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慧生:“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前景
自“一带一路”倡议在2013年底提出以后,对于“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已有大量讨论。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一带一路”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寿慧生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来源:盘古智库
原文来源:第一财经
自“一带一路”倡议在2013年底提出以后,对于“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已有大量讨论。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一带一路”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带一路”主要的推动者,中国自身的发展模式必然会反映到它所推动的海外项目中去;中国企业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在海外的行为,也必然带着深刻的中国烙印——企业和组织在走出去过程中产生的“文化行李”(cultural luggage)现象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考虑到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高速的经济增长在环境和社会方面给人留下的一些负面印象——例如环境破坏、能源消耗、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等,对“一带一路”的类似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对于这样的顾虑,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加以理解。
中国的“十三五”规划树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显示出中国政府正从以往的高耗能、高污染发展模式中进行转轨,向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迈进。
“中国模式”的核心
从一个更清醒客观的角度分析,中国过去几十年发展成就的改变动力,在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市场和社会注入了活力和创造力,中国并积极开放市场,为这些活力引入资金、技术和思想,同时寻找海外市场。
在大量学术研究中,关于中国过去经济增长动力的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市场导向的,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创新动力来自于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和他们彼此的竞争关系。“事实上的联邦制”(de facto federalism)或“中国特色的联邦制”是这个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核心是这种地方政府竞争的状态使得市场得以维护。这个理论并不否定中央政府的重要作用,但认为中央政府仍像过去计划体制下在微观层面上进行决策,显然与事实不符。尽管五年计划是计划体制时代产生的一种制度,但今天的五年计划更多是对以往经验的总结而非凭空设计,中央政府的角色也更多的是协调、归纳、深化、推广等战略规划的作用。
在对外关系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并非建立在对抗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结构的思维逻辑之上。相反,如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的,中国是战后经济全球化体系与秩序建设的参与者与受益者,倡导“一带一路”并非意在颠覆现有经济秩序,也非单纯追求中国自身利益。
从这个角度讲,“一带一路”倡议虽然是中国的创意,但背后的思路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中国过去几十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为中国未来的长远发展提供新思路,也让中国创造的成果普惠于更多国家,更让中国与世界的繁荣彼此助力,实现互利共赢。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必然是包容发展和共享发展。
“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前景
正确认识实施“一带一路”目标与中国深化改革推动体制转型之间的关系,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一带一路”的成功关键。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方面,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应该首先是全面深化改革,建构完善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依法治国,构建现代国家治理架构与能力;让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新的增长点,维持中国经济持续追赶势头,从而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动力并不断充实其内涵。
改革和开放从来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互为表里,缺一不可。在推进中国国内的改革进程,为“一带一路”提供新动力的同时,中国也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建设“一带一路”。事实上,在过去至少一年当中,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实现将“一带一路”纳入到联合国提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框架中,让“一带一路”成为一个开放的、更有活力的全球治理平台。
在2016年9月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包容”成为核心主题,而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杭州峰会在G20历史上首次把强调可持续增长作为公报成果之一。稍后,中国政府公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虽然范围不同,但具有类似的愿景和相同的基本原则。
而在此前后,中国与联合国积极沟通,将“一带一路”纳入到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中。早在2016年4月,中国与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签署意向书,共同规划推进互联互通和“一带一路”的具体行动,推动沿线各国政策对接和务实合作。2016年9月,中国与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2016年11月,联合国大会首次在决议中写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首次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第2344号决议再次写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吁国际社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敦促各方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加强发展政策战略对接、推进互联互通务实合作等。
将“一带一路”纳入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中的现实意义不容忽视。
首先,通过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紧密结合,“一带一路”成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加速器,助力扩大全球公共产品。通过推动经济增长和带来公共福利,“一带一路”可以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框架,在推动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过推动包容性带来发展红利。
其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可以助力“一带一路”。例如,把“一带一路”纳入到联合国发展框架中,可以更好帮助中国展现其全球发展合作中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避免地缘政治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联合国引入全球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参与,提高“一带一路”倡议应对环境问题和社会风险的能力;利用联合国的现有机制,帮助提高沿线国家政策的一致性,强化治理体系;利用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成熟框架,为尚在构建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必要的检测和评估机制。
改革开放的理念和决心是中国政府能够在短时期内迅速调整“一带一路”倡议规划的关键动力。这种即时进行政策与制度调整和更新的能力,是“中国速度”最令人珍视的部分,是过去几十年来让中国持续保持高速而相对稳定增长的关键。维护这种能力及其背后的动力,是保证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让我们对“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前景表示乐观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