可能是把这些游走于央行监管之外,却又从事类似于银行业务的机构纳入监管范围之内。
在国内从事第三方支付的40多家公司中,市场份额最大的支付宝和腾讯财付通的比例超过70%。
4月30日,腾讯公司对本报记者表示,央行一直对其发展进行了有效的指导,网上支付作为新兴的支付手段,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方便了网民的使用,央行的规范管理将会促进整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登记与发牌并无必然联系
在央行要求登记的内容中,不仅包括支付清算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等基本资料,更要求有高管资料和出资人背景,俨然是金融机构常见的登记备案做法,但在央行的称谓中,相关公司被称作“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非金融机构”。
一时间,关于央行准备发放牌照、第三方支付行业重新洗牌的传闻在业内迅速传开。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央行可能在对现有机构进行摸底之后,发放不超过10张的牌照,给这些从事第三方支付的机构一个出身。
但一位长期研究第三方支付的学者认为,央行的登记只是一个监管升级的信号,从以前的隐性监管变为显性监管。登记与发放牌照并有必然的联系。
可以佐证的是,深圳人行在发布的公告中表示:本公告发布之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成立的特定非金融机构,应自从事支付清算业务之日起1个月内办理登记手续。
该人士认为,这实际是建立一种登记备案制度,换句话来说,目前央行发放牌照严格准入的意愿并不十分急促,更多是一种掌控行业情况的目的。
触发此次登记的原因,更多的还是第三方支付发展程度的升级采取的对应措施。
第三方支付市场究竟有多大?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2008年国内网上支付交易额为2743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了181%,今年势头似乎更猛,第一季度网上支付交易额规模已达到1180亿元,同比增长146.9%,环比增长21.4%。
相比于动辄数十万亿计的社会消费总额,第三方支付可能还显得不足为道,但其呈现几何速度的增长,其市场潜力引发更多的竞争者加入,也让监管机构不得不重视。
由于支付宝、财付通等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都支持信用卡支付,这相当于制造了数千亿的消费信用贷款注入市场。巨大的规模和增长的快速都已经让这一支付模式成为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不能忽视的力量。
银联进入
2003年,当支付宝最早纯粹以一个交易平台出现的时候,可能没有料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发展到9000万用户,年交易量500亿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艾瑞咨询分析师蒋李鑫表示,特别在近两年,第三方支付的功能已经大大延伸,不局限在购物,也可以用于公用事业缴费、航空机票等领域,对民生的渗透很快。
就在4月28日,腾讯旗下财付通刚刚宣布推出一站式信用卡还款服务,用户使用财付通就能轻松实现跨行、跨地区的信用卡还款。
财付通还同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和银行等机构的深入合作,不断推出更多具有应用价值的服务举措,如水电煤气等公共事业缴费等便民应用。
蒋李鑫认为,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现有的国内支付结算体系。而众所周知的是,当前国内支付结算体系的主体正是银行机构。
对此,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潘辛平亦有相同看法,他认为,第三方市场现在已经吸引了银行的注意力,数家银行已经在网络支付上发力,某些银行的电子商务平台正在逐步加入这场竞争。
4月28日,网下支付的领导者中国银联高调宣布,将网上支付作为2009年度的重点推广策略,投入巨资进入这一新兴市场以分一杯羹。
另一个背景强大的竞争者,矛头直指第三方支付的“通联支付公司”已经在去年11月悄悄成立,其股东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共注资13亿之多,更令人关注的是其董事长为原中国银联总裁万建华,同时,通联支付亦延揽不少中国银联旧将。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第三方支付与银行机构的关系是既竞争又有合作,与银行的合作是第三方支付发展的前提。
蒋李鑫认为,实际上,支付宝这些网络支付是可以促进网上银行的使用率。银行机构有自己的资金和网络优势,但不能全功能,相反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有银行机构没有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这是一个金融生态链,有大鱼也应该有小鱼,它们是可以共存的。
监管难题
在4月27日的通告中,央行登记内容首当其冲的是支付清算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这或许从侧面表明,第三方支付存在风险,这也正是监管部门最为担心的问题。
现时,网上支付套现、资金安全等问题亦一路困扰行业的发展。年初两会期间,身为政协委员的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亦曾高声疾呼,对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非法套现以及违反银行特许经营权的问题进行监管。
马蔚华认为,从理论上,这些资金可能被用于风险较高的投资活动或其他活动,加上各企业运作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目前,40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只有支付宝对沉淀资金的使用进行公示。支付宝公关总监对本报记者表示,支付宝资金由工商银行监管,每月会在网站发布资金托管报告。资金是非常安全的。
以日交易量2.6亿元计算,支付宝一个交易周期沉淀资金数以十亿计。
虽风险远不止此,但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网络支付行业里,毕竟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它的定性和方向尚未有统一看法,这必然给全面监管带来困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内人士私下抱怨,虽然说第三方支付可能出现诸如此类的风险,比如欺诈、洗钱等,不少行业都存在这些问题,但是,毕竟真正发生的案例还是非常少,不能因此一棒子打死。
事实上,央行支付结算司早在2005年就开始关注第三方行业的发展与风险,还两次发出《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但是终稿一直无法正式出台,究其原因,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还是很多东西无法达成共识。
现在业内更关注的莫过于管理办法的出台,其中监管和规范等标准达到什么程度,因为这直接决定着未来央行对此类企业的准入。
艾瑞咨询分析师蒋李鑫表示,央行出发点明显是风险控制,难点是既不能出现风险,也不能扼杀这个行业,日后出台的管理办法关于规模和经营范围的规定将是至关重要的标准。
所谓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和产品所在国家以及国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