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怎样进行“去担保化”变革?
去担保化并不是弱化风控,其本质不过是强调投资者应该为自身的投资行为承担风险,也是遏制金融平台在担保光环下的恶性膨胀
来源:万联网
去担保化并不是弱化风控,其本质不过是强调投资者应该为自身的投资行为承担风险,也是遏制金融平台在担保光环下的恶性膨胀
国内经济呈现L型走势,一度红火的供应链金融也正面临发展瓶颈。
部分银行与保理公司鉴于产业链核心企业的财务状况波动,开始对供应链金融业务收紧准入门槛。核心企业往往向中小供货商承担融资担保,经济增速放缓使部分大型企业资金链吃紧,金融机构担忧供应链金融可能出现较高坏账风险。
“核心企业资金链吃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保压力较大。要助其去担保化也绝非易事。”一多位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直言。
但市场永远不乏试水者。近日,交通银行浙江分行联合群星金融推出了国内首款“虚拟财务公司”产品,一改以往核心企业向上下游企业提供担保的做法,通过分析核心企业财务状况与贸易付款记录,由银行提供相应额度授信资金给核心企业“提前结算货款”。
业务模式的变革能否取得预期效果,首先需要打消核心企业对隐性担保职责的担忧。
为此,包括京东金融在内的电商背景企业也在对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进行改良,通过分析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商品物流金融等运作数据,盘活核心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供应链金融的去担保化。
引入“虚拟财务公司”
“目前,有的银行已采取行业准入机制,对产能过剩的有色金属行业、部分商品贸易行业等不再给予供应链金融资金支持。”一位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坦言。
群星金融创始人姚猛坦言,这导致一些行业的资金周转账期被拉长,业务规模增速受限,加剧坏账风险。以商超零售业为例,通常商超给中小供货商的账期为70天,若金融机构收紧供应链业务,中小供货商融资难问题将更加突出,由此带来更多产业链三角债问题。
群星金融此次与交行浙江分行的合作,通过分析核心企业财务数据,给予其银行授信提前结算货款,一方面核心企业在无需履行担保义务情况下加快资金周转效率,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降低供应链金融的坏账压力。
借助虚拟财务公司提供即时授信资金,银行可从中获取信贷、结算业务、及相关中间业务收入。
“目前,亦有10多家上市公司尝试引入虚拟财务公司业务。”姚猛介绍说。
“我们正围绕客户需求及产业链特点,开展一系列配套的供应链金融特色产品服务,逐步打消企业对隐性担保的顾虑。”上述交行浙江分行人士透露。
大数据分析替代担保职能
对于如何破解供应链金融去担保化难题,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表示,京东金融内部开始进行大量业务整合,比如将旗下京保贝、京小贷、物流金融三个产品打通,形成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商品物流金融等运作数据的闭环分析,确保商品流、信息流、现金流“三者合一”,作为判断核心企业资金周转状况的主要依据,替代此前粗放式的融资担保方式。
“如此核心企业担保压力同样能得到减轻,进而可以改善财务结构。”许凌表示。
但并非所有供应链金融服务商都能借鉴这种模式,因为其需要获得海量电商交易数据支撑。
“因此,供应链金融服务商只能设定更严格的行业准入机制,弥补自身在商品销售端数据整合的空白。”姚猛坦言。当前群星金融将供应链金融服务聚焦在商超零售、医药流通、汽配等行业。
在姚孟看来,这些行业的产品销路相对稳定,由商品滞销引发的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较低;另一方面,这些领域呈现核心企业规模较大,中小型供应商高度分散的格局,只要核心企业能改善财务状况,就能吸引更多中小供货商纳入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做大业务规模。
“通常一家核心企业鉴于担保压力,会将20-30家有实力的中小供货商纳入供应链金融服务范畴,如果它们能实现去担保化,就可能将100-200家中小供货商纳入,整个产业规模就能迅速放大。”姚孟表示。
记者了解到,除了利用大数据分析替代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环节的担保职能,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还在考虑技术输出,帮助核心企业自建供应链金融运作体系,从而帮助其规避缺乏财务公司牌照、资金杠杆率低、组建财务公司投入成本高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