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业务高速增长存隐患 MPA临考倒逼银行去杠杆
无论是同业资产还是同业负债——伴随着近年来飞速扩张的银行同业业务,相关风险隐患也正在逐步积累。
来源:金融时报
无论是同业资产还是同业负债——伴随着近年来飞速扩张的银行同业业务,相关风险隐患也正在逐步积累。
继众多监管措施密集出台后,近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内审稿)》的曝出,更是传达了监管机构通过强化资产管理业务监管去杠杆的决心。
相关数据显示,如果通过商业银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以及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简单相加来表示同业资产的规模,那么,近10年时间,银行同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从12.21%提高至当前的25.23%,翻了一倍。而通过商业银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以及对其他金融机构负债简单相加来表示同业负债的规模,近10年时间,银行同业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从8%左右升至当前的13%左右,虽然受到监管政策影响,同业负债规模起伏波动较大,但整体上仍然保持上升趋势。
尤其对于负债端,同业负债作为银行主动负债的重要途径,其占银行总负债的规模不断提高。根据上市银行2016年9月末的数据,全国五大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为11.13%,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的这一数据分别为23.97%和20.69%,中小银行对同业负债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大型商业银行。
实际上,银行表外业务的扩张确实很难离开同业业务,尤其是同业投资业务——这是银行重要的投资渠道。而银行表外资产与同业投资业务的联系主要通过同业理财业务,同业理财业务是同业投资业务的一种,是银行通过自营或代客资金投资于他行理财产品。由于非保本型理财银行并不承担兑付责任,为表外业务;加之代客资金购买同业理财也不反映在表内。因而,多发行非保本理财购买他行非保本理财计划的模式受到众多银行的青睐。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的余额约20.18万亿元,占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为76.79%。
但是,银行表外庞大的同业理财规模的构建也逐渐积累了风险。毕竟,A银行发行一个非保本理财计划去购买了B银行的非保本理财计划,B银行的这个理财计划可能投资的是C银行的非保本理财计划,虽然每家银行之间交叉持有彼此的非保本理财计划,但同业理财最终要落实到资产,而目前的大环境恰恰是优质资产匮乏。
“资产管理产品应当设定负债比例(总资产/净资产)上限,同类产品适用统一的负债比例上限。每只公募产品的总资产不得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140%,每只私募产品的总资产不得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200%。计算单只产品的总资产时应当按照穿透原则合并计算所投资资产管理计划的总资产。”《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内审稿)》的第十八条对杠杆要求作出了如此规定。
但《2016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显示,经统计454家银行在全国银行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集中登记的数据,2016年6月末,银行同业理财存续余额4.02万亿元。同时,2016年末,银行业(全口径)表内同业资产54.68万亿元,同业负债29.27万亿元,所以,表内同业资产杠杆率约为1.87倍。如果加上表外同业理财4.02万亿元,则同业资产杠杆率为两倍左右。因同业理财的统计口径小于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所以实际杠杆率应该高于两倍,放大了同业资产的杠杆。
2016年,监管机构对于同业业务已经出台了两项影响较大的监管措施。一是将银行的表外理财纳入MPA(广义信贷范围),限制表内业务移至表外,实现全口径监管。二是加强同业存单监管,央行有可能将同业存单从银行应付债券口径划入同业负债口径,银行的同业负债规模将会受到限制,从而倒逼银行去杠杆。
根据127号文,同业负债占银行负债总额不得超过1/3,而同业存单此前并无限制;同时,在MPA考核中,同业负债占银行负债总额属于资产负债情况分项,总分值25。如果超过1/3,该项分数为零,而原先同业存单不纳入MPA考核。所以,同业负债和同业存单规模受限,同时同业理财业务需要纳入监管,也可以降低表外业务的杠杆。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是一个自律性评估体系,它要求银行自身建立严格的资本约束机制,通过事中监测和事后评估去进行风险的自我发现及改进。
而对于最终评估的结果,央行会对不同的评估档次施以相应的激励机制。在2016年MPA考核的实施过程中,央行通常对于A、C档分别施以法定准备金利率上下10%至30%的奖惩,对于B档施以维持法定基准,奖惩期限通常为3个自然月。
从近期监管层的一系列操作来看,按照现有的MPA评估体系,当机构资本和杠杆情况、定价行为中任意一项不达标(60分以下)落入C档,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实际上,表外业务被纳入MPA后,其规避限制的功效已有所减弱。从长期来看,银行理财收益持续下滑,利差收入日渐微薄,因此,较多银行有主动降低传统预期收益型理财规模的动机。在MPA考核压力增大后,压缩表外理财规模将成为大多数银行资管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