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降准又未加息,央妈在玩什么套路

董希淼 |2017-02-09 22:5777330

春节后央行上调了常用借贷便利(SLF)利率,逆回购招标利率同步上扬;节前央行推出临时流动性便利(TLF),并上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这彰显了央行推动去杠杆和防风险的决心,下一步市场流动性将可能趋紧。

文/董希淼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近著《有趣的金融》。


春节后央行上调了常用借贷便利(SLF)利率,逆回购招标利率同步上扬;节前央行推出临时流动性便利(TLF),并上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这彰显了央行推动去杠杆和防风险的决心,下一步市场流动性将可能趋紧。


近年来,随着公开市场操作以及 SLF、MLF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不断创新组合与频繁使用,央行在调节市场短期性、缓和关键时点流动性紧张和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强。从近期看,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利率的调整看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中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普涨,从6个月、1年期、到28天、隔夜等各期限利率普遍上调;二是隔夜利率上调更多,央行对SLF隔夜利率上调35个BP,其余期限利率则上调10个基点;三是增加惩罚性措施,对于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不合格的地方金融机构,SLF操作利率上调100个BP。这符合当下货币市场的特点。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同时也明确“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框架下,我们不难看出央行采取上述系列动作,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通过提高资金成本来推动金融领域去杠杆,彰显了央行坚决去杠杆和防风险的意图;二是自2016年12月份以来,信贷投放持续走高,上调货币市场操作利率有助于控制信贷增速、缓解后续通胀压力;三是美联储已开启加息周期,预计2017 年将加息三次,提前上调政策利率有利于缓解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压力。


节前,部分人士将TLF的推出等同于“降准”,这忽视了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即TLF具有一定资金成本,而降准释放的是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同样,近期有分析认为将货币市场操作利率的上调是变相“加息”,也是一种误解。一般而言,“加息”指的是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带有较强的主动调控意图,信号意义强烈;而货币市场操作利率的上行,调整的是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的利率。目前中资银行向央行借款约为总负债的3%,直接影响有限。而逆回购中标利率上行,更是主要由市场决定。


那么,为什么央行调整的是货币市场操作工具的利率,而不是存贷款基准利率?主要原因有:一是宏观经济尚不具备加息的基础。2016年我国经济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滞胀特征,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到6.7%,进出口(尤其是出口增速继续下滑)和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低迷)难以支撑经济企稳回升。因此,目前我国经济还在底部,尚不具备全面加息的基础和条件。二是我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对实体企业影响最大的还是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会进一步提高实体经济企业的融资成本,不利于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三是从信贷结构看,2016年新增信贷12.65万亿元,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多增5.68万亿元,接近一半。若此时加息,则对房地产市场冲击过大。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货币政策应保持审慎和稳健。


因此,此次货币市场操作利率上行,主要是为了向市场传递去杠杆和防风险的信号预期,给市场参与方预留缓冲时间和整改机会,在去杠杆的同时注重防范风险。相对来说,货币市场操作利率是更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在目前全面加息的条件和基础尚不具备的情况下,调整货币市场操作利率比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更为合适。


当前,利率在调节资金供求和经济主体行为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应进一步健全利率传导机制,提升传导效率,加快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实现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调控转变。可以预见的是,央行未来更倾向于采用转向更加灵活、刺激更加温和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来调节货币市场利率和流动性,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多重目标的平衡。


随着央行货币政策的适度调整,下一步商业银行资产扩张速度有所放缓。一方面,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同业往来等资产端业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流动性的强弱,在市场流动性趋紧的环境下,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规模占比将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受限于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两个因素叠加,未来商业银行资产扩张速度将会趋缓。


2017年,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后续货币政策走向对房地产信贷资产的影响。2016年新增信贷中约有一半规模投放到了房地产领域,后续货币政策收紧会对房地产市场形成较大的利空,商业银行要做好房地产领域信贷资产的风险防范。


同时,商业银行要未雨绸缪,做好成本管控。随着央行上调货币市场操作利率,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在上升,而原来通过扩杠杆、期限错配进行的证券投资等资产收益在下滑,容易出现成本收益“倒挂”现象。因此,商业银行要做好成本的管控,防范资产信用风险。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近著《有趣的金融》。)


7
标签:套路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公安部定性的新型黑恶犯罪“套路贷”模式、罪名和认定

2019-03-18 16:21
14635

小心,这些套路贷黑中介已经盯上你了!

2021-03-10 09:34
20460

公安部点名套路贷“新套路”,借持牌机构猛收“前置利息”

2020-06-25 17:12
149982

多地警方部署严打套路贷,今年已超400人被抓

2020-04-19 20:34
84123

6万多人被骗2.9亿,恶意催债致2人自杀,又一起疯狂套路贷!4.3万人遭敲诈勒索,套路贷常见这五大手法

2019-07-02 11:54
35105

一名律师成“套路贷”帮凶被判刑!上海高院释放“严惩”信号!

2019-04-02 16:04
638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