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东:打通民间投资通道 保稳定保增长保升级
昨日,国家统计局在全球的瞩目中公布了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数据。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
这些数据表明,面对突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中国采用传统的经济刺激办法,维持了原有经济体系的稳定性。从GDP增长构成来看,消费拉动了4.3个百分点,投资拉动了2个百分点,这说明,我们比较有效地抵御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但是,三驾马车中的出口依然疲软,一季度下降19.7%,对GDP增长的贡献为-0.2个百分点,这也给经济全面复苏蒙上了阴影。毫无疑问,6.1%的增长水平无法满足实体经济增长需要,因此,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决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目前来看,我们顶住了金融危机的第一阶段,但我们也要看到,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也暴露出了两个比较大的问题。其一就是外汇储备的减持问题。
正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先生所说,由于汇率变化和FDI变化,中国一季度的外汇储备减持了大约800亿美元,这相当于2008年财政收入的1/12。在人民币还没有成为国际货币本位币的情况下,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的汇率博弈的刀俎现象,就会暴露无遗。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说明,要把外汇储备问题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战略核心之一。如果我们的外储管理失招,按照一季度的外汇储备减计规模来估算,全年外汇储备减持将在30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损失了2009年可预计财政收入的1/3,这对中国将是重大的伤害。
因此,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必须做出调整,加强国内的外债市场建设,推进外汇置换,应该成为当务之急。现在由少数机构维持国家外汇管理体制,需要迫切改革,通过市场机制,将外汇储备商业化、民营化,是稳定我国宏观经济的一个战略主题。为此,发挥一切可能的才智,研究如何以外汇储备刺激经济增长,是中国稳定的一个本钱,不可不察。
一季度的宏观数据暴露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问题。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129亿元,同比增长28.8%,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但这与一季度的货币投放量和储蓄余额是不对称的,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3.1万亿元,同比增长25.5%,比上年末加快7.7个百分点;各项存款余额522619亿元,比年初增加56163亿元,同比多增29787亿元。存款余额增加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两倍,这说明,中国依然存在投资渠道不畅的问题。这是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不果断地打通投资渠道,“保八”将面临巨大压力。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储蓄力量和最蹩脚的投资体系。因此,在2009年,向全社会开放市场,吸引社会投资,就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战略问题。以房地产业为例,现有城镇中心区,建筑设计存在问题、房屋抗震性能未达到合理标准、建筑质量整体或局部不合格、严重耗能、建筑设计寿命预期的旧危房超过40亿平方米。这部分房屋大部分是城镇住宅,其地价是地方政府的重要储备。对这40亿平方米,如果通过自建、联建、开发商承建、信托代建等多种途径,允许民间通过提高容积率的办法,对自己的旧危房进行改造,就相当于激活了这40亿平米住房的地价,建立了一条中国“危”中创“机”的战略途径。经估算,如果2009年到2012年之间,每年让民间进行5亿-10亿平方米的危旧房改造,就可以形成1万亿-3万亿元左右的投资规模,形成2万亿元左右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拉动当年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如果我们尽快实施这个计划,下半年推出2亿-3亿平方米的改造计划,可拉动今年经济增长2%左右。这种以市场化、民营化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模式,应该尽早运作。通过市场化的办法,打开民间投资的广阔通道,是中国增长的另一大战略主题和胜算路径。
如果我们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将是中国经济之大幸。2009年的中国一定继续高速增长!
(作者系科学时报社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