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形势严峻 广交会牵线“出口转内销”
具有外贸风向标意义的第10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如期而至。
4月14日,在广交会开幕前的一场内部动员会议上,商务部一位高级官员强调,“我们必须清楚,目前的外贸形势十分严峻。外贸下去了,内贸实际上暂时还顶不上来。”鉴于目前的形势,他要求参加广交会的50多个交易团必须狠抓成交。
该官员在动员会上进一步透露,此前中央给商务部门的批示指出,“抓好外贸是保持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这显示了中央对外贸的高度重视,这是多年来少见的。”在此背景下,本届广交会被寄予厚望。但本报记者获悉,本届广交会有21709家中国境内企业参展,比上一届减少了208家。
记者在广交会展馆外看到,举牌做翻译的学生们将自己“降价推销”。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陈珍珍在展馆入口处举牌,她对记者表示,“第103届的时候还是500元每天的价格,现在200-250元一天就不错了。”
上述商务部官员表示,广交会的参展商以往都是供不应求,采购商以往都是主动的,但本届的情况却是——参展商与采购商都在减少。
本报记者获悉,在国际需求减少的情况下,商务部将在本届广交会第二期和第三期组织一个中国内贸采购团到广交会采购,促成外贸企业的“出口转内销”。
外贸前景堪忧
4月14日召开的第105届广交会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外贸司商务参赞文仲亮表示,从3月环比看,外贸形势虽然有回暖的迹象,但前景依然堪忧,情况十分严峻。
上述商务部高级官员在14日的会议上也表示,“目前看来,出口下行的趋势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文仲亮认为,去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断蔓延和深化。特别是外贸领域,“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外贸进出口第一次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下跌。”
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3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20.2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17.1%和25.1%,这虽然是我国连续第五个月进出口双降,但是降幅比前两个月下降幅度出现收窄。
“虽然3月环比数据显示出积极的迹象,但外贸是否能就此回升?”文仲亮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外贸已经走出底部,即使到底,还得考虑究竟会在底部徘徊多长时间。”
商务部一位官员14日对本报记者透露,“商务部门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三个意想不到——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之深意想不到;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蔓延之广意想不到;对外贸下滑幅度之大意想不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赵忠秀分析认为,3月外贸数据环比增长有两个因素:一是2月份处于低谷时期,所以3月份环比上升有正常的一面;二是2月份全球贸易都下降很厉害,因此这其中有周期因素,也可以看作止跌回稳的信号。
“出口转内销”机遇
赵忠秀同时认为,在外贸萎缩的同时,目前国内扩大内需的政策力度非常大,外贸企业转内销是解决目前外贸困境的有效途径。
事实上,“出口转内销”战略是外贸界的共识。本届广交会也将推出措施为参展企业搭建拓展内销市场的平台。
广交会主办方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有关负责人对记者透露,据其调查统计,在参加上届广交会的企业中,约有70%准备选择“出口转内销”。
文仲亮对记者透露,本届广交会将在第二期和第三期中间各抽一天,为有意愿将外贸产品内销的参展商和有愿望采购外贸产品的国内经销商、大型零售商、采购商设置专门的会场和席位,为两者提供逐对谈判的平台,以实现内外贸的有效对接。
据了解,这是广交会第一次直接搭建内贸平台,也是国内零售商和采购商第一次“名正言顺”地进入广交会采购外贸产品。而此前,国内零售商和采购商没有资格进入广交会。
不过,鉴于内外销在结算方式、价格、渠道、物流等方面的大相径庭,文仲亮强调,“有意向参与交流谈判的企业和采购商必须做好准备和引起重视,有意向的外贸参展商需派出内贸有关负责人亲自到场。”
在增加内销机遇的同时,广交会也力求保持国外采购商数量不降。
为此广交会组织了13条招商路线,分赴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推介广交会。其中,商务部4位部级领导更亲自带队,先后在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摩洛哥、约旦、肯尼亚、南非等地举办8场推介会。
记者获悉,在去年底商务部党委领导会议上,有关官员依据当时的外贸形势预估第105届广交会的情况,并提出“两个不降低”的要求:一是参展企业数量不降低,二是展览规模不降低。
为了达到这两个要求,本届广交会对展位费作出降低调整,其中C区(新区)每个展位的展位费降低2000元人民币;A、B区展位费分别降低1000元。
文仲亮表示,此前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到会客商减少了10%,且成交量的降幅远大于到会客商的下降幅度。但“广交会依然是采购‘中国制造’最好最优的平台,虽然我们预期广交会的成交情况与上届相比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总体还是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