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进华:如何寻求大宗商品贸易可持续发展道路
风险要有边界,行动要能跨界,贸易的本质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结与通路的实现
来源:中亿财经网
风险要有边界,行动要能跨界,贸易的本质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结与通路的实现。在国际与国内之间,在现货与期货之间,在产业链上游与下游之间,在近期与远期之间,在商品贸易与汇率风险组合之间,在有色与黑色之间,在化工与煤炭之间之所以不断地跨界实践与突破创新都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重要延伸。
跨界需要建立的是什么?是那一艘船,是那一座桥,是那些信息流的穿透,是成本与收益的精细化测算,是布点、到布线、到布网的过程。市场化是循序渐进的,不仅对于市场本身,还是对于布局本身。我们通过铜建立了国际国内资金、信息、交易通道、人员布局、上下游关系的前提条件,就可以尝试布局锌或者铝的择机交易模型,而后延伸到现货市场的差异化,当有色金属打通之后,商业化的通路可以布局到贵金属,贵金属的价格风险管理的能力优化之后,可以进一步优化产业链的服务能力和融资结构,并且进一步植入的了差异化的利汇率的风险管理方式,倒过来又促进了有色金属的或有风险管理的能力;这些风险管理的技术是可以被进一步复制的,因为有色金属领域已经出现了更多贸易策略的同质化(成熟与充分竞争的结果),利润率会下降,波动率也会减少,但对于譬如说聚酯行业,国外的PX与国内的PTA,就好比国外粗铜与国内电铜之间的关系,这种模型的建立与商业通路的实现是有门槛的,专业性也未被充分挖掘,汇率风险的管理变成了行业暂时不可逾越的风险障碍,铜的进出口贸易模型或者说价格风险管理的模型就存在被充分施展的可能性;故事可以继续演绎下去,搞通了PTA的价格管理,对于PX的进一步的前端如甲苯也是重要的,我们发现从原油~石脑油~混合芳烃~甲苯~PX(精对二甲苯)~PTA(精对二甲苯二甲酸),这样一条链的价格运营存在的联动关系,当行业利润被压缩,甚至到过头时,买下游抛上游的机会就会更好的出现,国内PTA作为化工领域的流动性可以强化我们在国际市场PX的定价能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图谱,重要的跨界与杂交,形成了产业运营模式的梯度,这种管理方式的一致性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和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通过煤化工制甲醇联结起了煤炭市场与化工市场的价格关系,沥青或者是小石油的代表,而甲醇或许是个小石脑油。我们尝试着看到在炼油市场,柴油的价格往往低于石脑油价格,当然沥青的价格也会低于原油,所以沥青的价格低于石脑油或者甲苯也是可以预期的;在橡塑行业领域,天然胶应该会贵于合成胶(如丁苯),而丁苯主要由苯乙烯(及丁二烯、丙烯晴聚合而成,并且有一定的加工费),我们努力去想象着建立天然胶与苯乙烯的价格模型,这种招数也同样适用于ABS的市场;在乙烯基领域,我们能够参透乙二醇、聚乙烯、聚氯乙烯之间的一些或有关系,同时聚乙烯与原油之间则形成了或有长产业链对冲价格管理的商业机会,数量规模则也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基于风险边界的创新跨界,是以审慎原则为前提的,风险管理中分散是重要的手段,而组合则形成了更多的贸易管理模型或者投资交易的模型,价格管理与贸易管理的有序剥离是产业创新的另外一个方向,如上海清算所的化工掉期合约等都是创新突破的方向。
大宗商品风险管理3.0,打造业务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会有行业周期,大宗商品风险管理领域也是如此。我们或许因为在这领域沉淀很久,我们有了更多风险事故的教训,但这些教训是可以用来总结的,总结的好就会变成了有益的经验,有时也是迫于市场竞争压力的原因或者模式的拥挤化,必须有人进行进一步的突破,因此我们也就有了更多的总结和升级归类。
大宗商品风险管理1.0版本,是基于最基础的套期保值模型,如期现组合、跨期组合、跨市组合,这已经为更多的市场群体所接受。但当做跨期组合时,我们没有考虑利率可能的变动,当然绝对价格的变化也被往往忽略;但我们做跨市组合时,我们没有考虑汇率的变化,甚至当理解清楚人民币汇率政策可控性、稳定性、渐进性的时候,风险也就转化成了或有的收益;当我们进行了FOB采购的时候,航运价格的变化往往被忽视,运输成本在随波逐流。当这些变化被重视的时候,风险管理的2.0版本也就出现了
大宗商品风险管理2.0版本是如何呢?是指除了商品价格锁定之外,同步锁定其他市场同步变量,包括汇率、利率、航运、保险等要素,更好地结合利汇率的交易使得大宗商品的风险管理不仅仅商品价格的管理,而更多的是金融要素的管理,或者是利汇率的管理。当然,这样一种模式已经有了很好的领先性,对于交易的实时性和工具的被授权,以及对于财务平台、资金运作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结构性交易被实施,包括汇率的跨市、跨期,利汇率的组合等等。
那么大宗商品风险管理3.0版本又是怎么样的呢?除了上述1.0与2.0的基础之外,我们对于策略、价格点位之外,对于买与卖的比例关系有了新的认知,尤其是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更多的基于生产工艺、物料关系、税收损益、辅料损益、工费估值、波动率模型等因素考量,结合绝对值波动与相对值的波动,论证确定交易数量关系,所以策略中买与卖是重要的,可能结合的配方则更加重要,而不同的配方关系,下注点、下注量、加注点与加注量、甚至下注方向的模型关系均会不同,得到的目的仅仅是两个,一是寻找更加有边界清晰的风险管理模型,二是寻找与众不同的交易波动率。
不同风险管理模型的存在,使得我们获得了系统性风险可控,波动性模型更加有效,有助于建立立体化的风格独特的价格管理系统,在定价能力与价格吞吐能力方面的适应性大大提升,以获得更好的综合性立体化交易能力的收益。
发扬工匠精神,风险管理重在精细化数学模型及精细化的管理
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模型需要有更好的精细化。首先,需要建立对应产品历史价格的数据库,同时需要对应的远期价格结构的变化,以及对应的汇率等模型参数,再次,进一步的波动率研究及内在机理研究是必须的;在上述基础上建立初步的交易数学模型数量关系,进行回归性压力测试分析,并对于迁仓结构进行结构性分析,回顾历史环境下极值背景产生的原因,分析交易数量模型下可能的机理变化,包括供需平衡表、迁仓结构、产品库存变化、开工率变化、进口依存度变化、汇率环境变化,产业上下游结构变化,进出口政策变化等等因素。
基础数据层面、市场机理层面、行业基本层面、市场信息面层面、强弱关系层面,确立风险边界可能性和交易数量关系配方,确定对应的盈亏承受度、风险回报比、交易规模等,进行市场监测与跟踪系统,择机落盘,后续统计清算监测,盈亏损益监测,税负波动监测,保证金平衡值监测,市场风险值监测,管理监控与复核,综合损益监测等等,需要运营管理实现准确、逐日、风险提示与修正、现金流平衡、财务显账预估与调整等等更多的要素考量。
交易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如何培养交易大师
交易策略的实现最终看结果,但是难点看过程。分散至更多的策略是必须,可以避免权益波动率的放大和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合理的回报率预期也是必须的,因为回报率与风险度是同步的,一定风险策略的组合(如低风险配置50%,中风险配置35%,高风险配置15%)可以调配出更多多样性而又稳健的投资组合模型出来。
强化贸易的团队基础和能力,两轮驱动的策略有助于竞争优势的综合实现,金融化的贸易团队更加需要复合型的交易人才,并且能够理解到市场的交易需求和隐含市场服务的价值。由于个性的原因,某种复合型的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交易模型可以通过杂交优势产生,业务人才也可以杂交培养,当然组合团队的模式也许更加可行。
交易大师需要有更好的整体感、洞察力、前瞻性、市场定力、客观判断性、变化修正能力、知道自己的弱点,磐石一样的坚定信念以及水一样的前行行为方式,是保持胜算的重要的原因,当然,我们更多地希望看到优势的积累,而不是投机取巧本身。交易策略是重要的、资金策略也显得更加重要、平台保障则是重中之重,不考虑自身要素,盲目出击的行为,往往会面临万劫不复的境地,需要全力避免。
交易大师需要创造性地发现市场机会,发散性的思维与收敛性的行为方式,需要结合磨练。当然不是每一个都会变成大师,成为交易型的工匠也是奇缺的,对于市场的专注、精细化、风险敏锐度、保守的心态、坚持于细节、劳作的重复继续,往往也能够大成。所以工匠的集合会造就一支伟大的团队,交易大师的价值更多地是引领方向,统筹整体,与时俱进,创新求变。
平台的价值与平台的维护
唱戏需要戏台,名角需要大戏台。交易管理的实质是合同管理,合同管理的基础是平台管理,创新业务会带来创新的收益,也会带来创新的风险,所以贸易公司或者说贸易基金的管理模式是与交易基金有着很大的不同,差异就是在于对于平台管理的要求更加高、而业务的模式也可以更加的复杂,追求一个更加广阔的大宗商品市场交易的舞台,需要有可持续的平台养护管理。
交易管理需要有风险管理手册,平台管理也需要平台管理手册,平台的价值在于品牌、在于信用价值、在于合同成本控制、在于规模化的可吸收力。布局更多的全球性贸易、真实的进出口贸易(包括加工贸易)、更多的终端服务贸易是可以循序渐进实现的,从贸易合同而言,交易卖家的选择显得更加重要,仓储物流的选择也是核心之一,更多地布局贸易端的上游有助于更加地规模化和信用的可控性,当然下游终端的服务将拥有更多的受众和市场覆盖面。
损益的平衡也是重要的桥梁修正技术。大宗商品全球交易所隐含的商业机会是不言而喻的,难点在于损益平衡,需要业务、资金、财务团队更好地在合规性前提下,共同努力合理解决对应的困难,是规模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思想的无界,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创新,包括创新的管理
这是一个足够大的行业,瓶颈的存在是因为你没有足够的努力去突破,这个行业已经有了足够多的积累,无论是风险案例还是失败的教训,当然更多的是成功的经验。就好比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在创新突破变化一样,大宗商品的贸易及风险管理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变化,而且正变得越来越广阔,越来越深化,越来越前瞻。
需要一个领先的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需要一个领先的平台,需要一个可以规模化的风险可控的业务体量,需要一支领先的相对保守却又与时俱进的贸易、交易、管理的团队,需要一个被市场信任的品牌和行为履历与绩效,更加需要一个无界的充满梦想的思想力。
步子要实,下手要稳,心气要平,眼光要远,左脑要协同与平衡,右脑要发散与想象,梦想的实现或许就在远方。
收益重点是风险的对价,从风险管理出发,挖掘收益无限的可能
重视风险不等于恐惧风险,一个类金融业务的重点就是一个风险管理的业务,积极更好地实施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的过程,努力实现对风险管理的全要素管理。
在大宗商品贸易及交易领域,我们或许能够找到更多赔一赚二的市场机遇,尤其是可控的风险边界能够识别,合同管理能力保障履约,市场差异和优势能够确立,我们的商业模式也就确定下来了,当然更多的延伸其实是值得探讨的,如将人民币汇率风险管理能力与资金利率成本优势组合,在进口贸易环境下,提供市场B-B的类似海淘等相关产品线的业务是靠谱的,另外针对更多的来料加工贸易、进料加工贸易需求,全面提供系统性的供应链服务也值得挖掘。
对于风险的波动性,杠杆技术可以解决模式本身的盈亏能力的调节,低风险业务需要更多的杠杆,高风险业务可以适度的配置组合以去杠杆,并且通过分散技术来有效规避系统性的风险。多样的产品线的打造,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
搬货、搬钱、搬人、搬信用、搬平台、搬价格、搬服务、搬信息、搬风险、搬思想。大宗商品的贸易不仅仅是一个点的竞争,是一个综合性的竞争,一个创新的无界、行动的跨界、风险的边界的竞争。
总结:
中国正在面临经济结构的转型,重工化的巅峰或许已经过去,市场的惯性依然存在,增量正在衰减、总量仍在上升,大宗商品行业的调整早已经展开。这种情况下,新的贸易模式显得更加珍贵,创新往往在变局中会形成新的发展基因。
大宗商品资产证券化、汇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贸易信息化,大宗商品场内、场外衍生品普及推广化,能源等更多领域开放与市场化,大宗商品贸易行业正在面临新的重大机遇。从局部、细节、微观、试验出发,坚定走贸易与金融相结合的道路,更多扩围创新,逐步寻找有规模前景的领域,强化市场基础和深度拓展力,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大方向,建立能够顺应新型生产力发展要素的生产关系,以及保持生产力要素的领先性,产学研保障科学生产力,大宗商品行业供应链服务有着绵延不绝的生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