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电商发展绕不过这几道坎
近年来,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寻求转型升级并得到快速发展。为了满足实体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许多产业资本开始投资平台建设,大宗商品电商集中涌现。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大宗电商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大宗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13.36万亿元,同比增长20.14%。
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近年来,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寻求转型升级并得到快速发展。为了满足实体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许多产业资本开始投资平台建设,大宗商品电商集中涌现。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大宗电商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大宗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13.36万亿元,同比增长20.14%。
2016年中国大宗电商市场共发生了78起投融资事件,总计金额为52.66亿元。在前十大融资案例中,金额最高的为美菜获D轮2亿美元融资,最低的为链尚网获B轮1500万美元融资,显示出大宗商品电商平台的发展势头良好。但实际上,大宗商品电商的热度在不同产业也出现了一定分化。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大宗电商融资主要集中在农业、纺服、建材、化工、钢铁、能源、橡塑领域。比较明显的是,钢铁、化工、矿石、能源类的电商投资青睐度已经被农业、纺织、建材等行业超过。以钢铁电商为代表的平台,不再追求“烧钱”的爆发式增长,而是更加注重深耕细作,不断完善各流程服务,回归电商的本质。
电子商务具有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特点,为企业、厂商与个人消费者都提供了新的交易渠道。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便捷安全的交易平台,微观上提高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效率,宏观上通过电子商务的产业集群效应,推进了产业链发展。但笔者认为,目前的大宗商品电商离“真正”的电商尚有距离。大宗商品电商要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仍有几道坎要迈。
第一道坎:实现持续盈利
当前,大多数电商平台并没有走出亏损。尽管平台规模、整体体量不断扩大,但从营业额与利润可以看出,盈利的仍是少数平台。
以钢铁电商为例,找钢网、钢银、欧冶云商2016年较2015年营业收入大幅提高,这3家平台201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0亿元、211亿元、198亿元。2016年,这3家平台的营业收入总量达到千亿元规模,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但其他不少钢铁电商平台营业额大幅下降。
此外,尽管电商平台产生利润,但利润来自电商交易的比例仍然较低,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电商仍然发展有限,买卖双方自动、自愿在平台上交易的数量仍然非常少。而且,B2B(企业到企业电子商务模式)比B2C(商对客电子商务模式)更难做,探索之路仍然艰辛。
可以说,当前多数工业类电商平台的盈利模式仍然不清晰,电商平台对企业降本增效、价值创造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仍没有发挥出来,仓储业务多数还只停留在现货层面,跟平台对接有限(不排除个别平台做的比较好)。同时,供应链金融进展不顺利,没有发挥解决资金需求问题的有效效用。
第二道坎: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
这里说的标准化建设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标准化,而是电商平台各环节的交易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比如如何保证平台资源与实际仓库资源相符,如何处理交易过程中的一系列讨价还价、质量异议,如何有效缩短沟通时间等。
此外,在仓储物流环节,尽管不少电商平台在仓储、物流、数据、信息甚至资金方面进行了探索尝试,但很少形成一套标准化服务流程,而是分开、独立地各自运行。市场统计指标、数据交互等缺乏统一的标准,也使得市场与仓储、物流、金融等方面产生了对接障碍。对于大宗商品电商平台而言,缺少了一套各方普遍认可的标准,也就优劣难分,并显得杂乱无章,也很难真正发挥平台降本增效、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因此,对于工业品而言,很多用户仍然是被动地使用平台,而不是主动使用。用户的时间成本、物料成本、差异化需求并不能很好地被满足,传统的贸易方式仍是主流。当然,并不是说标准化建设不足是这方面的主因,但也恰恰反映出电商在此方面的不足。电商平台仅仅成了用户查找资源、获取信息的平台,而不是交易的平台,更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平台。
第三道坎:善用大数据
目前大数据在大宗电商平台上应用程度不高,一方面是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另一方面是数据和产业结合需要时间。大宗商品电商平台使用大数据时不能只停留在产品数量(包括各种交易量、各类资源量)、价格方面的统计上,而是要记录分析用户的交易偏好、交易习惯、需求、交易品行。这些积累,会更好地提升平台的预测性和战略性。同时,数据还会促进平台的建设,特别是在用户采购节奏、采购地域、运输路径的掌握,以及合理配置资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大量的决算数据需要耐心收集,但一般用户都没有专门的部门做这件事情,所以很难获得高质量的数据给自己提供决策支持。电商平台则不同,它能集中各种资源,有利于数据的产生和运用。因此,大宗商品电商平台要利用好大数据技术,提高自身的平台竞争力。
第四道坎:找准自身定位
大宗商品电商不能将自身的定位搞错,使商品变成金融衍生品,无限放大金融属性,加大杠杆,催生泡沫。电商定位应该放在服务上,整合的是资源,解决的是降本增效、优化资源配置的问题。大宗电商平台的发展应该从优化供应链的角度,来做深化服务。电商所有的努力,不论是提供仓储物流、加工服务还是数据、金融服务,都是为了提升服务能力。未来的电商平台一定是使产业集约的,而不是分散的。很多大宗电商利用大宗商品天然的金融属性,在交易量、平台体量非常低,甚至连商业模式都不清晰的情况下,发展供应链金融,这是非常激进的,也是很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