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保函业务的创新求变
保函作为一种常见的增信方式,越来越为众多行业、企业所熟知,并运用于日常经贸活动中
来源:小熊说外汇
创新突破的2017年
2017年,我国经济将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和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这将为保函业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大环境。
国际方面,如今“一带一路”建设已在亚、非、欧各国取得了可喜的新进展,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潮正在沿线各国涌动。“一带一路”战略与有关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入对接,将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也为保函业务进一步发挥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对非融资性跨境保函而言,随着对外工程承包、国际贸易的进一步拓展,对投标、履约、预付款、质量等保函的需求将会日趋扩大;对融资性保函而言,伴随着中资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投资和跨境并购步伐的加快,以及欧元维持低利率水平、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等因素,采用融资性保函开展外币融资或将成为企业的首选。此外,随着2017年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政策措施的出台与实施,跨境保函中的“外保内贷”可能顺势获得较快发展。
国内方面,银监会可能实施新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中。新指引扩展了表外业务定义范围,增加了新兴表外业务类型,旨在引导商业银行规范发展表外业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对于新型表外业务,如数量庞大的表外理财业务,要么打破刚兑,要么通过提供保函进行增信兜底。而在提供保函增信兜底的情况下,需要纳入银行“或有负债”进行管理,并按监管规定计算资本占用和计提风险准备金。按现行的资本占用计算标准,非融资性保函信用风险转换系数为0.5、融资性保函为1.0。通过资本的约束可以规范银行表外业务管理,有利于推动保函业务更加稳健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新出台的独立保函司法解释,明确了国内保函与跨境保函均可是独立保函,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国内保函的市场可接受程度,保函业务将会因此在国内的工程承包、贸易、投资以及债券发行、资产证券化、个人消费信贷等领域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
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信用保险与银行保函是促进经济、贸易发展的两个重要增信工具。相较只管单据而不管单据相关商务的独立保函业务,信用保险在保持索赔与赔付独立性的同时,还可为客户提供全套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如与信用保险相关的收账管理、账款催收、资信调查、反欺诈保险和再保险等服务。正如五部委共同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信用保证保险服务和支持小微企业的指导意见》所指出的,要充分发挥信用保证保险的融资增信功能,创新经营模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调动各方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随着我国信用保证保险的快速发展,必将有越来越多的贴近客户、贴近市场的特色产品问世,为企业、个人及其交易对手、融资银行、投资人等,提供定制化的精准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与银行保函的互动发展,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的供给侧改革。在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形势下,充分发挥信用保险和银行保函的融资增信功能,有利于帮助企业管理其在借贷、贸易赊销、预付账款、合约履行等方面的风险,对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浙商财险与广发银行假保函“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或其他当事人,未来均需加强对保函出具与核验方面的风险控制。而随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解决此类问题应是该技术最基本的运用。而在区块链技术未达到成熟运用前,各家银行或保险公司或将开发“互联网+保函”“互联网+保险”等产品,运用互联网思维、平台思维,打造“一站式”共享平台,以增强保函、保险的服务功能和效率,更加便捷、高效地为实体经济及新经济业态提供增信服务。
“假保函”事件不仅仅对保函开立与核保的操作风险提出了警示,还有可能使相关机构对手中持有的保函、保单真实性产生怀疑,这显然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鉴此,银行与保险公司应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搭建便利的互联网平台,通过对保函、保险办理与核验服务模式的创新,优化业务操作流程,为企业或个人提供全方位、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同时,通过平台实现银行与保险信息互通互联,共享客户信息与业务需求,共同为客户提供增信与融资服务,推动“互联网+保函”“互联网+保险”的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