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是老问题,红利圈希望用核心企业商业汇票做供应链金融
票据保理,会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药方吗?
来源:煜新保理
票据保理,会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药方吗?
在供应链金融的场景中,核心企业往往拥有数以千计、万计的供应商,供应商为核心企业供货之后,应收账款存在一定账期。广大中小供应商,因为受制于赊销,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加快周转,扩大生产规模。
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通常可以采用应收账款保理的方式,即企业将应收账款按照一定折扣卖给第三方(保理机构),以更快获得现金。
但是应收账款保理可能会面临三个问题:
确权难,导致应收账款保理没办法落实到位,例如付款方可能因为供应商供货质量等问题不愿意付款,实务中,为了方便流程,应付款合同可能是付款方财务人员与供应商之间的私人合约,另外,还存在财务人员使用“萝卜章”,与供应商联合欺诈的现象;
监管合规成本问题,开展保理业务需要在监管银行设立应收账款专户,审批流程冗长,对于融资机构而言时间成本高;
应收账款保理的收款依据是交易合同,但是由于存在合同抗辩权,在买方不愿意付款时,法院会按照合同法来判决,最终也可能导致应收账款无法追回
汇票的出现,尤其是电子汇票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应收账款保理的痛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汇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汇票可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前者是银行作为承兑人的汇票,后者是买方承兑的汇票。
由于开具银行汇票需要保证金,开商业汇票对买方来说是更经济的选择。不兑现商业汇票,开票企业的失信记录将被登记在央行征信系统中,影响企业以后的融资。
通俗解释,汇票是受法律保护,买方给卖方的无条件“欠条”,付款人必须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也就是说,供应商只要拿到买方开具的有效汇票,就不必担心应收账款融资中的确权难、流程繁琐、合同纠纷等问题。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商业汇票市场的趋势:
商业汇票是理财市场中的万亿级资产,2016年,商业汇票出票金额为18.1万亿,略低于20.22万亿的信托资产,但明显高于10.24万亿的私募基金和9.16万亿的公募基金
汇票在监管推动下,正在往电子化的方向发展,行业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行业效率也会更快:2011年,电子汇票金额为0.3万亿,占全部商票出票金额的2.4%,但是到了2016年,电票出票金额已经达到8.3万亿,占全部商票出票额的46.08%,7年时间内增长超过26倍。2016年,央行下发《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要求自2017年1月1日起,单张出票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商业汇票应全部通过电票办理。2017年,电票占比有望超过70%,2018年起,100万金额以上的汇票都必须使用电子汇票
电子商业汇票是一种呈现增长趋势的优质理财资产。
林俊浩具有10年的民营金融固定收益类工作经验,深知应收账款保理的局限,看到电子商票的市场机遇之后,他决定创办面向大众投资者的票据保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平台“红利圈金融”。
林俊浩介绍,红利圈金融以3000多家上市公司商票为基本标的池,从中筛选前100家非银行/非金融机构,以这些核心企业为圆心,收取中下游供应商的商票。
如何持续不断地获得优质票据资产?这是红利圈金融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林俊浩认为,市场上存在超过18万亿的商票,持续收票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筛选出优质商票。
红利圈一方面借鉴大公国际等机构的评级,选取AA+、AAA级别的核心企业,另一方面红利圈有专门的风控团队,根据企业公开信息进行法务和财务的尽调。红利圈的风控团队曾供职于银行和担保基金,平均工作年限约15年,其尽调团队来自银科等律所,财务人员为ACCA英国注册会计师、曾供职KPMG,另外还有合伙人来自美林证券,兼顾中外二级市场研究。
抓住优质核心企业之后,再发散去寻找其中下游供应商,即可找到优质商票。目前,红利圈的商票主要来自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建铁、上汽集团、中国石油、中国交建、国家电网、华润置地等公司。红利圈组建了近百人的票据业务团队,负责收取市场中的优质商票。
“票据生意的好处在于,一旦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每个月乃至每周,都可以收到商票。”林俊浩如此解释商票资产持续性的问题。
由于红利圈金融是P2B平台,受到监管的要求,红利圈大多选择10万到100万之间的商票作为底层资产。大额商票,红利圈则采用线下保理的方式,为券商、机构投资人提供理财资产。
红利圈必须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大众投资者流量的问题。
对此,林俊浩表示,做好资产是当前红利圈的首要任务,红利圈的核心竞争力,是票据资产总体解决方案,未来可以将持有票据交给具有流量优势的买方。
据介绍,红利圈金融已于今年2月份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额与投资方暂不披露。红利圈金融在今年4月份宣布完成银行存管流程。
2016年监管重拳整治网贷平台,新增网贷平台增速放缓,单月新增网贷平台几乎呈现0位数,加上合规要求的限制,网贷平台的数量正在逐渐萎缩。
褪去泡沫之后,网贷平台寻求生存空间,对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更加凸显,经营好资产,是网贷平台的必备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