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变了!中国动真格,别再幻想货币宽松了!
3月博鳌论坛上,周行长提出“在多轮量化宽松之后,我们已经到了周期的尾部……要认真地去考虑什么时候如何离开这种货币宽松的周期”。
中国经营报综合前沿观察(ID:zhengjingguancha)、朝阳财富(ID:zhaoyangcf)、齐俊杰看财经(ID:qijunjie82)、谭浩俊(ID:tanhaojun1962)等
3月博鳌论坛上,周行长提出“在多轮量化宽松之后,我们已经到了周期的尾部……要认真地去考虑什么时候如何离开这种货币宽松的周期”。
如今看来,临界点即将来临,事情真的在起变化。
风向变了!
近日《中国证券报》刊登了一篇报道《某银行紧急置换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资金 银行资金真要“脱虚向实”了!》
这篇报道披露了一个重要信息——目前,监管下派的审计机构已经陆续进驻各商业银行,重点检查表外理财资金的使用情况。
注意这里的用词:第一,进驻银行;第二,审计机构。
对于银监会发的监管文件,之前传的是自查反省,但这里透露的情况并非如此,不再是自己查,而是审计机构直接进驻了。
银监会的系列监管文件真的不是纸老虎了。
监管风暴来临,从银监会打击“三套利”和抵押品管理、证监会查券商资管资金池,保监会严查虚假注资和信息披露不实以及严管保险资金投资等等,三会齐上阵,来势汹汹。这些文件,不仅仅写在纸上,而且要一一兑现。都!是!真!的!
可想而知,这些天市场的资金紧张程度。一般月初市场资金价格都会回落,而五月初一路走高,央行心也很硬,并没有迎合市场。现在真不是迎合的时候,整个风向都变了。
股市连连跌,且不说6月资金魔咒将到来。市场目前还看不到反转的迹象。
另外一条消息是《证券日报》的《银行存款利率上浮尺度不一 部分银行期限与利率“倒挂”》。这些天货币市场资金价格不断走高,记者于是去银行走访看看信贷市场的利率。
这个报道说——通过走访,《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如今国有大行正打破常规,跟进提高利率上浮水平:目前,各期限存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平均在20%-30%之间,甚至超过部分中小银行。
这里透露的重要信息是国有大行打破常规,跟进提高利率上浮水平,甚至超过部分中小行。过去,小行为了拉存款或理财,提高存款利率或理财收益率,尤其是理财,为了扩张规模不惜手段“抢钱”。
小银行最近同业、委外整顿已经够受,但这时大银行也跟进上浮利率了。而今,大银行如果反超小银行,还有小银行的活路吗?
去年小川说,中国的居民杠杆较低。现在迅速地把居民杠杆的肚子搞大了,这不,全国不少城市都在收紧房贷了,打折取消,二套上浮。一些地方还把公积金二套给停了。估计这段时间各城市还会跟进一些相关信贷政策。
这些事说明什么?1,银行资金越来越紧张了;2,银行在分化,小银行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未来还有他们好看的。3,银行的资金要回归表内了,银行也开始过紧日子了,不排除主动缩表了。
关键是,这一切还是刚刚开始。
别对宽松再有幻想
下月美联储可能会再度加息。所以这次紧缩是全球性质的,是外部传导进来的,虽然我们没有加息紧缩的迫切要求,但为了保证外汇储备,防范热钱跨境流动的风险,货币继续紧缩,继续降低市场流动性,是在所难免。这就好比你明明是个瘦子,连饭都还没吃饱,却不得不去跟着一个死胖子一块节食加运动的减肥一样,后果是相当被动。
总体来看,现在的金融形势不容乐观。全国各部门全都在行动,防范金融风险,因为他们很清楚,美联储的连续加息以及马上要进行的缩表意味着什么,而且对于央行来说,已经别无选择,必须要跟随美联储进行缩表和加息。道理很简单,如果中美利率倒挂,那么这些外资企业他们的所有资金就都会往美国流动,而这些钱是通过正常通道进来的,人家要走你就得给人家兑换成美元拿走,不能耍赖。所以走掉1美元,央行就要回收7块钱人民币并且注销,国内就会越来越缺钱,这时候央行有一个两难的选择,要继续维护市场流动性,就要释放更多的货币,比如降息或者降准又或者定向投放,但你放出的钱越多,走掉的也就越多,你注销的就更多。这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很可能会通过一系列的杠杆,引发大规模的金融风险。如果外汇储备告急,那么就会出现委内瑞拉那样的困局,买不起能源更买不起粮食,央行也会遭遇外汇的挤兑。这是非常非常危险的事情。
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吗?最好的办法就是阻止美国加息,但显然这个根本办不到,既然外部没招,只能内部挖潜,我们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尽量阻止换汇,特别是投资性购汇基本能不批就不批了。但这只能对国内的老百姓,而不能阻止正常渠道进来的热钱的外流。所以稳定大家的情绪才是最主要的。一方面要提高利率,起码不能比美国低,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的控制流动性,资产价格太高,必须要把流动性杀死,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你让他在一线城市,套现一套房子出来,就意味着社会上多了一个500-1000万的富翁,让他有这么多钱拿在手里就是隐患,所以你看到很多地方限购之后就是限卖,2-3年不许卖!为什么?说是为了抑制房价,更多的还是限制流动性,你们买进去了就好好的套在房子里待着吧,千万别出来捣乱。
所以,最有钱的人,去年那波楼市暴涨,就趁着行情遁逃了,次有钱的都被套在了房子里动弹不得,中产背了一身的债,而穷人则望房兴叹。通过金融监管正在抽干社会流动性,所以看到了股债汇商四杀的局面。而股债商这三个市场也是先暴涨再暴跌,其实也套死而来大量的资金,这也有助于缓解流动性的风险。总之现在就是要把钱固定下来,不让你们参与流动,更不能让太多的钱冲击换汇。所以未来市场上钱会越来越少,无论央行加不加息,市场利率已经开始上涨。
楼市为何坚挺?
按理,现在的楼市调控政策,应当相当严厉了,楼市应当有所反应,而开发商也应当顺势而为,降低房价了。如果这样想,又错了,或者说,是太不了解中国的楼市了。楼市的资金都是哪里来的?银行,特别是前些年开发商的资金,几乎都是银行提供,是开发用很小一部分资金,以数倍数十倍的杠杆从银行获得的。而获得资金以后,房子一开发,很快就能赚得钵满盆溢。随着获得的土地越来越多,从银行获得的资金也越来越多。按照最新数据显示,仅上市房企的负债规模已经达到了5万亿。如此庞大的银行资金和负债规模,还有哪个开发商怕房价下跌,跌得再多,也是银行买单。开发商的钱,早就转移到国外去了。如此一来,所谓调控,也就只能是维持房价不再上涨的调控,而不可能是房价下降的调控。房价过度下跌,银行风险就会立即爆发。这才是调控的真正难点,也是调控始终不见效果的主要原因。相反,则出现了越调控房价越高、越调控房价上涨速度越快的现象。
如果有一天,楼市也能象股市一样可以出现楼灾、可以出现断崖式房价下跌,我想,到楼市“寻宝”的人,也就会越来越少了。可是,这一天何时才能到来呢?银行何时才能因为决策失误而破产呢?没有银行的破产,就不可能让开发商等恐惧,房价也就只能具有上升一条通道,而不会出现下降。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让银行能够破产,让政府也好,开发商也罢,不敢再把银行当作最大的靠山,当作取之不尽的金山。
中国要缩小泡沫又不能刺破泡沫!
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明显强化。“如果银行业搞得一塌糊涂,我作为银监会主席,我就要辞职。”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说。据多位与会人士对媒体透露,郭树清是在4月21日召开的银监会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做出如上表述的。
这番话证明,最高层对金融体系隐藏的危险和各类资产泡沫极为担忧。所以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既要缩小泡沫、又不能刺破泡沫。看来,打击不能走太远,不能酿成债务危机,不能人为搞得一塌糊涂。
现在,我们的各项努力,从史无前例的调控到防控金融风险,再到引导市场利率,都是保护泡沫的前提下释放危险。下半年重要会议后,继续缓冲风险是注定的,顺着美国的经济和货币逻辑,是不得不,也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