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将发首笔非金融机构境内美元债10亿美元
2009-04-24 13:50349
近日,中石油将在银行间市场发行首笔非金融机构境内美元债,首期发行10亿美元,发行利率约为六个月美元LIBOR为基准加100个基点。
近日,中石油将在银行间市场发行首笔非金融机构境内美元债,首期发行10亿美元,发行利率约为六个月美元LIBOR为基准加100个基点。这笔境内美元债为三年的浮息债,将由中国银行601988和农业银行联合担任主承销商,在银行间市场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
去年底,国家开发银行曾发行2亿美元的两年期美元债,票面利率是以六个月美元LIBOR为基准加50个基点,承销商为北京银行601169、农业银行、 招商银行600036、交通银行601328、中国银行601988、建设银行601939和华夏银行600015。与国开行相比,中石油美元债体现了非 金融机构的利率优势。
我国境内金融债由来已久,但又经历曲折。早期的境内外币债券始于1993年中冶进出口总公司的4000万美元债 券在1996年达到了外币债券发行的高峰,在紧接着的1997年宏观调控中境内外币债券的发行被叫停。直到2003年国开行才再一次开启了境内美元债的发 行,而中石油的此次发行则是非金融企业重新尝试的第一步。
发行境内美元债券对于中石油及与其相似的央企来说优势明显。
首先,中石油目前的海外战略需要大量的美元资金作为支持,近期我国央企的海外收购行为都有国有银行的资金支持,而发行债券无疑是在银行信贷之外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
其次,与离岸资本市场融资相比,国内发行美元债券的成本更低,由于资产减值造成的银行资金链的紧张,在离岸市场资金并不充裕,相同规模的资金可能付出更高的利率和更多的承销费用。
第三,与国内债券市场上已有的企业债、中期票据等债券产品相比,直接的外币债券能够规避汇率风险。
从10亿美元的规模和境内美元债背后的政府推动力量来看,此次中石油美元债的发行肯定能够取得成功,但这一模式是否能够在同样积极参与海外采购的其他央企中推广却值得商榷。
最大的困难来自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的外币缺乏。
从2007年四季度开始,各个商业银行普遍感到外币贷款增长迅速。即使是在2008年上半年贷款受到了来自监管层面的政策挤压,在当年一季度本币贷款较年初仅增加5.02%的基础上,外币贷款较年初大幅增加26.03%。
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看准人民币的升值趋势,采用外币贷款的方式获得汇兑收益。
另一方面也是在信贷控制的背景下,银行以外币贷款补充本币需求的做法。监管部门当时并未采取措施对外币贷款进行控制,这就直接导致了2007年第四季度 到现在仍在延续的银行外币资金的短缺,从央行公布的数据上看,截至今年3月底,境内各银行的外币客户存款余额为2002.77亿美元,贷款余额则达到 2351.96亿美元,存贷差达到348.19亿美元。
这样的存贷缺口从2008年延续至今,金融机构的外币资金短缺已经由个别外汇业务为主的银行扩散为银行业内普遍现象。
外币资金的短缺使得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美元债券缺乏资金的支持,中石油首发的10亿规模债券的发况并不能够作为经验普遍的展开。鉴于境内外币债券所拥有的独特优势,我们应该扩展其他资金来源。
我国通过国际贸易和其他渠道在民间积累了大量的外币资金,这部分资金滞留在个人手中并没有更多的投资渠道,我们应该充分调动这一部分资源。
而银行间市场的交易方式,直接排斥了个人投资的可能。与其他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不同,境内没有以美元募集并投向国内的基金产品,所以民间资金连借道基金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间接途径都不存在。
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市场(零售市场)的模式,开发类似的模式作为银行间市场的一个补充,既能够给债券发行带来新的资金支持,同时也能够给我国所缺乏的境内外币投资渠道扩展新的领域。
去年底,国家开发银行曾发行2亿美元的两年期美元债,票面利率是以六个月美元LIBOR为基准加50个基点,承销商为北京银行601169、农业银行、 招商银行600036、交通银行601328、中国银行601988、建设银行601939和华夏银行600015。与国开行相比,中石油美元债体现了非 金融机构的利率优势。
我国境内金融债由来已久,但又经历曲折。早期的境内外币债券始于1993年中冶进出口总公司的4000万美元债 券在1996年达到了外币债券发行的高峰,在紧接着的1997年宏观调控中境内外币债券的发行被叫停。直到2003年国开行才再一次开启了境内美元债的发 行,而中石油的此次发行则是非金融企业重新尝试的第一步。
发行境内美元债券对于中石油及与其相似的央企来说优势明显。
首先,中石油目前的海外战略需要大量的美元资金作为支持,近期我国央企的海外收购行为都有国有银行的资金支持,而发行债券无疑是在银行信贷之外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
其次,与离岸资本市场融资相比,国内发行美元债券的成本更低,由于资产减值造成的银行资金链的紧张,在离岸市场资金并不充裕,相同规模的资金可能付出更高的利率和更多的承销费用。
第三,与国内债券市场上已有的企业债、中期票据等债券产品相比,直接的外币债券能够规避汇率风险。
从10亿美元的规模和境内美元债背后的政府推动力量来看,此次中石油美元债的发行肯定能够取得成功,但这一模式是否能够在同样积极参与海外采购的其他央企中推广却值得商榷。
最大的困难来自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的外币缺乏。
从2007年四季度开始,各个商业银行普遍感到外币贷款增长迅速。即使是在2008年上半年贷款受到了来自监管层面的政策挤压,在当年一季度本币贷款较年初仅增加5.02%的基础上,外币贷款较年初大幅增加26.03%。
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看准人民币的升值趋势,采用外币贷款的方式获得汇兑收益。
另一方面也是在信贷控制的背景下,银行以外币贷款补充本币需求的做法。监管部门当时并未采取措施对外币贷款进行控制,这就直接导致了2007年第四季度 到现在仍在延续的银行外币资金的短缺,从央行公布的数据上看,截至今年3月底,境内各银行的外币客户存款余额为2002.77亿美元,贷款余额则达到 2351.96亿美元,存贷差达到348.19亿美元。
这样的存贷缺口从2008年延续至今,金融机构的外币资金短缺已经由个别外汇业务为主的银行扩散为银行业内普遍现象。
外币资金的短缺使得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美元债券缺乏资金的支持,中石油首发的10亿规模债券的发况并不能够作为经验普遍的展开。鉴于境内外币债券所拥有的独特优势,我们应该扩展其他资金来源。
我国通过国际贸易和其他渠道在民间积累了大量的外币资金,这部分资金滞留在个人手中并没有更多的投资渠道,我们应该充分调动这一部分资源。
而银行间市场的交易方式,直接排斥了个人投资的可能。与其他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不同,境内没有以美元募集并投向国内的基金产品,所以民间资金连借道基金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间接途径都不存在。
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市场(零售市场)的模式,开发类似的模式作为银行间市场的一个补充,既能够给债券发行带来新的资金支持,同时也能够给我国所缺乏的境内外币投资渠道扩展新的领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