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避险令凸显中国企业出口信用风险加剧
“国际金融危机下,出口信用危机剧增,我们更加担心货款无法按时到付。”中国家电出口商海信国际经销有限公司黄晓剑说。
黄晓剑说,2009年海信将“风险控制”视为其国际化战略的首要关键。“我们已成立由公司高管组成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对每一个新开发的客户进行资产评估,对于风险较大的客户,我们会购买信用保险以确保安全。”
他表示,目前海信主推将远期结算改为近期结算,在金融海啸中“这样做虽然有困难,但是很有必要。”“如果风险过大我们宁愿不做。”他说。
尽管如此,海信还是遇到过一桩“风险事故”。去年美国一家重要电器商倒闭,导致债务无法追回。“幸好公司未雨绸缪,购买了出口信用保险,为公司挽回了损失。”他说。
大企业对风险规避的措施相对严格,尚避之不及,而中小企业在危急中更加“畏首畏尾”,显示出更大的担忧。
广交会不少参展商向记者反映,买主都没以前那么“爽快”了,买卖双方的信任感似乎都在降低。“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不像往年那么大刀阔斧了。”广州商人陈见勇说。
主营电脑包等电脑周边产品的广州万信达科技制品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陈见勇告诉记者, 今年最大的订单才100万美元,连以往的一半都不到。“以往客商会现场下单,但现在很多人只是带了一些样品回去。”许多有意向的客人上午来到广交会,下午 就要求去工厂看看,确定企业的规模还在,才会谨慎下单。
“外贸形势在变化,以往的风险越大收益越大的模式已经过时了。”江苏春兰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斌说。作为中国主要家电出口商之一,春兰从5年前开始强调风险内控体系,因而5年来没有出现一笔坏账。
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分会工作的张华说,商务部的有关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出口业务的坏账率高达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0倍,68%的企业遭受过国际买家信用缺失而导致的利益受损。
张华说,广东外贸出口企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信用风险问题。2008年,广东出口额 4041亿美元,其中坏账额200亿美元。中国信保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2008年前三季度,企业出口报损额增幅居全国第一,总体增长21%;2008年 下半年,广东出口企业海外订单赊销率超过70%,海外赊销的风险概率达到10%。
在此情形下,商务部提醒出口企业,要做好对进口商的资信调查,根据进口商资信能力合理确定授信额度和托收方式,尽量选择即期付款方式,或者增加代收行担保,积极防范托收结算风险。
但由于缺乏全面风险管理的经验,国内不少企业至今仍无法把握好出口运营性风险。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陈连从说,很多企业之所以出现被骗的情况,主要因为经济形势不好,急于获得订单,而宁愿减少预付款。
而另一些海外市场相对成熟的企业选择与“老客户”继续做生意,以确保在危机中稳步前进。
广东家电生产商美的集团品牌管理部总监董小华说,美的的国外销售网络已经相对固定,近期内不会拓展新客户。该公司自八十年代开展出口业务,其销售网络已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几乎各占三分之一。
16日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 长李晓超公布,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幅6.1%,其中最终消费拉动其中的4.3个百分点,投资拉动2.0个百分点,外需负拉动0.2个百分点。一季度三 大需求中外需对GDP6.1%的增幅产生了负面拉动作用。
在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海信、美的、春兰等公司仍表示,一季度出口业务逐月稳步回升,目前已趋于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