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历程简要回顾
货币国际化,通俗点来讲就是一个国家发行的货币可以跨出国门,在其他国家进行使用。公认已实现国际化的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等。
来源:三水杂谈
一、什么是货币国际化
货币国际化,通俗点来讲就是一个国家发行的货币可以跨出国门,在其他国家进行使用。公认已实现国际化的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等。
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货币的国际化一般会经历从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到价值尺度、贮藏手段的渐进式演变过程。
二、货币为什么要国际化
货币国际化是一国综合国力的象征,可显著增加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货币国际化同样可以促进一国的投资与贸易发展,且可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除此之外,货币国际化带来的“真金白银”收益主要体现在铸币税。
所谓铸币税简单讲就是发行货币的收益,一张100美元的钞票印刷成本只有1美元,但能够换来100美元的财富(商品/服务/资产等),这其中的差价99美元就是铸币税。对货币发行国而言,只要本国货币在全球市场上被接受,就可以通过不停地印钞源源不断“攫取”大量的财富。
三、人民币国际化标志性事件
人民币国际化从贸易到投资,从金融市场交易到资本市场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一)货币互换
2008年12月,人民银行与韩国央行决定签署1800亿元/38万亿韩元的货币互换协议,期限3年,用于支持中韩间的投资贸易往来。这是人民银行与其他中央银行/货币当局签署的第一个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该协议已续签两次,规模也扩大至3600亿元/64万亿韩元。
截止2016年末,我国与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36个国家/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仍然生效的协议包括34个,总金额超过3万亿元。(数据来源:人民银行网站)
需要强调的是,货币互换只是一种备用安排,并非真的有这么多业务量发生。此外,货币互换采用的并不是固定汇率,双方并不额外承担汇率风险。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与港澳、东盟地区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大家津津乐道的“跨境人民币”业务正式拉开帷幕。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规避汇率风险、改善与周边国家/地区经贸关系的重要举措。从贸易结算起步,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2010年6月和2011年8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先后两次扩大,已基本实现境内区域/企业全覆盖、境外国家/地区全覆盖。
2016年,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量4.12万亿元,占货物进出口额(24.33万亿元)17%;跨境服务贸易人民币结算量1.11亿元,占服务进出口额(5.25亿元)的21%。(数据来源: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网站)
(三)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
2010年10月,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印发《新疆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暂行办法》,试点开展“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ODI)”和“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FDI)”。
2011年1月和11月,人民银行先后印发《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明确了人民币ODI和FDI业务的办理流程。商务部也配合发文,对相关监管要求进行了补充规范。
2016年,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量2.46万亿元,同比增长6%。(数据来源:人民银行网站)
(四)人民币金融市场业务
1.清算行安排
2009年7月,人民银行与中银香港签署《关于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中行正式成为香港地区的人民币清算行。而早在2003年,中银香港就开办了人民币业务,并为香港持牌银行办理存款、汇款、银行卡项下的人民币清算。
设立人民币清算行是为了人民币跨境使用更加便利,目前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约23家,全部由五大行海外分支机构担任。(数据来源:人民银行网站)
2016年9月,中国银行纽约分行获任美国人民币清算行,人民币国际化拿下重要一环。
2.CIPS建设
2012年,人民银行于启动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建设,该系统采用ISO20022报文标准,便于参与者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直通处理,集中清算、缩短路径、提高效率。
目前CIPS共有28家直接参与者,560家间接参与者,其中亚洲402家,欧洲79家,北美洲22家,大洋洲15家,南美洲16家,非洲26家。(数据来源:CIPS网站)
3.资产管理
2010年8月,人民银行印发通知,允许境外央行、港澳人民币清算行、境外人民币参加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人民币资本市场开放正式起航。2015年7月,银行间市场开放的对象扩大至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等境外机构投资者。
资本市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主要载体还包括RQDII和RQFII,人民银行已经给来自17个国家的机构投资者核定了RQFII额度,总额超过1万亿元。(数据来源:人民银行网站)
此外,沪港通、深港通、中港基金互认等也是人民币跨境使用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4.离岸债券
2012年4月,汇丰在伦敦发行人民币债券;2014年9月,英国成为首个发行人民币计价的主权债券;2016年5月,中国财政部在伦敦发行人民币国债。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总量近2000支,总额近1万亿元。虽然与美元、欧元的国际债券体量差距仍然较大,但交易量的日益活跃反映出人民币在全球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正在增强。(数据来源:2016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5.外汇交易
人民币对外币的直接交易有助于降低汇率风险、简化交易环节、节省交易成本,促进两国间以本币结算。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已实现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港元、英镑、澳元、新西兰元、新加坡元、瑞士法郎、加元、马来西亚林吉特、俄罗斯卢布、南非兰特、韩元、阿联酋迪拉姆、沙特里亚尔、匈牙利福林、波兰兹罗提、丹麦克朗、瑞典克朗、挪威克朗、土耳其里拉、墨西哥比索等23个币种的直接交易,近几年新增的大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币。
(五)跨境项目贷款
2011年10月,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的指导意见》,允许境内银行对境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以及出口买方信贷等“走出去”项目提供融资支持。而境内银行对境外企业和项目提供贸易项下的人民币融资服务也已经放开。
(六)跨境融资
境内外利率市场、汇率市场天然分割,价差长期存在,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境外人民币价格非常具有竞争力,于是引入低成本资金以降低融资成本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首先放开的是贸易融资业务,而且人民银行给了个大礼包,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不占用短债指标,这对于短债指标相当稀缺的银行和企业而言都是重大利好。加之那段时期人民币处于单边升值趋势,于是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非议,主要是贸易背景真实性把握与套利行为看待。存在即合理,这个现象不展开说。
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试验区,试点开展非贸易项下的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包括前海深港合作区、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郑州航空港等十多个区域开展了相关业务。
再者就是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提出了“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的概念,全面放开跨境融资业务。后来这一政策扩大到所有自贸区,现在已经扩大至全国范围,也就是说所有的银行和企业(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除外)都可以在一级资本或净资产的一定比例内从境外借入资金。
(七)加入SDR
2015年12月,IMF正式批准人民币加入SDR,这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重要里程牌。
四、未来展望
受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严峻的国际收支情况和汇率走势等因素影响,人民银行对人民币跨境流动进行了窗口指导,“扩流入、控流出”,海外人民币规模正在萎缩,国际化进程有所放缓。但这是个阶段性过程,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不会停止,目标不会改变。未来值得期待的创新可能包括:
(一)投融资进一步便利化
上海等自贸区指导意见中提及的金融创新举措很多尚未落地,集中体现在证券、期货等资本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包括个人的跨境投融资等,未来自贸区可能会继续在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方面“先行先试”。
(二)人民币储备货币功能增强
境外央行可通过RQFII、银行间债券市场等方式持有人民币资产,而“贮藏手段”是货币功能的高阶阶段。IMF的报告称,全球货币储备中,人民币资产占比达到1.07%,而随着全球对人民币信心的增强,该比例有望进一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