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乳交融时代”到来,互联网金融要消失,金融科技要崛起?
从去年底开始,蚂蚁金融、京东金融等巨头纷纷明确自身玩的是“金融科技”,而非“互联网金融”;是“科技公司”,而非“金融公司”。
从去年底开始,蚂蚁金融、京东金融等巨头纷纷明确自身玩的是“金融科技”,而非“互联网金融”;是“科技公司”,而非“金融公司”。
来源:一本财经、黑科技财经、万联网整理
蚁金服、京东金融等,曾经是互联网金融巨头的代名词。但是,在近期的一个媒体沟通会上,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却说,京东金融的定位是个金融科技公司——以前“用技术帮自己做金融服务”,现在“用技术帮助金融机构做金融。”京东金融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为金融行业服务,从而帮助金融行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这个定位就是金融科技”。
银行与互金的水乳交融
几年前,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经历了紧张的“对峙时代”。以马云为代表的创新派,叫嚣着要“改变银行”;而银行称支付宝是“站在门口的野蛮人”。
从2016年开始,对峙时代开始走向缓和,并缓慢过渡到“水乳交融时代”。
其实,传统的金融机构,虽然吞食了大量的经济蛋糕,但还有诸多空白。比如,农村、小微企业等最需要资金的核心领域,传统金融的触须无法触达。而农民、蓝领、学生等用户群体,传统金融也很难提供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一边干着传统金融机构不愿干的,脏乱差的活儿,一边试图用技术和效率,跑得更快。
互金公司发行ABS,引进传统金融的风控,“消费金融”牌照争夺大战,这些信号,都可看出,草莽出身的互联网金融,开始出现“类金融机构”化的趋势。
为了完成这一跳跃,互联网金融频频从传统金融挖脚。中行、农行、建行、兴业银行等多家传统金融机构,都传出高管离职加入互金的新闻。
实际上,传统金融机构看到对方的活力和生命力之后,也开始谋变。
“原来双方的合作是局部的、浅层次的,未来的合作是多元的、深层次的,”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称,现在已出现资金、客户、场景,甚至机构的合作,变得更加多元化。但薛洪言也认为,未来双方的合作还是会集中在巨头领域。“如此,合作双方资源才有可能达到对等,才有合作的基础和空间”。
这些合作,都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互金平台提供技术和流量,银行提供资金和渠道。
互金告别“裸奔”时代
2016年,国家监管层先后出台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有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项整治。随后又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这也成为2016年互金行业的重头戏。各大监管政策的出台明确了整治时间表,这对行业回到正轨、实现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政策的频繁收紧,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告一段落,市场环境得到了净化,行业彻底告别了“裸奔”时代,业内人士预测,2017年互联网金融将会迎来一场新的蝶变。
这场蝶变或许就是从互联网金融时代来到金融科技时代的进化。
金融科技时代到来
京东金融并不是唯一一家明确自己是“科技”定位的巨头。去年蚂蚁金服在一次媒体沟通会上,一位高层同样明确向记者表示,蚂蚁金服“是一家科技公司,只不过上面跑的是金融数据”。
为什么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最终都明确,自己只玩“金融科技”、明确自身是“科技公司”的定位?
首先,传统金融机构数量庞大、本身竞争激烈,互联网巨头实在没有必要再掺和其中。
根据京东金融统计,整个中国,单单是银监会指导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机构到2015年年底就有4600多家。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到底是要成为金融机构的竞争对手,还是成为他们的合作方?如果玩互联网金融,那就是成为彼此敌视的竞争对手;但如果聚焦于金融科技,那就是成为共赢的合作方。比如现在京东金融的重要战略就是向银行输出金融科技,成为更多的金融机构开拓市场、提升收入的合作伙伴。显然,这就是明确“金融科技”定位的好处。
另一方面,与传统金融机构比较,互联网巨头的优势包括:基于场景的支付手段、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技术、人脸识别等黑科技、区块链技术。
正如京东金融CEO陈生强所说:我们只做了三件事情:数据、用户、连接——显然,这些才是互联网巨头的“比较优势”。如果做金融“科技”,则思路清晰、单纯、明确,连“牌照”都不一定需要;如果做互联网“金融”,则连主管部门、各色牌照都多得搞不清楚。
所以说,金融科技时代终将来临,这场由更多科技元素,更多新奇概念参与其中的全新革新或许将会真正改变人们对金融的固有观念,摆脱人们对金融的最初印象。金融科技时代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我们能够在这个时代获得的东西或许没有互联网金融时代来得慷慨激扬,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我们将会在金融科技时代获得更多更好的生活,这种生活经历过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洗礼。
它是一种成果,更是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