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家调查:五问银行家 行业剧变之下看业态
2016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首度突破200万亿元。
来源:经济日报
2016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首度突破200万亿元。与此同时,在不良贷款上升、息差收窄、投资资产收益下降等多重压力下,中国银行业的盈利增长持续放缓,大中型银行个位数增长很普遍。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传统银行的业务形态正发生剧变,“金融科技化”将重塑银行业态。面对压力、机遇与挑战,近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6》对15位银行高管、1794位银行从业者开展了访问与调查,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勾勒出中国银行家对形势的研判和对挑战的探索。
1信贷资金投向哪儿
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城市基础设施业最受银行信贷资金青睐,冶金业继续遭冷。
具体来看,城市基础设施业在银行信贷投向的重点支持行业中持续领跑,选择此项的银行家占比高达58.8%。医药业、公路铁路运输业、农林牧渔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依次位列第二至第五名。
在信贷重点限制行业中,冶金业(含钢铁、有色金属)继续位居首位,选择此项的银行家占比高达65.2%,较2015年的58.9%又有所提升,第二至第五名则分别为房地产业、造纸业、船舶制造业、石油化工业。
“随着我国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去产能等系列政策的实施,银行业正逐步减少对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中国银行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说。
同时,《报告》指出,小微贷款仍是公司金融发展的重中之重,选择此项的银行家占比达57.8%;个人消费贷款仍是个人金融的发展重点,选择此项的银行家占比由2015年的68.7%上升至2016年的71.9%,其中,个人综合消费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备受关注,银行家态度普遍积极,但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大多态度谨慎。
2最大挑战来自哪儿
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存环境下,部分企业经营压力增加,偿付能力下降,银行体系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面临一定上升压力。
调查显示,银行家认为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资产质量承压、风险管控难度加大”,选择此项的占比高达89.6%。此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挑战银行盈利能力”“互联网金融分流银行存贷汇传统优势业务”也被视为挑战因素,占比分别为83.3%、69.2%。
从风险类别看,信用风险最受关注,是警钟长鸣的话题,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的关注度位列第二至第五位,选择上述5项的银行家占比分别为81.3%、53.8%、36.6%、29%和24.7%。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关注度均创8年来新高。巴曙松表示,目前我国与利率市场化相关的制度基础和负债工具创新已基本到位,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也在稳步前行,商业银行更加重视综合性融资服务能力提升和“泛资管”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更加重视全球化资产配置和管理,这些都对市场风险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
“随着息差收窄,部分银行为了追求营利性,可能会加剧资产负债期限的错配,对流动性也会造成一定冲击。”他说。
此外,海外运营风险也备受关注,选择“强化海外政治经济风险识别判断”“强化内控合规管理”的银行家占比分别为71.5%和71.4%。
3业务转型走向哪儿
面对挑战,银行业务转型走向哪儿?银行家们已开始着重审视自身业务特点,优化银行资本结构,摆脱过往的同质化竞争模式。
调查结果显示,银行家首选的对策是“合理定位,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占比达78.3%;其次是“持续提升业务创新能力”,占比67.9%。
在业务转型探索中,投资银行业务与理财业务稳居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重点,同业存拆放是同业业务的主要发展方向。此外,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较强,后者的竞争力提升最快,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优势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银行”备受青睐,超过6成银行家对其发展持积极态度。《报告》指出,“交易银行”业务主要为企业客户的“交易行为”服务,为其提供财资管理,搭建全球交易服务平台,以提升企业资金运作效益和效率。
在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跨境交易以及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交易银行”业务可对商业银行的传统运营模式加以拓展和补充。
除了具体业务模式创新,银行家还对分类深化改革提出了思考与见解。有65.2%的银行家认为“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大型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对于政策性银行而言,60.3%的银行家认为“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是改革过程中最需注意的问题,即在坚持开发性和政策性职能定位的前提下,形成董事会等相对独立制衡的运作和决策机制。
4风险管理难在哪儿
银行在改革转型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防范化解潜在风险?这引发了银行家们的一致思考与探索。
调查显示,信用风险管理仍是重中之重。71.9%的银行家认为应加强贷前审查,严格准入管理;45.6%的银行家认为应严格落实授信条件,加强发放审核;48.9%的银行家认为应加强信用风险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
同时,2016年启动不良资产证券化、“债转股”获得了银行家的普遍认同。还有65.7%的银行家认为应提高不良资产现金清收能力,加快不良资产核销和押品处置;44.2%的银行家认为应排查交叉金融产品风险,加强资产管理、同业业务、“通道业务”的穿透式管理。
在押品处置方面,针对“两权”抵押贷款,59.2%的银行家对“建立抵押物处置机制”十分关注,将其作为风险防控的关键。
某国有大行信贷管理部人士表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创新,对于银行来说,虽然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处置抵押物,但在实践中,将土地经营权转手往往需要专业的操作者,这无形中加大了银行的处置难度,存在“变现难”。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风险频发的票据业务也受到银行家重点关注。对此,55.8%的银行家认为应重点排查员工的异常行为,“重业绩、轻管理、忽视内部控制”是造成风险的主要原因。
5互金机遇藏在哪儿
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演变一直受到各方广泛关注,虽然创新举措“如雨后春笋”,但频发的风险事件也促使银行家们理性看待互联网金融的“危与机”。
调查结果显示,银行家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依然重视,47.2%将互联网金融作为未来的发展重点加大投入,42.5%选择继续保持稳定的投入。
针对信息技术,72.4%的银行家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关注重点,大数据技术的关注度紧随其后,占比达64.1%。如何更好地开展大数据应用?分别有64.7%和62.4%的银行家选择了精细化管理、客户营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银行家对于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大业务拓展的重视程度。
然而,多数银行家也指出,目前大数据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内部数据整合不够、外部数据可获得性差等问题。
相比大数据技术,银行家对目前市场火热的区块链、生物识别技术关注度较低,占比仅为7.8%和7%,反映出上述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场景尚不清晰,处于探索阶段。
因技术不成熟、违规竞争等带来的高风险经营行为也引发业内深入反思,尤其是“开发新业务系统所面临的信息科技风险”“法律定位不明确导致的合规风险”等备受关注。超六成银行家建议,应把“建立和完善制度法规”作为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重点,此外还需加强信息披露、强化跨业协调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