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出铁矿石季度定价新思路
2009-04-22 15:14290
一季度进口铁矿石创新高和分散进口格局对赢得定价权形成不利。
旷日持久的铁矿石谈判在尚未确定最终价格降幅时,中方代表又主动提出新的定价方式。在上周举行的冶金矿产品国际会议上,与会钢厂代表提出以季度定价方 式取代长协机制,这令谈判陷入更深的僵局。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全球铁矿石最大买家,已经拥有话语权的中国理应顺势扭转长期以来没有定价权的被动局面。
欲求中国式定价要换思路
在上周举行的冶金矿产品国际会议上,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杨思明提出,铁矿石谈判迟迟未果,对供需双方来说都不是好事,而季度定价是值得研究的。中方不妨换一个思路,比如将季度的钢材价格抽样加权后与铁矿价格挂钩,一季度确定一次价格。
据了解,由于目前钢厂已经不按长协价格采购三大矿山的铁矿,而在谈判未有结果的时候,采购结算体系极为混乱,几乎是一厂一价,有钢厂按照长协价格的60%-80%给供应商开信用证。
钢厂人士透露,现在企业一般按铁矿现货价格来核算成本,但今年的价格仍有很大不确定性,这给企业的财务统计、利润核算带来很大问题,也直接影响企业的 经营决策。普氏能源资讯全球总监Francis Browne提出,中国对全球铁矿石市场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力,完全可以对铁矿市场结构做出变动。"不必在长协价和现货价中二选其一,用现货指数来 制定长期协议铁矿的价格是其中一个方法,以体现中国的话语权。"
但是,三大矿巨头却并不认同这样的看法。巴西淡水河谷中国区总裁朱凯指出,公司将继续支持和保持长协机制运作,"长协定价机制对矿山和钢厂双方都有利,矿山可进行长期扩产投资,而现货定价使投资回报无确定性;钢厂则可以稳定库存,制定稳定的价格政策"。
一季度进口铁矿石创新高
朱凯在此次会议上同时指出,中国前3个月的铁矿石进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80%,这意味着话语权在中国手中,"中国选择什么,我们就跟着做什么。"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的确是全球铁矿石的最大买家,然而,中国却并没有掌握定价权。
据了解,目前,全球有35个国家向中国出口铁矿石,比7年前翻了一番,所有能出口铁矿石的国家都在向中国供应原料。同时,世界其他地区在过去8年内的 铁矿石需求并没有增加,铁矿石的全部增量几乎都来自中国。从统计数据看,3月份中国进口铁矿石5200万吨,一季度总计进口13100万吨,中国一季度进 口铁矿石已经创历史最高水平。
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钢铁业何时复苏正决定着铁矿石巨头们今年将何去何从,显然中国今年的定价主动权已经获得明显优势。但是,矿石企业一再拖延谈判时 间,表明其仍在坚守价格阵地。朱凯表示,中国市场的钢铁需求近期显露出复苏迹象,作为终端用户的汽车和房地产近期都有正面表现。
格局分散不利定价权确立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张琳认为,我国铁矿石进口企业联盟中由于行业集中度低,造成企业个体利益与联盟利益的冲突,"搭便车"现象的存在使得我国目前铁 矿石联盟并不能实现其最大功用。从最近港口吞吐量出人预料地创下新纪录就可见一斑。这说明由于铁矿石和运费的大幅下降,贸易商和中小钢铁企业开始发力屯 货、抄底,有些大的贸易商甚至已经囤积了数百万吨铁矿石。
在进口铁矿石市场上,我国的用户多、进口渠道多,格局分散。因此,我国铁矿石市场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方面广大钢铁企业宣扬团结一致支持宝钢集 团积极参与国际铁矿石价格博弈,坐享宝钢谈判收益;另一方面企业私下互不通气,竞相抬价,盲目囤积,造成铁矿石价格"虚高"。
尽管国家加大了对钢铁行业的投资限制,提高了铁矿石进口资质门槛,但中国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随着铁矿石价格节节攀升,进口企业数量也在迅猛 增加,2001年是173家,2003年是268家,到了2004年变成了523家,直到2006年才把有资格进口铁矿石的国内钢厂和贸易商数量从523 家"砍"至118家,2007年略减至116家。
张琳认为,我国铁矿石市场中有贸易商、大型国企、中小钢厂、国内矿山企业四个不同的利益主体。要改变我国铁矿石谈判的被动局面,破解铁矿石最大买主与 定价权缺失这一矛盾,最关键的是监管机制的创新,将依靠行政或公约的强制性监管体制转变为依靠"选择性诱因"的市场机制。
欲求中国式定价要换思路
在上周举行的冶金矿产品国际会议上,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杨思明提出,铁矿石谈判迟迟未果,对供需双方来说都不是好事,而季度定价是值得研究的。中方不妨换一个思路,比如将季度的钢材价格抽样加权后与铁矿价格挂钩,一季度确定一次价格。
据了解,由于目前钢厂已经不按长协价格采购三大矿山的铁矿,而在谈判未有结果的时候,采购结算体系极为混乱,几乎是一厂一价,有钢厂按照长协价格的60%-80%给供应商开信用证。
钢厂人士透露,现在企业一般按铁矿现货价格来核算成本,但今年的价格仍有很大不确定性,这给企业的财务统计、利润核算带来很大问题,也直接影响企业的 经营决策。普氏能源资讯全球总监Francis Browne提出,中国对全球铁矿石市场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力,完全可以对铁矿市场结构做出变动。"不必在长协价和现货价中二选其一,用现货指数来 制定长期协议铁矿的价格是其中一个方法,以体现中国的话语权。"
但是,三大矿巨头却并不认同这样的看法。巴西淡水河谷中国区总裁朱凯指出,公司将继续支持和保持长协机制运作,"长协定价机制对矿山和钢厂双方都有利,矿山可进行长期扩产投资,而现货定价使投资回报无确定性;钢厂则可以稳定库存,制定稳定的价格政策"。
一季度进口铁矿石创新高
朱凯在此次会议上同时指出,中国前3个月的铁矿石进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80%,这意味着话语权在中国手中,"中国选择什么,我们就跟着做什么。"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的确是全球铁矿石的最大买家,然而,中国却并没有掌握定价权。
据了解,目前,全球有35个国家向中国出口铁矿石,比7年前翻了一番,所有能出口铁矿石的国家都在向中国供应原料。同时,世界其他地区在过去8年内的 铁矿石需求并没有增加,铁矿石的全部增量几乎都来自中国。从统计数据看,3月份中国进口铁矿石5200万吨,一季度总计进口13100万吨,中国一季度进 口铁矿石已经创历史最高水平。
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钢铁业何时复苏正决定着铁矿石巨头们今年将何去何从,显然中国今年的定价主动权已经获得明显优势。但是,矿石企业一再拖延谈判时 间,表明其仍在坚守价格阵地。朱凯表示,中国市场的钢铁需求近期显露出复苏迹象,作为终端用户的汽车和房地产近期都有正面表现。
格局分散不利定价权确立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张琳认为,我国铁矿石进口企业联盟中由于行业集中度低,造成企业个体利益与联盟利益的冲突,"搭便车"现象的存在使得我国目前铁 矿石联盟并不能实现其最大功用。从最近港口吞吐量出人预料地创下新纪录就可见一斑。这说明由于铁矿石和运费的大幅下降,贸易商和中小钢铁企业开始发力屯 货、抄底,有些大的贸易商甚至已经囤积了数百万吨铁矿石。
在进口铁矿石市场上,我国的用户多、进口渠道多,格局分散。因此,我国铁矿石市场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方面广大钢铁企业宣扬团结一致支持宝钢集 团积极参与国际铁矿石价格博弈,坐享宝钢谈判收益;另一方面企业私下互不通气,竞相抬价,盲目囤积,造成铁矿石价格"虚高"。
尽管国家加大了对钢铁行业的投资限制,提高了铁矿石进口资质门槛,但中国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随着铁矿石价格节节攀升,进口企业数量也在迅猛 增加,2001年是173家,2003年是268家,到了2004年变成了523家,直到2006年才把有资格进口铁矿石的国内钢厂和贸易商数量从523 家"砍"至118家,2007年略减至116家。
张琳认为,我国铁矿石市场中有贸易商、大型国企、中小钢厂、国内矿山企业四个不同的利益主体。要改变我国铁矿石谈判的被动局面,破解铁矿石最大买主与 定价权缺失这一矛盾,最关键的是监管机制的创新,将依靠行政或公约的强制性监管体制转变为依靠"选择性诱因"的市场机制。
0
标签:铁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