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日涵:“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征程
"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讲话高屋建瓴,博古通今,穿越时空隧道,弘扬丝路精神。不仅回顾了丝绸之路的历史,也总结了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在五通上取得的积极成果。
作者:黄日涵,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
本文来源:浙江新闻
"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讲话高屋建瓴,博古通今,穿越时空隧道,弘扬丝路精神。不仅回顾了丝绸之路的历史,也总结了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在五通上取得的积极成果。
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不仅要互学互鉴,而且要平稳致远。未来的一带一路将是和平之路,发展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绿色之路,文明之路。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来实现各国的互联互通。
通过加强交通运输,经贸能源,跨境电商等多领域的合作实现与世界的共同发展。丝路基金新增加的1000亿人民币,3800亿人民币的专项贷款将不仅惠及沿线国家,而且也将促进中国的供给侧改革。
通过后续的联络机制,一带一路将更加开放,更加包容,并将造福世界,造福人民,引领世界发展,赢天下大同。”
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式启幕,这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我国首次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主题举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论坛。为此,记者专访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黄日涵。
记者:距“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已历三年,在这一节点迎来这样高规格的国际论坛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
黄日涵:在我看来,2013-2014年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年,2015-2016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年,而到了2017年则是提升之年,是时候通过一场高规格的论坛总结过去三年多来的好做法、好模式,同时,总结教训,开启新征程。
过去“一带一路”沿线包括中亚、东盟、南亚、中东欧、西亚、北非等65个国家和地区,从2016年开始,“一带一路”倡议更趋开放,早已不限于这65个。
这背后的原因不仅在于这是全球共同发展的需要,也在于,一带一路”倡议是全领域的,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旅游,其中总有一个领域能与世界各国达成一定的共识,展开合作,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越来越受欢迎,外延不断扩大的原因。
记者:此次高峰论坛过后,是否意味着“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过去相比,未来的发展会有哪些变化和提升?
黄日涵:在我看来,“一带一路”建设将向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推进。过去,我们在“一带一路”国家多开展基础设施和贸易合作,未来会通过技术、文化、教育等服务贸易的形式,在更深层次领域进行互联互通。
例如,中方为埃塞俄比亚建了铁路,并且通过代运营,为当地人提供培训、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这就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记者:通常我们觉得,去“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对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的多是实力雄厚的央企、国企,而浙江“走出去”则以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为主,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浙江的优势是什么?可能遇到的困难又有哪些?
黄日涵: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着自己的优势。
在浙江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企业不断推进跨境电商,这将大大缩短各国之间贸易融通的时间,节省成本;同时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为代表的浙江高新技术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能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带出去,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很强的竞争力;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方面,浙江的纺织、服装企业则通过到成本更低的“一带一路”国家投资设厂,在带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带动当地就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但是民营企业走出去与资金雄厚的央企相比,承担的风险更大,因而更需要提前做好风险评估,了解当地的政策和投资环境,使自身的抗压能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