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发展研究
当前商业银行面临高收益资产匮乏、信用风险加大以及利润增速放缓的局面,传统信贷资产创收能力持续降低,综合化经营趋势日益明显,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结构亟需做适应性转变。
来源:《新金融》期刊;作者/赵亚蕊,转载请注明。
当前商业银行面临高收益资产匮乏、信用风险加大以及利润增速放缓的局面,传统信贷资产创收能力持续降低,综合化经营趋势日益明显,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结构亟需做适应性转变。
与此同时,金融租赁业务发展势头迅猛,相比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其本金损失小、风险低且收益稳定,在处置资产方面以及服务企业“走出去”和新兴产业的装备和技术升级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
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应适度提高对金融租赁的资产配置,发挥金融租赁业务在产业背景和风险处置等方面的优势,以金融租赁业务推动部分信贷业务和风险管理转型,提高金融租赁业务对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和风险控制的贡献度。
受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监管政策日趋严格、资产配置稀缺以及信用风险不断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利润增速不断下降,业务转型迫在眉睫。金融租赁业务具有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推进金融创新等多种功能。国务院已于 2015 年 9 月颁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9 号)。为进一步发挥租赁业务特色优势,融入母行信贷业务板块,提高集团资产质效,本文探讨了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租赁业务促进业务转型、降低信用风险的相关问题。
一、金融租赁行业存在较大发展空
近年来,我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迅猛,且发展潜力巨大。自 2007 年启动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试点工作后,金融租赁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整体规模也迎来快速增长。据银监会公布数据,截至 2015 年底,金融租赁公司 47 家,行业资产规模达到 1.63 万亿元,比 2007 年底增长了数十倍,近五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40% 以上。在发展过程中,其经营管理也逐步规范,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稳定。2015 年底,行业不良资产率仅为 0.72%。
在规模快速扩张,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金融租赁行业业务创新也十分活跃。金融租赁资产涵盖了从飞机、船舶、轨道交通到电力、矿产、能源等大型生产设备,以及工程机械、印刷、医疗设备等众多行业和领域。截至 2015 年底,金融租赁行业实收资本总额达到 1289.55 亿元,利润总额达 234.43亿元,并且在 SPV 跨境租赁、经营租赁、境外发债、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开展了大量业务创新。
金融租赁业务凭借其在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创新中的特点和优势,正逐步成为金融领域的一支生力军。虽然近几年金融租赁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与国内庞大的金融及银行体系相比,其规模、利润等体量依然较小,市场远未得到充分挖掘。目前国内租赁渗透率(租赁业务发生额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的占比)约为 6%,与发达国家市场 20%-30% 的占比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金融租赁业务市场前景广阔,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金融租赁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金融租赁作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产融结合的典型领域。在一些发达经济体中,金融租赁业务的重要程度仅次于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在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资产保全方面,金融租赁业务具有天然优势,商业银行提高金融租赁的资产配置比重,对降低信风险、提供综合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一)金融租赁业务与银行信贷业务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诸多理论和实践认为,金融租赁业务与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由于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存在替代或者互补关系。
一是金融租赁业务与信贷业务具有部分相同属性。金融租赁业务本质上是一种金融行为,现代融资租赁业务便是在传统金融业务的基础上发展出来以融资解决融物的金融业务,其与传统的银行信贷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从业务特征来看,占主体地位的融资租赁业务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更为相似,均向企业提供资金并且收取一定的利息。
其中融资租赁的交易结构以融资为主,业务模式类似银行的固定资产贷款 ;经营租赁业务则凭借其不存在本金信用风险以及收益长期稳定等优势,对企业融资起到信贷业务以外的补充作用。从业务流程看,两者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金融租赁业务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延伸了商业银行的服务领域和手段,并与其他银行产品一起形成了综合竞争力。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金融租赁业务与传统信贷业务间的经营经验与业务优势更易于相互嫁接,可以通过开展多领域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二是金融租赁业务与信贷业务具有替代与互补关系。金融租赁业务与银行信贷业务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融资工具,但均属于固定的契约式业务,对解决企业融资问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在融资方案选择过程中会在金融租赁与传统信贷之间进行权衡选择。Marton 与 Harris 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债务比率和租赁比率呈反向变动关系,存在替代性的关系。An Yan 也验证了二者的替代性关系,并且通过建立 MM 模型得出了金融租赁与传统信贷之间的替代关系。除此以外,大量研究证明租赁与传统信贷融资之间也存在互补关系。Ang 和Pamela 通过定义传统信贷对租赁的替代比率参数来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经过 600 家企业数据的检验得出租赁与传统信贷之间存在互补关系的研究结论。尤其是航空等特定行业中,研究数据表明租赁与传统信贷存在互补关系。
(二)金融租赁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关键阶段,这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质量、效益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租赁每笔业务均以租赁物的形式来支持实体经济,是与实体经济联系最为紧密和直接的融资方式,已经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一是丰富融资渠道,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从国外发展情况看,金融租赁在发达国家经济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起到了加速器、润滑剂的作用。在新常态经济下,金融租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特殊优势。金融租赁业务与制造业深入融合,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加快企业盈利模式转型创新。通过发挥其金融杠杆作用,有力助推供给侧改革。尤其是在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金融租赁则可以有效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改善企业流动性、优化企业财务结构、增强企业融资和设备改造升级能力、提高企业风险抵御能力。
二是有利于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金融租赁业务对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具有重要作用。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微企业对运营资金及设备需求强烈,但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经营波动大、抗风险能力弱、信用风险较高,往往是传统银行信用风险重点防控领域。而金融租赁业务既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并利用掌商 业 银 行 经 营 管 理握核心物权优势降低了信用风险。事实上,金融租赁业务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已经在孟加拉以及巴基斯坦等地有了很好的实践,同时在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等地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
(三)金融租赁业务在促进金融创新、提高商业银行综合服务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跨境跨市场经营,推进金融创新。金融租赁机构通过与银行、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等金融机构开展多层次合作,有效拓展发债、金融租赁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能够促进商业银行实现跨市场、跨业务协作以及金融产品、融资服务的创新升级。随着航空航运租赁业务国际化进程以及支持高铁、核电等产业输出步伐的加快,跨境租赁业务为探索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提供了新的金融支持方式,有助于提升金融租赁公司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也为带动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是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集团综合服务能力。金融租赁资产是拥有稳定租金收入的优质投资标的,是连接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最佳纽带。发展金融租赁业务,有利于集团持续优化资产业务结构,通过融物及资产管理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金融租赁作为金融集团实施综合化经营的重要平台,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能够为集团带来大量的客户资源和业务机会,提升集团综合效益。更为重要的是,金融租赁公司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积极开展业务和产品创新,拓展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集团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四)金融租赁业务在降低银行信用风险方面具有相对优势金融租赁业务以实物资产为载体,是与实体经济联系最为紧密和直接的融资方式。相比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金融租赁业务在风险保障方面具有特有的优势。
一是融资租赁业务具有处置风险资产的特有优势。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由于金融租赁业务具有融资融物双重属性,出租人利用租赁标的物这一专业属性,能够有效防止承租人滥用资金的道德风险行为,并且能够减少限制承租人行为的代理成本。一旦承租人发生风险,对出租人而言,租赁合约的破产成本要远低于传统信贷合约对于债权人的破产成本。首先,如果承租人出现违约情况,出租人可以通过最低的法律成本保有资产,避免损失。其次,一旦发生风险,出租人对租赁物具有优先追讨权,凭借租赁物缓释和化解风险的可操作性更强,相比仅拥有抵押权和担保权的银行信贷业务具有更好的风险保障。第三,一旦企业进入破产清算阶段,出租人凭借对承租设备的所有权,避免了事前破产的成本。在当前银行信贷风险暴露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将部分资产配置到融资租赁业务中,有利于降低资产组合风险。
二是经营性租赁业务本金损失小、风险低且收益稳定。经营性租赁业务完全拥有物权,且具有收益长期稳定的优势,在降低经营风险方面具有银行信贷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经营性租赁是以飞机、船舶(及相关设备)等标准通用物为标的,租赁公司在标的物购置过程中凭借其专业优势和批量采购,能够降低资产的购置成本 ;在较长周期的经营过程中,基于对物权和租赁物价值的把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本金损失概率,并且能持续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此外,经营性租赁资产的标的物一般为飞机和船舶等大宗资产,其不但有较强的营运功能,保值增值性也较好,能够有效抵御利率波动,有利于维护租赁资产盈利的可持续性 ;同时在跨境经营过程中以美元交易为主,通过美元掉期等工具可以基本锁定融资成本,从而规避汇率风险。
三、当前发展金融租赁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金融租赁行业起步较晚,虽然目前发展态势较好,但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仍面临法律体系不健全等诸多外部障碍以及金融租赁机构自身的若干问题。
一是法律环境尚不健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缺乏租赁物的登记和公示制度,对租赁物权属保护不足,当出现承租人违约时,租赁物不能起到“对抗善意第三人”的作用。同时在租赁物取回方面,缺乏租赁物取回条件、取回程序、取回方法等配套规定。此外,法律关于承租人特殊资质也适用于出租人的要求,大大挫伤了租赁公司进行相关业务的积极性。从国际成熟市场来看,无论是租赁物权属还是租赁物取回权,都有相关法律做了明确规定。并且由于其注重融资租赁业务中的租赁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也不存在承租人特殊资质强加于出租人的问题。
二是监管政策缺乏统一标准: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以银行短期借款为主,相较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同时,商业银行对金融租赁公司贷款风险权重的指标为 100%,而商业银行之间则为 25%,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成本。此外,金融租赁公司补充资本主要依靠自身利润留存和股东增资,相较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多渠道资本补充形式,金融租赁公司资本补充渠道单一,缺乏次级债等资本补充工具。
三是金融租赁公司的流动性管理手段有限:目前,金融租赁业务多以中长期业务为主,但其资金来源却多数为期限较短的银行贷款,稳定性较差。随着资产负债规模和融资总量的持续增加,这种负债以短期为主、资产以中长期为主的业务模式,容易造成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导致流动性紧张,致使流动性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
四是金融租赁公司运营能力薄弱:缺乏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协同合作。国内金融租赁公司当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行业发展规模较小,经营方式的创新能力以及资本运营能力普遍较低,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金融租赁业务自身优势的发挥。尤其是在金融租赁配套政策不完善和人才匮乏的形势下,金融租赁产品的创新性不足,使得金融租赁公司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此外,金融租赁公司往往局限于企业自身,缺乏产业链的延伸以及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协同合作,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租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发挥。
四、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发展的相关建议
在当前经济下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高企,企业逃废债行为抬头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当支持金融租赁业务加快发展,配置更多资产到租赁业务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租赁业务在产业背景和风险处置等方面的优势,以金融租赁业务推动信贷和风险管理转型,提升金融租赁业务对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贡献度。
(一)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从多方面完善行业发展环境为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发挥其逆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商业银行应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推动与国务院指导意见相配套的各项政策和细则落地。
一是呼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建议呼吁政府部门尽快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租赁物公示登记制度。建立统一、权威的金融租赁资产公示登记平台,并积极协调争取该平台取得法律授权地位,从而保障租赁资产交易安全,达到预防权利冲突的公示效用,同时引导行业规范操作、合法合规经营,为将来开展租赁资产交易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呼吁尽快推进多渠道融资政策的落地,降低融资成本。建议国家财税部门完善租赁资产证券化、转让业务相关规定,允许金融租赁公司在资产转让后继续向承租方开票,并将转让成本在纳税申报时扣减销售额,以便降低资产证券化成本,鼓励资产证券化等多渠道筹集资金,降低资金成本。同时考虑到金融租赁公司的金融属性和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建议监管部门将商业银行对金融租赁公司贷款的风险权重占比由目前的 100% 适当降低,引导银行加大对其的贷款支持力度,以降低融资成本。
三是呼吁放松监管约束,拓宽资本补充渠道。为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建议监管政策实施有别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对金融租赁公司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保持在 8% 水平,释放金融租赁公司的资本活力。建议监管部门尽快出台关于金融租赁公司发行次级债、保险资金投资金融租赁资产等方面的实施细则,指导支持金融租赁公司运用市场化手段多渠道补充资本。
(二)加强集团协同发展,以租赁推动信贷业务和风险管理转型
一是加强集团业务板块协同,提高资产经营效益和更好地控制风险。由于金融租赁与银行信贷各有优势,对于既有信贷需求也有融资租赁需求的客户而言,金融租赁子公司应当与母行加强协作,相互配合开发产业链条,共同为客户打造金融服务生态平台。对于某些存在限制但优质的信贷业务,母行可以与金融租赁子公司共同以无追索权的融资租赁保理运作模式开展业务。借助金融租赁公司的平台优势,为母行提供业务机会,提高集团整体的资产效益。这样做既能提高银行资金使用效益,又可以扩大贸易融资规模。由于融资租赁参与各方均在母行开立监管账户,一定程度上还能够规避贷款被挪用的风险 ;同时融资租赁设备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有助于加强对业务的整体风险控制。对金融租赁公司而言,在融资渠道狭窄和融资成本较高的形势下,将应收账款卖断给母行,在赚取费用收益的同时,既能够盘活存量应收账款,加速现金回笼,又可以实现表外融资,优化财务报表。
二是充分发挥金融租赁专业优势,实现部分信贷业务转型,以专业能力加强风险控制。对于无成形核心抵押物、建设周期和资金回收周期较长的优质项目,如新建地铁、新开发的大型固定资产等项目,可以通过以关键设备或生产线作为租赁物的形式开展业务。对一些银行认为安全但受信贷用途监管限制而无法开展的信贷业务,在适于租赁介入的条件下,可以通过金融租赁公司平台实现业务对接。从行业角度而言,航空航运产业采用租赁模式开展业务具有天然优势。航空航运是资金密集和重资产型行业,具有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高、信贷周期长、资金额度大、行业风险高、风险控制难度大等特点。除了具有掌握核心物权优势外,金融租赁公司具有专业的管理和运营团队,在租赁物的选取、定价等方面具有专业优势,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租赁物的风险保障作用。尤其是航运产业,在全球经济低迷,航运市场运力过剩等因素影响下,其信用风险暴露加剧,已被多数银行列为压缩退出行业。在这种背景下,通过金融租赁形式开展航运业务能有效控制风险。
三是加强信贷与租赁业务合作,提升风险处置效益。当前产能过剩持续加重、企业逃废债行为抬头,资产质量管控压力巨大,要重点发挥金融租赁公司的专业优势,加强与信贷业务的协同发展,降低风险敞口,提高集团资产质效。对于存在一定风险苗头或者管控压力的信贷业务,可以适当考虑通过租赁进入信贷退出的形式降低集团风险敞口。通过租赁业务的进入,及时退出信用和保证等风险较高形式的贷款。对于不良资产,则要深入进行风险处置方面的合作,充分发挥金融租赁公司在租赁物权方面的优势,使集团处置风险的效益最大化。
(三)借助集团平台发展金融租赁,提高集团整体效益
一是为金融租赁业务转型提供必要的管理和资金支持。在加强业务合作的同时,商业银行应对租赁业务进行适当的资源倾斜,尤其是对于通过租赁降低集团整体风险的业务,应重点予以支持。对这类业务,既应从风险管理的源头把关,将业务纳入集团统一授信范畴,确保整体风险有所下降 ;也应合理配置增量资本金资源,并在业绩考核过程中对金融租赁业务的经营指标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保证租赁子公司参与集团风险管理的积极性以及各项租赁业务的正常发展。
二是发挥银行集团优势,加强与海外分行的联动。商业银行发展海外金融租赁业务时,可以充分利用商业银行境外分行获取当地信息的便利性和及时性的优势,了解境外业务企业运营情况和信用背景,熟悉所在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进而加强对租赁业务的风险控制。另一方面,随着金融租赁业务的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在美元融资、国际客户拓展、境外发行美元债券和融资安排等方面能够与海外分行加强联动,通过飞机、船舶等项目融资,为海外分行发展资产业务提供机会和选择,增加集团综合收益。
三是优化业务结构,提高航空、航运等资产占比,加快业务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多种措施鼓励发展航空、航运业务。航空业务,继续依托发挥好商业银行境外专业平台的功能和资源,加大对金融租赁国际客户的拓展力度,做大国际业务的规模和占比。航运业务,进一步拓展国际化视野,探索在国际航运中心搭建业务支点和平台,加大国际业务的投入和布局。积极开拓市场运营相对稳定的油运、化学品船、豪华邮轮等细分市场业务机会,保持行业领先的规模增长。
四是加大金融租赁业务在支持“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走出去”等重大战略中的业务比重。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背景下,金融租赁业务对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支持“一带一路”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等重大战略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发挥金融租赁在这方面的特有优势。对于资金占用较大的高端装备,商业银行可以采用金融租赁业务的形式进行项目支持,以弥补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