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中国消费金融的“朋友圈”可能这么玩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2017年5月14日—15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今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野马财经
3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英国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高级研究员彼得·弗兰科潘撰文称,“一带一路”专注于建设适合21世纪的基础设施,将为那些因为现有基础设施差而发展受限的人们带来好处。
而在“一带一路”对外输出先进产能与铁路等基础设施之外,“金融服务+中国制造”的创新模式,正成为政策鼓励下难得的商业机遇,这让不少金融机构嗅到了机遇。
渣打银行资本市场全球主管亨瑞克.雷柏表示,“一带一路”沿线项目融资需求体量巨大,且中国的开放态度意味着全球资本都可参与其中。未来英中两国金融机构将在该地区开展更多商业合作,进一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
而建行早已把“一带一路”作为业务转型的重点。去年年底,建行总行提出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为这些企业提供包括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在这些金融服务中,消费金融成为亮点。
消费金融以小额、分散、精准、高效、应急为显著特点,实现消费和金融两种资源跨越时间、空间配置产生便利、高效、额外收益等增值,让消费者得便宜占实惠,让商家去库存增收益,彻底扭转消费者与商家的传统对立对抗关系,成为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
从大的方面讲,这不正是“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互利共赢商业模式吗?
在国内,消费金融已初具规模,空间无限。据易观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整体的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已经接近3625亿元,环比增长幅度达到200.95%,预计2017年将会增长到8933.3亿元,环比增长146.4%。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获得银监会批复的消费金融公司已有22家,中银、捷信消费金融、招联、中邮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迅速崛起。
以国内消费升级的经验看,消费金融可以说已然成为新消费的基础设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会成为服务中国制造输出与提升当地消费水平的利器,帮助新兴市场,实现消费金融化、金融生活化。
如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股东——全球消费金融公司捷信集团(简称“捷信”),就通过自身的业务与服务优势,将消费金融服务带入中国市场,同时将中国产品带入欧洲。通过金融合作,把中国制造推向海外“一带一路”市场,借“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加深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16+1合作”,将优质的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带给更多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消费者。
以越南市场为例,25岁的越南姑娘阮晨萱在离家50多公里的地方当保姆,打固定电话与家人联系的成本很高。后来她从捷信获得贷款,用分期付款买了一部OPPO手机。用这部智能手机上的免费程序,她每天都能和父母通话。OPPO手机海外销售渠道部部长曾表示,目前公司在越南销售的手机,相当比例是通过捷信集团的消费贷款实现的,在菲律宾也取得显著业绩。
目前,捷信已经与OPPO、酷派、长虹电子等多家中国手机和数码厂商达成战略合作。在消费金融模式的带动下,帮助这些公司打开国际市场,提升当地消费水平,盘活金融服务市场。
正是这一模式的带动,如高层所言的“朋友圈”力量,建行、捷信等金融机构在亚太市场,已建立起一个“大家庭”,继而发展了一批忠诚于这一模式的“朋友圈”。
帮助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企业的战略选择,将消费金融在“一带一路”上的市场机遇挖掘出来。
如,2016年在OPPO、vivo、华为、酷派等多家中国数码产品厂商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时, 自引入捷信这样的消费金融模式后,OPPO在越南的销售量短时间内猛增了40%,其菲律宾的市场份额在一个季度内从第五位直升至第二位;vivo在印度的销量打败了老牌市场占有者三星;华为在印度市场销量同样迅猛攀升……以捷信与战略合作伙伴OPPO的合作历程为例。2013年,OPPO在越南市场约40%的手机销售是通过捷信的消费信贷完成;2016年前半年,其在菲律宾的手机销量跃居市场第二位,部分机型30%的销量就来自捷信的消费信贷支持。
“我们助力中国高科技进入其他市场,我们与中国企业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经验是非常有用的。”捷信集团董事会董事梅恺威在中国投资论坛上表示,捷信利用其在全球的消费金融领域的经验和服务,帮助国内厂商的产品更多地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像这样,厂商提供优质、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消费金融企业推出灵活便捷的相关金融服务,这种紧密的合作模式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制造业与金融业携手开疆拓土、商业模式创新的亮点。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比如在越南,通过与OPPO等厂商的合作,在零利率消费信贷市场中,捷信去年的市场份额高达83%;以消费信贷整体来计,捷信的市场占有率也达54%。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市场,捷信“首创”了零利率的购机方式,为当地消费者提供最长达6个月的无息消费信贷;此外,捷信还提供贯穿贷款、消费、支付和征信体系建设的完整消费金融解决方案。
在“一带一路”的大风口,消费金融服务也开拓出更大的天地。
让“中国制造”服务更多消费者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年销售收入逾100亿元的广西大型跨国企业集团,但是近两年在海外扩张的过程,遇到了资金难题。中行广西分行知道后,及时向柳工提供了“一带一路”政策服务,打破传统信贷束缚,为其争取了资金支持,帮助柳工机械服务更多客户。
同样的,在突破传统信贷制约方面,消费金融也可以帮助企业输出产品与品牌,成为商业通道。比如,OPPO等公司授予捷信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市场对其某些产品的独家销售权,捷信利用自身的金融服务水平与国际化合作经验,以渠道商的形式,实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这样的模式背后,也离不开“一带一路”精神的指导。不要忘了,“一带一路”的精神之一就是倡导产能合作,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为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而且,从顺应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大趋势看,中国企业也意识到,这是“一带一路”带来的外溢效应,以此来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对外竞争势能。
可以说,以金融创新服务,为中国制造开拓输出渠道,是国际产能合作落地的一种方式。
中国制造物美价廉,消费金融帮助中国制造惠及更多的消费者,也为消费者带来了实惠。
消费金融可以提升当地消费水平
除了惠及输出国,消费金融公司也成了提升输入国消费水平的助推器。
“中国制造”本身的性价比优势毋庸置疑,而消费金融——诸如为消费者提供“零利率”或优惠利率、更便捷、多元化的消费信贷产品,从本地化“购买力”一端进行了升级。
还拿手机为例子,在国内的经验看,vivo等手机畅销,实现超越国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背后的金融力量——消费金融机构功不可没。
而这背后,信用消费等消费观念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思想。
从商业逻辑上看,金融正围绕消费者需求,重构新的产业生态逻辑,消费金融正在构筑“场景+分期”的新型消费模式,正从“资金-场景-人”(产品-网点-客户)迭代至“人-场景-资金”,资金不再成为核心优势,也很难形成黏性,场景才能粘住客户;而且即便某些资金的渠道成本稍微高一些,但在某些场景中流转的效率更高,或者场景溢价更高,回报会更好。手机店就是这样的一处绝佳的消费场景。
瑞信研究院第七年度《新兴市场消费者调查报告》新兴经济体中正在出现越来越多“有意识的”消费者,聪明的企业将把握这些发展趋势而从中获益。而且该报告直接提到,数码科技将继续作为推动消费行为变革的加速器。“一带一路”上正聚集了孟加拉国、柬埔寨、巴基斯坦和越南等这样的新型国家。
另外,从中国的经验看,消费金融也是符合了构建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要求,相比较传统的金融服务业而言, 以助推消费为宗旨的消费金融服务顺应了由生产驱动型社会向消费驱动型社会的转变,已经成为“新金融”“新零售”的创新风口。
目前,BATJ、平安、万达等国内的互联网及传统商业巨头纷纷发力消费金融,他们此前积累的数据建立的征信体系,也将开始服务于消费金融业务中。不过,出海抢滩的消费金融机构还不多,捷信算是先行者。在市场蓝海的召唤下,中银、兴业等其他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有望赶上。
从长远看,“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远非经济领域。目前从经济合作出发,到文化政治的全方位协作,“一带一路”建设,期待更多能实现多赢局面的金融模式与服务。而随着“朋友圈”的不断壮大,助力“一带一路”的消费金融机构,在亚太市场的未来前景可期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