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南非标准银行董事曹民:“链接中国”,搭建人民币落地非洲的桥梁
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非洲很多国家最大的投资国,同时是非洲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投资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非标准银行历史悠久,是南非乃至非洲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以54.6亿美元收购标准银行集团20%的股份,成为标准银行单一最大股东。工商行的入驻给标准银行战略发展定位带来影响。 因此,2009年标准银行提出两个新的发展战略,一个是“回到非洲”「Standard Bank -Back Africa」,另一个是“链接中国”「Standard Bank-Link to China」。“链接中国”战略恰逢其时。 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非洲很多国家最大的投资国,同时是非洲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投资者。在这一背景下,标准银行大力推动人民币贸易和投资结算业务,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记者就此专访了南非标准银行董事、东非区中国业务总监曹民。 南非标准银行董事、东非区中国业务总监曹民 标准银行的战略:“回到非洲”-“链接中国” 《21世纪》:郭策经济参赞在介绍标准银行时提到标准银行做人民币跨境业务,为什么是标准银行? 曹民: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以54.6亿美元收购标准银行集团20%的股份,成为标准银行单一最大股东。虽然工商银行不直接参与管理,但是在南非设立了一个管理系统,本质上是监管55亿美元的投资。当然,工商行的入驻给标准银行战略发展定位带来影响。因此,2009年标准银行提出两个新的发展战略,一个是“回到非洲”(Standard Bank -Back Africa,另一个是“链接中国”(Standard Bank-Link to China)。 《21世纪》:“回到非洲”是什么概念? 曹民:在标准银行发展过程中曾经历战略扩张时期,先后在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等新兴经济国家设立分行。提出“回到非洲”战略的原因是,我们银行真正的竞争优势在非洲,我们是非洲本土最大的银行,有着150年以上的历史,对非洲各国的历史、政治、经济以及各行业有着深厚的理解,“回到非洲”就是利用我们独特的优势,继续增加在非洲各国分行资本金的投入,并进一步扩大在非洲国家设立新的分支机构,坚定地支持非洲各国的经济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标准银行逐步退出非洲以外的市场,把处置股份和资产拿到的投资收益,用于支持我们在非洲各国分行的发展,先后开立了肯尼亚、南苏丹分行和科特迪瓦标准银行。 《21世纪》:“链接中国”是什么含义? 曹民: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非洲很多国家最大的投资国,同时是非洲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投资者。标准银行是非洲最大的银行,而中国工商银行是世界第一大银行,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广泛的中国客户基础,两个银行的战略合作相当于在两大新兴经济体之间,架设起一座金融服务之桥,强有力地支持了双方的经贸往来,同时标准银行也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可以说提出“链接中国”战略恰逢其时。 《21世纪》:“链接中国”的路径是什么? 曹民:标准银行是个涉及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业务的金融集团,可以全方位为中国企业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例如在非洲PPP项目与其他大型项目融资领域,我们与中国的企业及以工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就有过很多合作。 作为一家商业银行是基于市场的专业判断和对项目自身分析来开展融资活动,我们做的项目融资是纯商业的,而不是国家对国家的融资模式,非洲各国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很大,迫切需要资金的支持,标准银行肯尼亚团队最近就在支持一个大型电力项目。 2015年肯尼亚有一个约20亿美元建设Lamu「拉姆」燃煤电站项目的投标,中标的是当地海湾能源公司,而中国电建是该项目EPC的总承包商,业主委托标准银行为股权融资顾问和主要融资安排行,初步意向是寻找中国潜在投资者,同时工行与标准银行有意联合其他金融机构一起为该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标准银行依托本土经验及对当地业主的了解,通过“链接中国”,不但为业主带来了中国的战略股权投资人,还带来了中国的资金。 《21世纪》:在非洲项目融资过程中你们扮演什么角色?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 曹民:应该说两者兼而有之,标准银行更加了解非洲,所以在很多项目融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再举一个肯尼亚年金公路项目的例子,2013年肯尼亚总统大选获胜后提出未来5年利用“特许年金”建设1万公里公路。年金路由承包商用2-3年带资或融资修路,并负责建成后7-8年的运营和维护,政府将每半年按照年金方式等额归还建设成本和融资成本以及运维费用。从年金路项目架构的设计到执行以及谈判,标准银行投行团队积极地参与并发挥了影响力。 搭建人民币落地非洲的桥梁 《21世纪》:据了解,标准银行成为肯尼亚首家人民币现钞自由兑换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也是“链接中国”的一部分吗? 曹民:是的。2009年标准银行确立了“链接中国”战略,从2010年开始全行推广跨境人民币业务。2011年我在安哥拉做了第一单人民币的远期信用证业务。当时安哥拉的中资企业华丰公司花2200万元人民币购买中国一汽大众的几百辆汽车,基于华丰公司的银行授信,标准银行开具了远期270天的信用证,这是非洲第一笔人民币远期信用证交易。我认为这笔交易对中安两国贸易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反映出标准银行的创新能力。 2012年8月我调到东非后,继续大力推广人民币业务,2013年先后实现了乌干达、坦桑尼亚的跨境人民币汇款。2014年中国驻乌干达赵亚力大使到标准银行兑换人民币现钞实现了人民币现钞在乌干达落地,在充分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7月,中国驻肯尼亚刘显法大使参加了标准银行人民币现钞落地仪式,目前肯尼亚标准银行主要网点都提供人民币现钞。 肯尼亚刘显法大使参加标准银行人民币现钞落地仪式 《21世纪》:为什么做人民币现钞落地项目? 曹民:我们中国团队之前的工作是在东非各国广泛宣传人民币的使用和测试人民币汇路,比如客户开立人民币账户后,使用人民币汇款,我们必须要先疏通好汇款路径,通过结算行把钱及时准确的汇到国内客户指定账户上,进而逐步推广。为加大推广人民币的力度,当然要有标志性的事件,所以就有了人民币现钞在乌干达和肯尼亚的落地,目前看效果还不错。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特别希望在非洲不单是中国企业和个人使用人民币,也希望人民币能走到非洲的千家万户。很多中国个人都有美元、欧元甚至日元的账户,为什么不能让非洲人民也有人民币账户呢?在很多非洲国家人民币账户是可以像美元、欧元一样开立的,技术上没有障碍,结算上也没有障碍,我们的中国企业可以自己开立人民币账户。 《21世纪》:人民币在非洲交易量还很小,什么原因? 曹民:主要原因是我们的金融机构或者企业大多没有与交易对手签人民币合同,其实中国进出口银行优惠贷款很早就是人民币贷款,也被世界不少国家所接受。贸易项下大多数交易完全可以签署人民币结算的合同,币种的选择是交易双方协商的结果,应该有很大比例可以签署人民币合同。其次是人民币交易市场规模不足,特别缺乏人民币长期贷款的报价。根据IMF官方公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全球外汇储备报告,在以货币种类归类的外汇储备中有人民币。所以我们要抓住时机,要加大推广的力度,出台配套政策措施。 《21世纪》:是的,这需要政策的支持。尽管借款国的意愿不强烈,才需要做工作。 曹民:借款国也担心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问题。除了中国贷款项目,日益提高的中非贸易使用人民币也需要去推动。所以2014年我们在乌干达启动人民币业务和2016年在肯尼亚启动了人民币现钞自由兑换业务。 当下,标准银行与日常业务交易相关的“中国流量”交易量日益增加,每年有几十亿人民币的交易量,虽然和整个中非贸易交易总量相比占比有限,但每年增长比较大,相信通过大家继续努力,增加的业务流量也会增加标准银行在整个非洲大陆的整合本地和全球的交易能力。 《21世纪》:问个技术问题,南非标准银行是央行授予的跨境清算银行吗? 曹民:我们标准银行不是清算银行,只是结算银行,但我们的合作伙伴中国工商银行是清算银行,标准银行和工商银行有天然的联系,所以我们的结算量比别的非洲银行大很多,其他非洲小银行也通过我们银行和工行建立间接和直接联系。目前中国在境外已设立人民币清算行20家,中国工商银行占了8家。通常我们是通过工行在新加坡、香港的人民币清算行做清算,类似于在清算行下面做零售的结算银行。 《21世纪》:人民币结算在你看来最大的益处是什么? 曹民:中国企业在非洲以人民币开展业务的好处主要有几点:其一,中国客户使用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可降低成本。中国企业以人民币结算可减少美元等兑换成本;其二,突破流动性限制,一些主要美元中转银行为规避自身风险,不愿承担部分非洲国家的中转义务,造成这些国家汇入汇出美元的困难,用人民币结算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其三,由于人民币是中国企业的记账本位币,如果全部交易过程以人民币交易,也会大大简化财务核算工作;其四,其实对于非洲本土企业进口中国商品,也可以和中国出口商签订人民币合同,降低了美元升值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标准银行为非洲工业化提供金融服务 《21世纪》:约翰内斯堡峰会提出中非合作十大计划,从调研的情况看,之前更多的市政府框架项目,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投资项目,从企业层面讲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会加大。 曹民:我在非洲十几年了,加上我曾经在国际工程公司工作多年,对中国企业的需求非常了解,因而比较接地气。在我到标准银行之前,在东非区的银行对中资工程公司、工业类公司、贸易公司等授信几乎是零。 原因主要是虽然一些企业的母公司在中国有实力,但是非洲分公司、子公司往往资产规模小,营业额和盈利水平有限,这样就难以得到银行的支持。为此我们做了一个增值的创新,不单单看非洲本地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还关联着看中国母公司财务状况、资金实力以及对海外公司的支持力度,通过合理的交易设计,既达到了增信的目标又满足了银行自身风险控制的要求。 我们在东非区截至2016年完成了十几家企业近2亿美元的授信,预计2017年将新增2亿美元授信,标准银行也给一些中资重点客户进行集团授信,用以支持企业多国的授信需求,这些授信有效地支持了中国企业在非洲的业务,大大便利了他们的经营活动。 《21世纪》:他们不能拿到中国国内银行的授信吗? 曹民:中国国际工程公司开立保函,在中国国内审批流程时间比较长,如果转开还涉及到银行间对保函格式的认同以及价格谈判,一些企业希望海外公司能够自负盈亏,也鼓励海外公司取得当地银行的流动资金支持。标准银行的当地授信有利于企业灵活方便地使用。 《21世纪》:你的客户主要是哪些? 曹民:我们部门是服务中资大客户的,银行有服务中国中小客户的部门,目前我的客户大部分是央企,也包括省级的公司和民企。我们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客户是森大集团,他们是2012年中国工商银行介绍给我们的,他们原来是一家贸易公司,出口瓷砖做到世界第一,每年出口世界两万多个货柜,主要销往非洲,是马士基在非洲最大的客户,主要出口到加纳、肯尼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等。肯尼亚一个国家每个月有三四百个货柜。最近他们联合广东科达洁能公司,这是一家生产瓷砖设备的企业,计划在肯尼亚、坦桑尼亚、加纳、埃塞俄比亚建四条瓷砖生产线。 目前在肯尼亚建设的第一条生产线——特福(Twyford)陶瓷厂已经量产。项目投资是中国银行做的融资,整个厂房有一公里长,不仅实现了进口替代,也为肯尼亚创造了300多个工作岗位。因为是两个有实力的公司各自发挥所长,因而盈利前景非常好,这类有意义的项目我们肯定要跟进。 所以标准银行在工厂还没有正式投产之前,就批准了几百万美元流动资金授信,也算是支持了中国企业的优势产能与非洲的结合。另一个项目是中国工商银行支持的东送集团在乌干达的工业园区项目,这将是一个超十亿的人民币融资项目,也是工行践行人民币国际化的标志性项目,自然项目在乌干达的金融服务将由标准银行完成。 《21世纪》:把眼光放得更长远? 曹民:约翰内斯堡峰会后,为了落实“十大合作计划”,推进非洲工业化的进程,中资企业目前纷纷兴建或者规划工业园、自贸区乃至经济特区。下一阶段我们将目标锁定在进入工业园的项目上,届时将会有很多中国企业进入非洲,也可以说是非洲国家将迎来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作为银行,我们已经介入工业园的前期建设,一些东非的既有客户也有此计划,例如中交集团的蒙巴萨经济特区,中国武夷在肯尼亚的工业园,东送集团在乌干达的工业园,以及阳光集团在坦桑尼亚的工业项目等。我们会认真分析研究各个工业类项目自身的特点,提供客户满意的金融服务。 让人民币跨境结算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21世纪》:你怎么看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 曹民: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贸易国,国际投资正在逐年提高,甚至成为很多国家的最大投资来源国,所以相当程度上我们可以确定贸易或投资的币种是人民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落实,中国逐渐成为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推动者,“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此时也正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绝佳时机。 不仅仅是南非标准银行,所有的非洲银行都看到这个趋势,人民币最终会成为全球商品贸易交易货币。因为标准银行有工行的背景,以及“链接中国”的战略,我们比别的银行对此更关切,也愿意更多的付诸实践和努力,希望比别人走得更快一点。 《21世纪》: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哪些? 曹民: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由于对美元币值稳定的担心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冲击,国内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常常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联系在一起。我同意一种观点,货币国际化的历史表明,单纯的经济规模和贸易份额仅仅是取得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必要条件,对本币的信心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更重要。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任重道远。权衡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得失,最好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现阶段我们应该明确以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为目标,辅以稳妥可控的国内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的配合政策。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是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可控的风险。为了加快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全球化,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应对当前和未来可能的外部冲击,降低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帮助企业节约外汇交易成本,促进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在对外经济活动的跨境结算中积极推进人民币化却是紧迫的事情。具体的说,就是要使人民币结算额与对外实体经济活动规模包括贸易与实体经济投资相适应。因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远期目标下,脚踏实地落实人民币跨境结算,将其做大做强。 《21世纪》:所以标准银行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曹民:其实我们就是搭建了一个桥,是用人民币铺就连接非洲与中国的一个桥,未来在非洲还会有更多的这样的桥。中国公司推动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使出自己的力量助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