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启动专项检查严审天量信贷投向
商业银行人士透露,银监会正在展开对五大国有银行的专项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信贷主体、信贷投向、信贷合规性。检查的重点为自去年10月1日到今年2月28日的新增贷款。
由于调查正在进行,尚无最终情况汇总。但是商业银行人士称,银行此轮信贷增长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政府投资的项目贷款为主,与以前发放的贷款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贷款主体的不同,以前是“去政府化,而重企业”,现在的贷款主体呈现出“浓厚的政府化”。
封账检查
尽管常规检查一直在进行,但近来银监会组织的专项检查并不多。这次的检查颇具意味。
银监会相关人士称,本次检查的目的是要了解各家银行是否贯彻了保增长、防风险、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政策方向,是否切实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信贷结构有所改善。
根据各地银监局的不同情况,银监会本次下发通知后,各地银监局可根据当地情况自行安排检查时间。目前,北京、上海、山西等地分局已经陆续展开调查。
以北京情况为例,商业银行人士透露,调查分为两个阶段,先由商业银行封账自查,并要求于4月16日前上报自查结果,然后再由银监局进行抽查。
本次检查的范围是,自2008年10月1日起到今年2月28日为止新发放的贷款。检查的范围是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国有银行。
检查的重点包括:一是,信贷的基本情况,包括贷款余额、贷款增量、贷款增速、贷款投向等;二是,贷款项目的合规性,包括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执 行规划,是否向“两高一资”行业发放了贷款,是否贯彻了贷前、贷中、贷后的“三查”工作;三是,检查各家银行各行业前20名大户贷款的情况;四是,票据融 资中有无真实贸易背景,是否存在无真实交易、滚动开票的行为。
根据各地情况不同,不同银监局下发的检查材料中,要求汇报的情况也略有不同。有的地方局要求核查是否坚持了独立审贷、审慎放贷原则,是否存在外部干预等。
根据各地进展不同,这次检查可能将于5月初陆续结束。
贷款主体“政府化”
无论央行还是银监会的人士均对记者表示,4.58万亿的新增贷款的贷款主体和贷款投向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数字背后的结构性问题,亦是他们近期调研的核心。
对此,商业银行人士表示,本轮贷款的最大特点就是,贷款主体的“政府化”。
宁波某股份制银行人士称,该行一季度的新增贷款100%全部为政府信用类贷款,主要投资于地方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且全部为中长期贷款,期限一般为3-5年。
与此对应,中小企业贷款却在不断下降。上述人士称,由于当地企业以出口导向型为主,利润和订单普遍下滑明显,出口产品的价格也不断降低,在这种 情况下,银行对企业风险把握难度加大,慎贷心理强烈。尽管也放了一些中小企业贷款,但是与还贷钆差后,中小企业贷款新增几乎为零。
记者了解了北京、上海多家银行分支机构获悉,尽管各家情况不同,但是政府投资类固定资产贷款在各家行的贷款均占比较高。尽管这类项目贷款多以城 投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地方投融资平台名义借贷,由于多采取了政府反担保措施,或者政府出具“安慰函”,使政府成为背后的实际借款人。1
这与前几年的“去政府化”形成鲜明对照,某国有银行北京分行人士透露,从2003年经济过热出现苗头,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严控投资增长开始,商业银行就开始了贷款“去政府化”的过程。
而且在此过程中,恰遇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引资、上市”,在独立的第三方审计中,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会将“城投类贷款”的信用等级评定为“关注 类”,甚至“次级”,他们的理由是,城投类公司多靠土地出让金作为未来的还款来源,而本身并不拥有土地的所有权,还款来源不确定。为提高整个贷款质量,处 于转型期的各个商业银行主动压缩了政府信用类放款。
这个缩减的过程在2006年达到了空前的强化。
200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苗头依然强劲,而银政合作也开始有所强化,“打捆贷款”等新的合作方式开始蔓延。这种打捆贷款的方式,往往 由政府以土地作为抵押,将地方的一揽子项目与银行签订合作意向协议书。为抑制投资过热、控制信贷风险,银监会于2006年上半年叫停了银政“打捆贷款”。
此后三年时间,政府信用贷款在商业银行信贷余额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某地方商业银行授信管理部人士称,该行的政府信用贷款占整个信贷余额的比重从高峰时期的40%,一路下滑至去年底的25%。而在信贷紧缩的 2008年,由于贷款规模有限,而企业周转资金需求强劲,为了保证企业资金链不断裂,该行几乎全部“围着企业转”,政府信用贷款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
但是今年的情况来了一个彻底转变。
自央行去年底取消信贷规模控制、启动4万亿投资计划之后,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将目光投向了“政府投资项目”,城投公司成为大家争抢的“新宠”。
某沿海发达地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业务部人士称,2008年10月份以前,如果做政府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即使是市级项目也要按照基准利率 执行,而区级的基本上要上浮5%-10%。而今年开始,基本可以一律按照下浮10%执行。相反,对于一些外向型企业的信贷门槛却开始变相提高。
“现在做一个城投公司的公关非常难。”上述银行人士称,他们根本不缺钱。
以当地的一家大型城投公司为例,截至2008年底,该公司的贷款余额为80亿元,而截至3月份,信贷余额已经猛增到120亿元。迄今,依然有不少银行在追加对该城投公司的授信额度,“如果当初没有进入,现在新进的银行几乎插不进了”。
令他担忧的是,目前政府项目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而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亦水涨船高,这导致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不断提升,在对这部分贷款的风险引起关注的同时,他也在担忧政府贷款放完了,下一个可以支撑信贷增长的目标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