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与新台币自由兑换迈步 中行或为清算行
据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昨日报道,目前两岸在货币清算议题上已形成共识,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回购在台剩余的人民币,业界人士认为,此举将是新台币与人民币踏上全面自由兑换的第一步。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如两岸MOU(金融监理备忘录)签署及双方银行互设机构一切顺利,两岸货币清算机制最快今年第三季度就可建立。
“陈江会”四议题之首
据台湾权威财经媒体昨日报道,两岸下一轮会谈(即第三次“陈江会”)进入预备性磋商,预定5月上旬或更早在南京举行,商讨建立人民币与新台币清算机制事宜。据透露,此次“陈江会”已基本敲定四大议题,分别是签署MOU、两岸开通定期航班、陆资到台湾投资及共同打击犯罪。
公开资料显示,金融合作方面,包括四项子议题:银行业、证券及期货业、保险业三项MOU,以及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包括市场准入、台商融资等细化话题。
在上述议题中,无论是陆资赴台、定期航班,还是金融业合作,都离不开两岸资金的流动,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显然是道绕不开的“槛”。
央视昨日报道,两岸主管机关近期在协商货币清算机制时,中国人民银行已同意解决人民币现钞在台湾货源不足的问题,也承诺台湾方面一旦提出回购剩余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可通过旗下指定清算行,买回人民币,以解台湾业者的后顾之忧,大幅降低其持有人民币的风险,为两岸贸易往来省下不少经由美元兑换导致的汇兑成本。
中行或为清算行
据报道,中国银行(601988)或为日后的人民币清算行,台湾则暂定台湾银行(Bank of Taiwan)作为清算行。
巧合的是,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4月8日在厦门接受中国人民银行主管报纸《金融时报》的专访时曾公开表态,该行对于两岸的货币清算机制已经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准备好了流程设计,正在等待审批。
“(海峡两岸)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呼声也在不断增强……两岸关系的迅速改善令过去数年两岸在金融领域的阻滞逐步消解;特别是上海市及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启动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客观上进一步推动了对两岸建立人民币清算机制的进程。”《金融时报》如是评价。
事实上,在货币清算机制“如箭在弦”的同时,两岸经济“对接”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据新华社昨日报道,厦门市政府近日召开的第62次常务会议透露,该市确定了与台湾十大产业对接规划,规划明确了厦门市与台湾十大产业对接的总体思路、要求及对接方向和目标。这十大产业包括制造业、软件业、金融业、服务外包业、旅游业、海上客货运和航空运输业、文化创意产业、邮政和通信产业和农业。
其中,对金融业的要求是:加强与台湾在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和货币流通领域的对接。用7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海峡两岸金融产业对接示范基地和金融对台服务基地。
◎ 新闻背景
人民币入台脚印
1988年,中行厦门分行、福州分行与马江支行开办了新台币兑换人民币(外汇券)业务。
2003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中行福州、厦门、泉州、莆田、漳州分行试办人民币与新台币有条件兑出业务。
2006年,台湾行政主管部门在金门、马祖地区试点开放人民币小额兑换业务,人民银行随即批准福建省旅行社在与台湾地区旅行社业务往来中,可以自由兑换货币,进行人民币结算等业务。
2008年,台湾方面开放人民币在本岛的兑换业务,规定人民币兑换每次以2万元人民币为限,操作上等同外币。
尽管作出了上述种种努力,但由于两岸缺乏人民币清算机制,台湾地区的人民币业务规模很小。据估计,每家提供人民币双向买卖业务的台湾银行库存人民币现钞仅在200万元至2000万元之间。
库存规模如此之小,主要是因为台湾地区的银行“进口”的人民币现钞主要是外资机构从世界各地、特别是香港市场收集到的旧钞,再加上外资银行并不负责处理破损残钞,也不负责回收多余的现钞,因此台湾银行在收兑人民币时要求较为严格。这加大了银行的处理成本(保险及运费成本费率高达2%-2.5%,远高于美元现钞0.12%-0.2%的成本),也为台湾地区居民及大陆游客带来诸多不便。
“我们希望能搭建两个平台,一个是香港、澳门的清算平台,一个是两岸之间的人民币计价结算和清算平台。”中行行长李礼辉在接受中国人民银行主管报纸《金融时报》的专访时曾说,“值得注意的是,清算与兑换有本质差别,如果新台币与人民币能够做跨境清算,这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化。”